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段時間以來,許多“神奇”的鏡頭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抗日題材電視劇中:八路軍戰(zhàn)士像撕魷魚片一樣徒手將敵人撕成了兩半,“鬼子”血肉橫飛,英雄凜然一笑。繡花針、鐵砂掌、鷹爪功、化骨綿掌、太極神功輪番出現,取敵人首級如探囊取物。
②五花八門的“電視神劇”背后則是驚人的一致:我方戰(zhàn)士神勇無敵,日本軍人暴虐無能。乍一看,頗具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膽想象力!
③不過,我們實在不能把這種做法稱為“幽默”。盡管沒有誰規(guī)定抗日題材文藝作品只能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講述,但畢竟那段切膚之痛的歷史相去不遠。中國盡管取得了八年抗戰(zhàn)的最終勝利,但我們的前輩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這種代價既是因為侵略者人性中的惡,也是因為中國近代以來在文明上的落伍。能夠認識到我們的勝利是用巨大的犧牲換來的,這是我們認識那段歷史的基本理性。
④電視劇不必是教科書,但一定不能是不顧基本的公共理性的反面教材。
⑤毋庸置疑,在大眾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內容其實是人的攻擊、破壞等欲望的“替代性滿足”,電視劇要使觀眾心安理得地獲得這種滿足,需要在講述這些內容的同時進行價值觀介入,所以“正義戰(zhàn)勝邪惡”“好人好報”等主題幾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標準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與道德和諧地編織在一起,使人處于心智平衡的狀態(tài)。
⑥但是武打、警匪與暴力、兇殺之間有著內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過于離譜,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文藝作品就接近于暴力刺激,F如今,抗日題材電視劇連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顧,變?yōu)榧兇獾膴蕵菲,血肉之軀鑄就的抗戰(zhàn)精神已被空洞化和游戲化,變作掩護暴力刺激的一張虎皮。于是暴力的對象無論是當年無惡不作的日本鬼子,還是今天在中國飯店用餐的日本民眾,或是日本牌子的中國制造汽車,并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因為令人癡迷的,是暴力本身。
⑦當年義和團運動“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以慘劇收場,帶著如許悲壯的意味,又何嘗不是因為落后甚至愚昧。今天,“抗日神劇”借助無與倫比的奇妙想象和神乎其技的電視特效,義和團當年的神話終于上演。難道真的是因為我們強大了,再不必反思歷史,而一下子從自卑走向自信了嗎?
(摘自《人民日報》)
2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23.請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3分)
24.分析文章第⑤-⑦的論證過程。(3分)
參考答案:
22.答案要點:①引出論述的話題:抗日神劇。 ②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共2分。每個要點1分)
23.答案:“抗日神劇”要有基本的公共理性。(3分)
24.答案示例:首先,論述武打、警匪電視劇要把欲望與道德和諧融合的原因;其次,論證了“抗日神劇”不顧基本的公共理性,實質是暴力刺激;最后,指出“抗日神劇”產生的原因。(共3分!笆紫取薄捌浯巍薄白詈蟆备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