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jīng)(21)
◎力行博學訣第八十二
“今大命可知與未乎?”“雖然可知矣,見明師比言,大迷惑已解,唯加不得已,愿復丁寧之!薄叭,吾道可睹意矣。得書讀之,?嗥洳皇,熟者自悉知之;不善思其至意,不精讀之,雖得吾書,亦無益也;得而不力行,與不得何異也?見食不食,與無五谷何異?見漿不飲,渴猶不可救。此者,非能愁他人也,還自害,可不詳哉!故圣人力思,君子力學,晝夜不息也,猶樂欲象天,轉運而不止,百川流聚,乃成江海。
子慎吾言,記吾已重誡,子其眷眷心,可睹矣。為善與眾賢共之,慎無專其市。夫市少人,所求不得。故人不博學,所睹不明,故令使見其真道。不得其要意,不信道,則疑不篤乎?各在此,人之所以自窮者也。故當深惟思其意,以令自救輔也。”
右對壽命指
◎知盛衰還年壽法第八十三
天之授事,各有法律。命有可屬,道有可為出,或先或后,其漸豫見。比若萬物始萌于子,生于卯,垂枝于午,成于酉,終于亥。雖事豫見,未可得保也。事各有可為,至光景先見,其事未對,豫開其路。天之垂象也,常居前,未嘗隨其后也。
得其人而開通,得見佑助者是也;不開不通,行之無成功,即非其人也,以是為明證,道審而言,萬不失一也。但是其人,明為其開,非其人則閉。審得其人,則可以除疾,災異自消,夷狄自降,不須兵革,皆自消亡。
萬物之生,各有可為設張,得其人自行,非其人自藏。凡事不得其人,不可強行;非其有,不可強;非其土地,不可強種,種之不生,言種不良,內不得其處,安能久長?六極八方,各有所宜,其物皆見,事事不同。若金行在西,木行在東,各得其處則昌,失其處則消亡。故萬物著于土地乃生,不能著于天;日月星歷反著于天,乃能生光明。夫道如此矣,故有其人,星在天,時有明;墮地反無光,即非其處也,故亂常。道有可為出,不妄行,是其人則明,非其人則不可行。夫道,乃深遠不可測商矣,失之者敗,得之者昌。
欲自知盛衰,觀道可著,神靈可興也,內有壽證候之,以此萬不失一也。此乃神書也。還年之期,其道至重,何可不思?故傳之仁賢明,試使行之以自命。是其人,應當并出,賢知并來,神書并至,奇方自出,皆令歡喜,即其人也。以此為效。不如此言,或但先見,非可得行也,當遺后來,道不妄出也。實有可之但問其人,令使自思。道之可歸,亦不可禁,亦不可使,聽其可之,觀其成功,道不可空。雖然,夫才不如力,力不如為而不息也。夫天下之事,皆以試敗,天地神靈皆試人,故人亦象天道而相試也。得見善者,其命已善矣;其見惡者,命已疑矣。自古到今,不至誠動天,名為強求,或亦遂得之,強求不得,真非其有也,安可強?其事以不和良,乖忤錯亂。
人命有三品,歸道于野,付能用者;不能用者,付于京師,投于都市,慎無閉絕,后世無子。傳書圣賢及與道士,無主無名,付能用者。道自有可之,不可各人,可附言語,猶若大木歸山,水流歸海,不可禁止也。天性使然,順之者昌,逆之者敗亡。神書欲出,亦不可閉藏,得其人必自揚,不得其人暗聾盲,身則不悅,目中無光。精讀此策文,樂也夫央。天昌延命之期數(shù),皆在此中也。
