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歲①,老上稽粥單于死,子軍臣立為單于。既立,孝文皇帝復(fù)與匈奴和親。而中行說復(fù)事之。
軍臣單于立四歲②,匈奴復(fù)絕和親,大入上郡、云中各三萬騎,所殺略甚眾而去。于是漢使三將軍軍屯北地③,代屯句注,趙屯飛狐口,緣邊亦各堅守以備胡寇④。又置三將軍⑤,軍長安西細(xì)柳、渭北棘門、霸上以備胡。胡騎入代句注邊,烽火通于甘泉、長安。數(shù)月,漢兵至邊,匈奴亦去遠(yuǎn)塞,漢兵亦罷。后歲余,孝文帝崩,孝景帝立,而趙王遂乃陰使人于匈奴。吳楚反⑥,欲與趙合謀入邊。漢圍破趙,匈奴亦止。自是之后,孝景帝復(fù)與匈奴和親,通關(guān)市⑦,給遺匈奴,遣公主,如故約。終孝景時,時小入盜邊,無大寇。
①后四歲:《漢書·匈奴傳》作“后四年”,即孝文帝后元四年(前160)。②《漢書·匈奴傳上》作“軍臣單于立歲余”,當(dāng)是。③軍屯:率兵駐防。按漢派將軍張武率兵駐防北地,以胡楚相蘇意為將軍駐防句注,以中大夫令勉為車騎將軍駐防飛狐口。見卷十《孝文本紀(jì)》。④緣邊:指漢與匈奴交界處。⑤置三將軍:安置三位將軍。按漢朝派河內(nèi)郡郡守周亞夫駐防細(xì)柳,祝茲侯(表作“松茲侯)駐防棘門,宗正劉禮駐防霸上。見卷十《孝文本紀(jì)》。⑥吳楚反:吳國與楚國謀反。按孝景帝三年(前154),吳王劉濞為保住自己的實力,反抗朝廷的削藩之舉,聯(lián)合了楚王劉戊、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菑川王劉賢、濟(jì)南王劉辟光、趙王劉遂,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反抗中央。劉濞兵敗自殺,趙王劉遂也乘機(jī)與匈奴勾結(jié),亦兵敗自殺。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⑦關(guān)市:指邊境貿(mào)易市集。
漢文帝后元四年(前160),老上稽粥單于死去,他的兒子軍臣繼位當(dāng)了單于。軍臣單于繼位后,孝文帝再次與匈奴和親。而中行說仍然侍奉軍臣單于。
軍臣單于繼位四年時,匈奴又?jǐn)嘟^了和親關(guān)系,大舉進(jìn)攻上郡、云中郡,派出三萬騎兵,殺死許多漢人,搶掠大量財物而離去。于是漢朝派出張武等三位將軍,駐軍北地、代國駐句注,趙國駐飛口,沿著邊塞之地,也各派兵堅守,防備匈奴入侵。又安置周亞夫等三位將軍率兵駐守長安西邊的細(xì)柳,渭河北岸的棘門和霸上,以防御匈奴。匈奴騎兵侵入代地句注邊界,報警的烽火便通向甘泉和長安。幾個月后,漢朝兵馬來到邊境,匈奴遠(yuǎn)遠(yuǎn)地離開邊塞,漢朝的軍隊也就作罷。此后一年多,孝文帝去世,孝景帝繼位,趙王劉遂就暗中派人與匈奴聯(lián)絡(luò)。吳、楚等七國叛亂時,匈奴想同趙國聯(lián)合,入侵邊塞。后來,漢王朝圍困并攻破趙國,匈奴也停止了入侵的舉動。從此以后,孝景帝又和匈奴和親,互通關(guān)市,送給匈奴禮物,派遣公主嫁給單于,按以前的盟約行事。直到孝景帝去世,匈奴雖然時有小的騷擾邊境的活動,卻沒有大的侵掠行動。
今帝即位①,明和親約束,厚遇,通關(guān)市,饒給之。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
