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唐】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注釋】
⑴崔雍、崔袞:崔戎的兒子,李商隱的從表兄弟。
⑵竹塢:生長竹的池邊高地。水檻:臨水闌干。
⑶迢遞:遙遠。
⑷秋陰不散霜飛晚:秋日陰云連日不散,霜期來得晚。
⑸枯荷聽雨聲:雨滴枯荷,大約只有徹夜輾轉(zhuǎn)難眠的人才能聽到。
【翻譯】:
竹叢里船塢深靜無塵,臨水的亭榭分外幽清。相思之情啊飛向遠方,可卻隔著重重的高城。
秋空上陰云連日不散,霜飛的時節(jié)也來遲了。留得滿地枯殘的荷葉,好聽深夜蕭瑟的雨聲。
【賞析】: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此詩抒寫對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詩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詩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筆極為簡練,以竹塢、亭檻、水流、枯荷等極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絕妙的意境,并且把作者對崔雍、崔袞兩兄弟喪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詩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的傳遞出來。
此詩首句寫駱氏亭:翠綠的修竹環(huán)抱著一塵不染的船塢,駱氏亭外臨著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這座亭軒映襯得格外清幽雅潔,詩人置身其間,頗有遠離塵囂之感。
接著寫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詩人眼下所宿的駱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長安,中間隔著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詩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隨風飄蕩的游絲,悠悠然飄向友人所在的長安。詩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無好友共賞幽勝而微感惆悵!扒镪幉簧⑺w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氣氛,烘托情緒。時令已屆深秋,但連日天氣陰霾,孕育著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來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詩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這種心情又反過來更增加了相思的濃度。
詩人是旅途中暫宿駱氏亭,此地近一段時期的天氣,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測,這揣測的根據(jù)就是“秋陰不散”與“留得枯荷”。這句一方面是為末句作鋪墊(由于“秋陰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飛晚”故“留得殘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氣氛、烘托情緒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點睛之筆,寫詩人聆聽雨打枯荷的聲音和詩人的心情變化過程。詩人原來是一直在那里思念著遠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馳天外竟沒有留意天氣的變化。不知不覺間,下起了淅瀝的小雨,雨點點點滴滴地灑落在枯荷上,發(fā)出一陣錯落有致的聲響。詩人這才意外地發(fā)現(xiàn),這蕭瑟的秋雨敲打殘荷的聲韻竟別有一種美的情趣?莺山o人一種殘敗衰颯之感,本無可“留”的價值;但自己這樣一個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卻因聆聽枯荷秋雨的清韻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傲簟碧N涵有一種不期而遇的喜悅。而詩人“聽”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常人難解其中滋味。這單調(diào)而凄清的聲音卻又更增加了環(huán)境的寂寥,從而更加深了對朋友的思念。
【閱讀訓練】:
(1)第一句所描寫的駱氏亭的環(huán)境有什么特點?寫這種環(huán)境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2分)
(2)李商隱寫詩常通過時空之“隔”,表達情意的“難隔”或“不隔”。據(jù)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達意上的效果。(3分)
(3)許多人說“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全篇的點睛之筆,請說說你的理解。(3分)
(4)簡要說明首句寫出駱氏亭怎樣的客觀環(huán)境?這樣寫的作用是什么?(4分)
(5)三、四句傳達出了本詩什么樣的主旨?運用的表達技巧是什么?試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詩歌首句描寫了駱氏亭凄清絕塵(或“凄清雅潔”、“凄清孤寂”)的環(huán)境特點。如此環(huán)境自然惹動懷友思緒,為下文抒發(fā)思念之情作鋪墊。(2分,環(huán)境特點、作用各1分)
(2)本詩“隔”字是寫詩人與友人(崔雍崔袞)在地域上的距離(1分);詩人雖與友人(崔雍崔袞)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對友人的思念卻沒有被阻隔,所以,一個“隔”字更顯出雙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詩是懷友詩,而這一句寫詩人因旅宿思友而徹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韻,暫時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說此句是點晴之筆。(或:本詩是懷友詩,雨打枯荷的聲音,單調(diào)而凄清,更襯出環(huán)境的寂寥,(2分)從而加深了對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說此句是點晴之筆。)
(4) 清靜 寂寥(2分) 暗示情緒,烘托氣氛,為下文伏筆或為抒情張本(2分)
(5)三、四兩句表達了思念之情。(2分)采用寓情于景的表現(xiàn)手法,(2分)把懷友之情融入眼前的景物之中,秋陰不散正是思念之情連綿不絕的形象寫照,單調(diào)的雨打枯荷聲更襯托出了環(huán)境的寂寥和詩人試圖排遣又無法排遣的思念。(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