太平之氣,皆已見焉;民慈愛謹良,皆以出焉;賢圣明者,皆已悅焉;殊方奇文,皆以付焉;勉行無懈,以自輔焉;明王圣主,皆以昌焉;夷狄卻除,皆以去焉;萬民幸甚,皆以無言,天壽已行,不復自冤,老以命去,少者遂全。書傳萬世無絕,子孫相傳,日以相教,名為真文,萬世無易,令人吉焉。道以畢就,便成自然,有祿自到,無敢辭焉。大人得之以平國,中士得之為良臣,小人得之以脫身。
右通道意是非之策文
丁部第四云:欲知吾道大效,付賢明道德之君,使其按用之,立與天地乃響應,是其大明效證驗也。
◎闕題
應天理、上下和合、天災除、奸偽斷絕讖本文。上古之人,皆心開、目明、耳洞,預知未然之事,深念未然,感動無情,卓然自異,未有不成之施。所言所道,莫不篤達,不失皇虛之心。思慕無極之智、無極之言,知人壽命進退長短,各有分部常以陰陽合,得消息上下,中取其要,與眾神有約束,但各不得犯天地大忌,所奉所得,當合天意。
文書相白,上至天君,天君得書,見其自約束分明,乃后出文,使勿自怨,中直自進,不白自聞,聲音洞徹,上下法則,各不失期,恐有不及,未曾有不自責,時常恐有非,見督錄。神相白,未曾懈,有過見退用。故重復語敕,反覆辭文,宜不違所言。是天之當所奉承,神?所仰,皆如法,常不敢息?钟胁贿_,所受非一,皆當開心意,恐違期。神有尊卑,上下相事,不如所言,輒見疏記。憂心惻惻,常如饑渴欲食。天君開言,知乃出教,使得相主,文書非一,當?shù)闷湟,后各有信?/P>
上古之人,失得來事,表里上下,觀望四方四維之外,見其紀綱。歲月相推,神通更始,何有極時。星數(shù)之度,各有其理,未曾有移動,事輒相乘,無有復疑。皆知吉兇所起,故置歷紀。
三百六十日,大小推算,持之不滿分數(shù),是小月矣。春夏秋冬,各有分理。漏刻上下,水有遲快,參分新故,各令可知,不失分銖。各置其月,二十四氣前后,箭各七八,氣有長日,亦復七八,以用出入,祠天神地?,使百官承漏刻期,宜不失,脫之為不應,坐罪非一。故使晝夜有分,隨日長短,百刻為期,不得有差。
有德之國,日為長,水為遲,一寸十分,應法數(shù)。今國多不用,日月小短,一刻八九,故使老人歲月,當弱反壯,其年自薄,何復持長時?如使國多臣,樞機衡舒遲,后生蒙福,小得視息,不直有惡,復見伐矣。
惟天地之明,為在南方,巳午同家,離為正目,當明堂之事。日照明,以南向北,陽氣進退,亦不失常,陰陽相薄,以至子鄉(xiāng),寒溫相直,照徹自然,甚可喜。
生養(yǎng)之道,少陽太陽,木火相榮,各得其愿,是復何爭?表里相承,無有失名,上及皇耀,下至無聲,寂靜自然,萬物華榮,了然可知,不施自成,天之所仰,當受其名。
機衡所指,生死有期。司命奉籍簿數(shù)通,書不相應,召所求神,簿問相實,乃上天君。天君有主領所白之神,不離左右,其內外見敬,亦不敢私承,所上所下,各不失時。太陰司官,不敢懈止。
正營門閣,恐自言事,輒相承為善,為要道,牒其姓名,得教則行,不失銖分。上古之時,有智慮,無所不照,無所不見,受神明之道,昭然可知,亦自有法度,不失其常。
從太初已來,歷有長短,甚深要妙。從古至今,出歷之要,在所止所成。輒以心思候算,下所成所作,無不就并數(shù),相應繩墨,計歲積,日月大分為計。
◎闕題
今天地且大樂歲,帝王當安坐而無憂,民人但游而無事少職,五谷不復為前,無有價直。天下興作善酒以相飲,市道尤極,名為水令火行,為傷于陽化。