漢使馬邑下人聶翁壹*蘭出物與匈奴交②,詳為賣馬邑城以誘單于③。單于信之,而貪馬邑財物,乃以十萬騎入武州塞。漢伏兵三十余萬馬邑旁,御史大夫韓安國為護(hù)軍,護(hù)四將軍以伏單于。單于既入漢塞,未至馬邑百余里,見畜布野而無人牧者,怪之,乃攻亭。是時雁門尉史行徼④,見寇,葆此亭⑤,知漢兵謀。單于得,欲殺之,尉史乃告單于漢兵所居。單于大驚曰:“吾固疑之。”乃引兵還。出曰:“吾得尉史,天也,天使若言⑥!币晕臼窞椤疤焱酢。漢兵約,單于入馬邑而縱。單于不至,以故漢兵無所得。漢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聞單于還,兵多,不敢出。漢以恢本造兵謀而不進(jìn)⑦,斬恢⑧。自是之后,匈奴絕和親,攻當(dāng)路塞⑨,往往入盜于漢邊,不可勝數(shù)。然匈奴貪,尚樂關(guān)市,嗜漢財物,漢亦尚關(guān)市不絕以中之⑩。
①今帝:指漢武帝。②*蘭:觸犯禁令。*,干犯。蘭,通“欄”,此指約束人們的禁令。交:交易。③詳:通“佯”,假裝。按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馬邑豪紳聶壹向武帝獻(xiàn)誘匈奴單于的計謀,被武帝采納。于是聶壹以行商為名私入匈奴,并佯稱殺馬邑之官以獻(xiàn)城;伛R邑后,與馬邑之官立殺死囚,將其首級高掛城頭,使單于中計,引兵前來。后知被騙上當(dāng),倉皇逃去。詳見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④行徼(jiǎo,角):巡察。⑤葆:通“保”。⑥若:你。⑦造兵謀:制定用兵計劃。按王恢是這次誘單于奪馬邑城計謀的制定者之一。⑧卷一百八《韓長孺列傳》謂王恢聽到要斬他的消息后,曾“行千金丞相蚡”,行賄不起作用,“乃自殺”。⑨當(dāng)路:直通之路。⑩尚:還。中之:迎合匈奴的心意。中:適合。
當(dāng)今皇帝漢武帝繼位,申明和親的規(guī)定,寬厚地對待匈權(quán),互通關(guān)市,贈送大量財物。匈奴從單于到平民都親近漢朝,往來于長城之下。
漢朝派馬邑城的聶翁壹故意違犯禁令,運出貨物同匈奴交易,佯稱出賣馬邑城以引誘單于。單于相信此事,又貪戀馬邑城的財物,就用十萬騎兵侵入武州邊塞。這時,漢朝在馬邑城附近埋伏下三十余萬大軍,御史大夫韓安國擔(dān)任護(hù)軍將軍,護(hù)衛(wèi)著四位將軍準(zhǔn)備伏擊單于。單于已經(jīng)進(jìn)入漢朝邊塞,離馬邑城尚有一百余里,看到牲畜遍野卻無放牧之人,感到奇怪,就去攻打漢朝的偵察哨所。這時,雁門郡的尉史正在巡察,看到敵軍,就保護(hù)偵察哨所,他知道漢朝的打算。單于捉到了尉史,想殺死他,尉史便向單于報告了漢朝軍隊埋伏的地點。單于大驚說:“我本來就對此事有疑心!庇谑菃斡诰吐时。走出邊境時說道:“我得到尉史,是天意,天讓你向我報告!本头馕臼纷觥疤焱酢。漢朝軍隊曾約定,單于進(jìn)入馬邑城后,再放縱兵士攻殺。如今單于未到馬邑,所以漢朝軍隊一無所獲。漢朝將軍王恢的軍隊走出代郡攻擊匈奴的輜重,聽說單于大軍已回,兵卒多,因而不敢出擊。漢朝認(rèn)為王恢本是這次伏擊戰(zhàn)的出謀畫策的人,卻不敢進(jìn)攻,因而殺了王恢。從此以后,匈奴斷絕和親關(guān)系,攻擊直通要道的邊塞,常常侵入漢朝邊境搶掠,次數(shù)多得無法計算。但匈奴貪婪,還是喜歡與漢朝互通關(guān)市,非常喜歡漢朝的財物,漢朝也仍然與匈奴保持著關(guān)市貿(mào)易關(guān)系,投合他們的心意。
自馬邑軍后五年之秋①,漢使四將軍各萬騎擊胡關(guān)市下。將軍衛(wèi)青出上谷,至蘢城,得胡首虜七百人。公孫賀出云中,無所得。公孫敖出代郡,為胡所敗七千余人。李廣出雁門,為胡所敗,而匈奴生得廣②,廣后得亡歸③。漢囚敖、廣,敖、廣贖為庶人。其冬,匈奴數(shù)入盜邊,漁陽尤甚。漢使將軍韓安國屯漁陽備胡。其明年秋,匈奴二萬騎入漢,殺遼西太守,略二千余人。胡又入敗漁陽太守軍千余人,圍漢將軍安國。安國時千余騎亦且盡④,會燕救至⑤,匈奴乃去。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余人。于是漢使將軍衛(wèi)青將三萬騎出雁門,李息出代郡,擊胡,得首虜數(shù)千人。其明年,衛(wèi)青復(fù)出云中以西至隴西,擊胡之樓煩、白羊王于河南,得胡首虜數(shù)千,牛羊百余萬。于是漢遂取河南地,筑朔方,復(fù)繕故秦時蒙恬所為塞,因河為固。漢亦棄上谷之什辟縣造陽地以予胡⑥。是歲,漢之元朔二年也⑦。
