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翻譯

《三國志·王修傳》“王修字叔治”原文及翻譯

[移動版] 作者:佚名

 《三國志·王修傳》“王修字叔治”原文及翻譯 

王修字叔治,北海營陵人也。王修字叔治,北海郡營陵縣人。

年七歲喪母。母以社日亡,來歲鄰里社,修感念母,哀甚。七歲時喪母。他的母親是在社日那一天死的,第二年鄰里進行社日活動,王修感念母親,極為哀痛。

鄰里聞之,為之罷社。鄰里知道了,為此停止了社日活動。

年二十,游學南陽,止張奉舍。奉舉家得疾病,無相視者,修親隱恤之,病愈乃去。王修二十歲時,到南陽郡游學,住在張奉的家里。張奉全家人生病,沒有人能照顧他們,王修親自精心照顧他們,直到他們病好了才離開。

初平中,北?兹谡僖詾橹鞑,守高密令。初平年間.北海國相孔融召王修為主簿,就任高密縣令。

頃之,郡中有反者。修聞融有難,夜往奔融。不久郡中有人反叛。王修聽說孔融遭遇危難,連夜趕往孔融那里。

賊初發(fā),融謂左右曰:“能冒難來,唯王修耳!”言終而修至。反賊開始發(fā)難時,孔融對左右人說:“能冒著危難趕來的,只有王修而已!”話剛說完,王修就到了。

同袁譚在青州,辟修為治中從事, 袁譚在青州時,征召王修任治中從事。

別駕劉獻數(shù)毀短修。后獻以事當死,修理之,得免。時人益以此多焉。 別駕劉獻幾次誹謗貶低王修,后來劉獻因為犯了事應當判死罪,王修審理這件案子,劉獻得以免于一死。當時人因此更加稱贊王修。

譚、尚有隙。尚攻譚,譚軍敗,修率吏民往救譚。袁譚、袁尚之間產(chǎn)生仇隙。袁尚攻打袁譚,袁譚的部隊失敗了。王修率領官吏百姓前往營救

譚喜曰:“成吾軍者,王別駕也。”袁譚高興地說:“保全我部隊的人,就是王別駕啊!”

譚之敗,劉詢起兵漯陰,諸城皆應。袁譚失敗時,劉詢在漯陰起兵,各個城池都起來響應。

譚嘆息曰:“今單州背叛,豈孤之不德邪!”袁譚嘆息說:“現(xiàn)在全州都背叛了我,難道是因為我沒有德行嗎?”

修曰:“東萊太守管統(tǒng)雖在海表,此人不反,必來。”后十余日,統(tǒng)果棄其妻子來赴譚。王修說:“東萊太守管統(tǒng)雖然遠在海邊;但他不會反叛,他一定會來。”十幾天后,管統(tǒng)果然拋棄了妻子兒女趕來袁譚這里。

譚復欲攻尚,修諫曰:“兄弟還相攻擊,是敗亡之道也。”譚不聽,遂與尚相攻擊,請救予太祖。袁譚又要進攻袁尚,王修勸諫說:“兄弟之間往復攻擊,是失敗滅亡的根源啊!”袁譚不聽從,于是和袁尚互相攻擊,又向太祖請求援助。

太祖既破冀州,譚又叛。太祖遂引軍攻譚于南皮。太祖破了冀州以后,袁譚又背叛太祖。太祖于是帶領軍隊在南皮縣進攻袁譚。

修時運糧在樂安,聞譚急,將所領兵及諸從事數(shù)十人往赴譚。王修這時正在樂安運送糧食,聽說袁譚危急,率領他帶去的士兵和屬下的幾個從事一共幾十個人,趕赴南皮援救袁譚。

至高密,聞譚死,下馬號哭曰:“無君焉歸?”遂詣太祖,乞收葬譚尸。到高密縣時,聽到袁譚已死的消息,王修下馬放聲大哭,說:“沒有您我歸附誰呢?”于是去見太祖,請求讓他收葬袁譚的尸體。

太祖欲觀修意,默然不應。太祖想要觀察王修的心意,沉默著一聲不吭。

修復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斂譚尸,然后就戮,無所恨。”太祖嘉其義,聽之!王修又說:“我曾受過袁氏的厚恩。如果能讓我收殮袁譚的尸體,再讓我死,我不會有什么遺憾。”大祖贊賞他的義氣,順從了他的意愿。 

 魏國既建,為大司農(nóng)郎中令。 魏國建立以后,王修任大司農(nóng)郎中令。

其后嚴才反,與其徒屬數(shù)十人攻掖門。后來嚴才反叛,與他的屬下幾十人攻打宮殿旁門。

修聞變,召車馬未至,便將官屬步至宮門。王修聽說兵變,召喚的車馬沒到,就率領屬下官吏步行趕到宮門。

太祖在銅爵臺望見之,曰:“彼來者必王叔治也。”頃之,病卒官。太祖在銅爵臺上看到他們,說;“那趕來的人一定是王叔治。”不久,王修病死在官任上。

初,修識高柔于弱冠,異王基于幼童,終皆遠至,世稱其知人當初,王修在高柔二十歲時就賞識他,在王基還是幼童之時,王修就認為他與眾不同,這兩人最終都成了大器,世人因此稱贊王修有知人之明。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