凡人一飲酒令醉,狂脈便作,買賣失職,更相斗死,或傷賊;或早到市,反宜乃歸;或為奸人所得,或緣高墜,或為車馬所克賊,推酒之害萬端,不可勝記。
念四海之內,有幾何市,一月之間,消五谷數(shù)億萬斗斛,又無故殺傷人,日日有之,或孤獨因以絕嗣,或結怨父母置害,或流災子孫?h官長吏,不得推理,叩胸呼天,感動皇靈,使陰陽四時五行之氣乖錯,復旱上皇太平之君之治,令太和氣逆行。蓋無故發(fā)民令作酒,損廢五谷,復致如此之禍患。
但使有德之君,有教敕明令,謂吏民言,從今已往,敢有市無故飲一斗者,笞三十,謫三日;飲二斗者,笞六十,謫六日;飲三斗者,笞九十,謫九日。各隨其酒斛為謫,酒家亦然,皆使修城郭道路官舍。所以謫修城郭道路官舍,為大土功也。土乃勝水,以厭固絕滅。令水不過度傷陽也。水,太陰也,民也,反使興王,傷損陽精,為害深矣。修道路,取興大道,以類相占,漸置太平。
《要修科儀戒律鈔》卷十四《飲酒緣》引《太平經(jīng)》云:真人問曰:“天下作酒以相飲,市道元據(jù),凡人飲酒洽醉,狂詠便作,或即斗死,或則相傷賊害,或緣此奸淫,或緣茲高墮,被酒之害,不可勝記。念四海之內,有幾何市,一日之間,消五谷數(shù)億萬斗斛,復緣此致害,連及縣官,或使子孫呼嗟,上感動皇天,禍亂陰陽,使四時五行之氣乖反。如何故作狂藥,以相飲食,可斷之以否?”
神人曰:“善哉!飲食,人命也。吾言或有可從,或不可從。但使有德之君教敕,言從今以往,敢有無故飲酒一斗者,笞二十,二斗杖六十,三斗杖九十,一斛杖三百。以此為數(shù),廣令天下,使賢人君子,知法畏辱,必不敢為。其中愚人有犯即罰,作酒之家亦同飲者。”
真人曰:“或千里之客,或家有老弱,或祠祀神靈,如何?”神人曰:“若千里君子,知國有禁,小小無犯,不得聚集;家有老疾,藥酒可通!
◎闕題
考天地陰陽萬物,上下相愛相治,立功成名,使心治一家,使人不復相憎惡,常樂合心同志,令太和之氣日自出,而大興平,六極同心,八方同計。所治者若人意,莫不皆響應而悅者。本天地元氣,合陰陽之位。邪惡默然消去,乖逆者皆順,明大靈之至道,神?所好愛。
吾乃上為皇天陳道德,下為山川別度數(shù),中為帝王設法度。中賢得以生善意,因以為解除天地大咎怨,使帝王不復愁苦,人民相愛,萬物各得其所,自有天法常格在不匿。
古者圣帝明王,重大臣,愛處士,利人民,不害傷;臣亦忠信不欺君,故理若神。故賢父常思安其子,子常思安樂其父,二人并力同心,家無不成者;如不并力同心,家道亂矣,失其職事,空虛貧極,因爭斗分別而去,反還相賊害。親父子分身血氣而生,肢體相屬如此,況聚天下異姓之士為君、師、父乎?故圣人見微知著,故重戒慎之。
夫師,陽也,愛其弟子,導教以善道,使知重天愛地,尊上利下,弟子敬事其師,順勤忠信不欺。二人并力同心,圖畫古今舊法度,行圣人之言,明天地部界分理,萬物使各得其所,積賢不止,因為帝王良輔,相與合策共理致太平。如不并力同計,不以要道相傳,反欲浮華外言,更相欺殆,逆天分理,亂圣人之辭,六極不分明,為天下大災。帝王師之。失其理法,反與天地為大仇,不得神明意,天下大害者也。
◎闕題
