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狄仁杰傳》“狄仁杰,字懷英”原文與翻譯
說明:你還可以點此查看《舊唐書·狄人杰傳》
狄仁杰,字懷英,太原并州人。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
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還是小孩時,門人有人被害,官吏前來詢問情況,眾人爭著爭辯對答,狄仁杰不停讀書,沒有放在心上,官吏責怪他,
答曰:“黃卷中方與圣賢對,何暇與吏語耶?”舉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他回答說:“我正在給書中的圣賢對話,哪有時間同你這個俗吏說話呢?”考取明經(jīng)科,任職汴州參軍。
為吏誣,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狄仁杰)被衙役誣陷,黜陟使閻立本召他來問詢,認為他的才能出眾
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薦授并州法曹參軍。道歉說:“孔子稱道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zhì),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你算是被埋沒的人才了。”舉薦狄仁杰,他被授予并州法曹參軍。
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狄仁杰的父母在河陽,狄仁杰登上太行山,回頭看故鄉(xiāng),看見白云之上有狐飛過,對身邊的人說:“我的父母就住在它的下面。”一邊看,一邊長久的感慨,云彩飄走了,他才離開。
同府參軍鄭崇質(zhì)母老且疾,當使絕域。同府的參軍鄭崇質(zhì)母親年歲大而且有病,按規(guī)定他應(yīng)該出使與外界不通的地方。
仁杰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狄仁杰對他說:“您能留下雙親在這里,遠去千里之外,能不擔憂嗎?”
詣長史蘭仁基請代行。狄仁杰到了長史蘭仁基那里請求代替他前往。
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仁基贊嘆他們的友誼,這時他正和司馬李孝廉關(guān)系僵化,相互自責說:“我們這些人能不稍稍有愧嗎!’”于是兩人的關(guān)系像當初一樣。
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常常說:“狄仁杰的品德,普天之下,一個人罷了。”
稍遷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后官升大理丞,一年里審判了長期不決的案件一萬七千人,當時人稱贊審判的公允并寬恕。
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坐誤斧昭陵柏,罪當免,高宗詔誅之。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犯了誤伐昭陵柏樹的罪過,罪責應(yīng)該豁免,可高宗下詔要殺了他們。
仁杰奏不應(yīng)死,帝怒曰:“是使我為不孝子,必殺之。”狄仁杰上奏說罪不應(yīng)該死,皇帝非常惱怒,說:“這些人是讓我做不孝順的人,一定要殺了他們。”
仁杰曰:“漢有盜高廟玉環(huán),文帝欲當之族,張釋之廷諍曰:‘假令取長陵一抔土,何以加其法?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后世謂陛下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狄仁杰說:“漢朝時有人偷了高廟玉環(huán),文帝要誅殺他的九族,張釋之在朝廷上抗爭說:‘假如取了長陵一塊土,用什么法來處罰呢?’于是只判處殺了他一個人。犯了不該死的罪卻處死他們,為什么呢?現(xiàn)在誤伐了一棵柏樹,殺了兩個大臣,后世人覺得您是什么樣的帝王呢?”皇帝的怒氣稍稍小了些,最終免除了他們的死罪。
數(shù)日,授侍御史。幾天后,官授侍御史。
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寵自肆,仁杰劾奏其惡,有詔原之。左司郎中王立本仗著受寵,自行無忌,狄仁杰彈劾上奏他的罪過,皇帝下詔寬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