①此句所指時間可有兩種理解:一可理解為“馬邑軍”(或稱“馬邑之謀”)后又過了五年。已如前注,“馬邑軍”在孝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又過五年,則為元光六年(前129)。下文“漢使四將”分別出上谷、云中、代郡、雁門事,《漢書·武帝紀(jì)》、《漢書·衛(wèi)青霍去病傳》均明確系于元光六年。又《漢書·匈奴傳上》亦云:“漢使四將各萬騎擊胡關(guān)市下”是在“馬邑軍后五歲之秋”。二可理解為孝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卷一百一十一《衛(wèi)將軍驃騎將軍列傳》正明確系于元光五年。又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和《漢書·李廣蘇建傳》亦均謂漢馬邑城誘單于“后四歲”李廣“出雁門擊匈奴”。按《資治通鑒》關(guān)于“馬邑軍”和“漢使四將擊胡關(guān)市下”的系年,與《史記》、《漢書》均不符。②生得廣:活捉李廣。③亡歸:逃跑歸來。按卷一百九《李將軍列傳》記載李廣在雁門之外的戰(zhàn)斗中,因寡不敵眾,被匈奴活捉,他佯死,乘敵不備,奪馬奪弓,射殺追騎,擺脫敵人,南歸至漢。④且:將。⑤會:適逢;正趕上。后文“會任文擊救”之“會”同此。⑥什辟:通“斗僻”,曲折幽僻。此指與匈奴地界交錯而偏僻之地。⑦元朔二年:即公元前一二七年。元朔,孝武帝第三個年號(前128前123)。
馬邑軍事行動之后的第五年秋天,漢朝派衛(wèi)青等四位將軍各率一萬騎兵,在關(guān)市附近攻打匈奴。將軍衛(wèi)青率兵走出上谷郡,到達(dá)蘢城,殺死和俘獲匈奴七百余人。公孫賀率兵走出云中郡,沒有收獲。公孫敖率兵走出代郡,被匈奴打敗,損失七千余人。李廣率兵走出雁門郡,被匈奴打敗,匈奴人活捉了李廣,后來李廣得以逃歸漢朝。漢朝囚禁公孫敖和李廣,公孫敖和李廣交了贖金,成為平民百姓。這年冬天,匈奴屢次闖進(jìn)邊境搶掠,漁陽受害尤其嚴(yán)重。漢朝派將軍韓安國駐軍漁陽防御匈奴。第二年秋天,匈奴兩萬騎兵侵入漢朝,殺死了遼西太守,掠走兩千余人。匈奴又侵入漁陽,打敗漁陽太守的一千多軍隊,把漢朝將軍韓安國圍困起來。這時韓安國的一千多騎兵也將要全部被殲,恰巧燕王的救兵趕到,匈奴才離去。匈奴又侵入雁門郡,殺死和搶走千余人。于是漢朝派將軍衛(wèi)青率三萬騎兵走出雁門,李息率兵逼出代郡,攻打匈奴,殺死和俘虜匈奴數(shù)千人。第二年,衛(wèi)青又走出云中郡西邊及西部的隴西一帶,在黃河河套南岸地帶攻打匈奴屬下的樓煩和白羊王,殺死和俘虜數(shù)千人,得到牛羊百余萬頭。于是漢朝就奪取了黃河河套南岸地區(qū),修筑朔方城,又修繕從前秦朝蒙恬所修建的關(guān)塞,憑借黃河做為堅固的防線。漢朝也放棄了上谷郡的曲折僻遠(yuǎn)的縣如造陽一帶給匈奴。這年是漢武帝元朔二年。
其后冬,匈奴軍臣單于死。軍臣單于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攻破軍臣單于太子於單。於單亡降漢,漢封於單為涉安侯,數(shù)月而死。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①,匈奴數(shù)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余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余人。