人生備具陰陽,動靜怒喜皆有時。時未牝牡之合也,是陰陽當主為生生之效也。天道三合而成,故子三年而行。三三為九,而和道究竟,未知牝牡之合,其中時念之,未能施也。
天數(shù)五,地數(shù)五,人數(shù)五,三五十五,而內藏氣動。四五二十,與四時氣合而欲施,四時者主生,故欲施生。五五二十五,而五行氣足,而任施。五六三十而強,故天使常念施,以通天地之統(tǒng),以傳類。會三十年而免,老當衰,小止閉房內。天下C167行之屬,人象天地純耳,其余不能也。
故天地一日一夜,共閏萬二千物,盡使生。夜則深,晝則燥,深者陰也,燥者陽也,天與地日共養(yǎng)此萬二千物具足也。天之法,陽合精為兩。陽之施,乃下入地中,相從共生萬二千物。其二千者,嘉瑞善物也。
夫萬二千物,各自存精神,自有君長,當共一大道而行,乃得通流。天道上下,往朝其君,比若人共一大道,往朝王者也。萬二千物精神,共天地生,共一大道而出,有大有中有小。何謂也?乃謂萬二千物有大小,其道亦有大小也,各自生自容而行。故上道廣萬步為法,次廣千步為法,其次廣百步為法,其次廣十步為法,其次廣一步為法。凡五道,應五方,當共下生于地,共朝于天,共一道而行。是以大道廣萬步,容中道千步,小道百步,氂道十步,毛道一步。物有大小,各自容往來。
凡乃上受天之施,反下生施地,出當俱上朝天也,故大道但可張,不可妄翕也。翕之輒不相容,有不得生者,或有傷死。不得生出者,令人絕無后代;傷者傷人,死者殺人。古者圣人不敢廢絕大道者,睹天禁明也。
子以何天道得傷?道者,天也,陽也,主生;德者,地也,陰也,主養(yǎng);萬物多不能生,即知天道傷矣;其有不生者,即知天克有絕者矣。一物不生一統(tǒng)絕,多則多絕,少則少絕,隨物多少,以知天統(tǒng)傷。夫道興者主生,萬物悉生;德興者主養(yǎng),萬物人民悉養(yǎng),無冤結。
◎闕題
吾書中善者,使青為下而丹字,何乎?吾道乃丹青之信也,青者生,仁而有心,赤者太陽,天之正色。吾道太陽仁政之道,不欲傷害也。
天子者,天之心也;皇后者,地之心也。夫心者,主持正也。天乃無不覆,無不生,無大無小,皆受命生焉,故為天。天者,至道之真也,不欺人也,萬物所當親愛,其用心意,當積誠且信,但常欲利不害,不負一物,故為天也。夫帝王者,天之子,人之長,其為行,當象此。夫子者,當承父之教令嚴敕,案而行之,其事乃得父心志意,可為良家矣。如不承父教令,其家大小不治,即為貧家矣。財反四去,?嗖痪,其事紛紛,災變連起,大得愁苦,過在此矣。古者帝王將行,先仰視天心,中受教,乃可行也。
夫皇后之行,正宜土地。地乃無不載,大小皆歸,中無善惡,悉包養(yǎng)之;屎,乃地之子也,地之心也,心憂凡事,子當承象母之行若母,乃為孝子。夫天地之與皇后相應者,比若響之與聲,于其失小亦小,失大亦大,若失毫發(fā)之間,以母不相得志意。古者皇后將有為,皆先念后土,無不包養(yǎng)也。無不可忍,無不有常,以是自安,與土心相得矣。若失之,則災變連起,刑罰不禁,多陰少陽,萬物不茂,過在此。夫是二人正行者,則神真見,真道出,賢明皆在位,善物悉歸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