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倒裝句翻譯四種
文言里有幾種語序,和現(xiàn)代漢語里的相應(yīng)句式的語序如果有所不同時,翻譯中要將文言語序移位。這幾種句子成分的特殊順序是文言文固定說法,并非是什么倒裝句,只是為了便于記憶,學(xué)會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來翻譯,才將它當(dāng)作理科公式一樣,利用它來獲取新知識罷了。
主謂倒裝
如: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如果不交換順序譯為:“非常,你不聰明”,不符合現(xiàn)在閱讀習(xí)慣。
此處倒裝的目的是為了強(qiáng)調(diào)謂語部分“甚矣”但為了符合現(xiàn)代閱讀習(xí)慣,只能損失這種強(qiáng)調(diào)意味了。
標(biāo)準(zhǔn)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2)稱心快意,幾家能彀?(《與妻書》)
作用與分析同上。
譯文:有幾家能夠稱心快意地過日子呢?
賓語前置
有四種常見情況
一、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
A.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誰,疑問代詞,作與的賓語。
譯文: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起呢?
B.大王來何操?
何,疑問代詞,作操的賓語。
譯文:大王來帶著什么(東西)?
二、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
如:
A.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鐘山記》)
余,第一人稱代詞,作欺的賓語。
譯文:古時的人沒有欺我。
B.莫我肯顧!对娊(jīng)·碩鼠》)
我,第一人稱代詞,作顧的賓語。
譯文:沒有人肯照顧我。
三、用助詞“之” 、“是”等置于前置的賓語和謂語之間
如:
A.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正常語序為:有何功哉?
譯文:有什么用處呢?
B.求,無乃爾是過與?(《季氏將伐顓臾》)
正常語序為:求,無乃是爾過與?
譯文:冉求,這難道不是你的過錯嗎?
四、介詞“以”的賓語前置
如:
A.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譯文:國家用什么來救濟(jì)(百姓)呢?
B.是以見效。(《屈原列傳》)
譯文:因為這個被放逐。
定語后置
如:
(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岳陽樓記》)
“高”修飾“廟堂”,即“高廟堂”;“遠(yuǎn)” 修飾“江湖”,即“遠(yuǎn)江湖”。
(2)石之鏗然有聲者,所以皆是也。(《石鐘山記》)
“鏗然有聲”為定語,修飾中心語“石”
介賓短語作狀語,狀語后置
如:
(1)天下可運(yùn)于掌。(《齊桓晉文之事》)
“于掌”是“運(yùn)”的狀語
(2)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介賓短語做“飾”的狀語。
譯文:(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