其明年②,匈奴又復(fù)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shù)千人。匈奴右賢王怨?jié)h奪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數(shù)為寇,盜邊,及入河南,侵?jǐn)_朔方,殺略吏民甚眾。
其明年春,漢以衛(wèi)青為大將軍,將六將軍③,十余萬人,出朔方、高闕擊胡。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至,飲酒醉,漢兵出塞六七百里,夜圍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走,諸精騎往往隨后去④。漢得右賢王眾男女萬五千人,裨小王十余人。其秋,匈奴萬騎入殺代郡都尉朱英,略千余人。
其明年春,漢復(fù)遣大將軍衛(wèi)青將六將軍,兵十余萬騎,乃再出定襄數(shù)百里擊匈奴,得首虜前后凡萬九千余級,而漢亦亡兩將軍軍三千余騎⑤。右將軍建得以身脫⑥,而前將軍翕侯趙信兵不利,降匈奴。趙信者,故胡小王,降漢,漢封為翕侯,以前將軍與右將軍并軍分行,獨遇單于兵,故盡沒。單于既得翕侯,以為自次王⑦,用其姊妻之,與謀漢。信教單于益北絕幕⑧,以誘罷漢兵,徼極而取之⑨,無近塞。單于從其計。
其明年,胡騎萬人入上谷,殺數(shù)百人⑩。
①其夏:指元朔三年的夏天。②其明年:指元朔四年(前125)。下可類推,注略。按本段與上段中華書局點校本原為一段,今據(jù)文意分為兩段。③將:率領(lǐng)。六將軍:指蘇建、李沮、公孫賀、李蔡、李息、張次公。見卷一百一十一《衛(wèi)將軍驃騎將軍列傳》。④精騎:精銳的騎兵。去:離開。⑤亡:損失。兩將軍:指蘇建和趙信。⑥身脫:蘇建兵敗,只身逃回。⑦自次王:匈奴封趙信的王號。⑧益北:更向北遷移。絕幕:越過沙漠。幕,通“漠”。下同。⑨罷:通“!。徼:通“邀”,求得。⑩按此段與前段中華書局點校本原為一段,今據(jù)文意另立為段。
后一年的冬天,匈奴軍臣單于死去。軍臣單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打敗了軍臣單于的太子於單。於單逃走,投降漢朝,漢朝封於單為涉安侯,幾個月后,他就死了。
伊稚斜單于繼位后的夏天,匈奴數(shù)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太守恭友,搶掠一千余人。當(dāng)年秋天,匈奴又攻入雁門,殺死和搶走一千余人。第二年,匈奴又分別派遣三萬騎兵攻入代郡、定襄、上郡,殺死和搶走數(shù)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恨漢朝奪走黃河河套南岸的土地,并修筑朔方城,因而屢次侵?jǐn)_,到邊境搶掠,以及攻入河套南岸,侵?jǐn)_朔方城,殺死和搶劫很多官吏和平民。
第二年春天,漢朝用衛(wèi)青做大將軍,統(tǒng)領(lǐng)六位將軍,十余萬大軍,走出朔方、高闕,去攻打匈奴。右賢王以為漢兵不能到來,喝醉了酒,漢兵走出塞外六七百里,夜間包圍了右賢王。右賢王大驚,脫身逃跑,許多精銳騎兵也都跟著離去。漢朝俘虜右賢王屬下的男女一萬五千人,裨小王十余人。這年秋天,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代郡,殺死代郡都尉朱英,搶掠一千余人。
下一年春天,漢朝又派遣大將軍衛(wèi)青率領(lǐng)六將軍,和十余萬騎兵,再次走出定襄數(shù)百里攻打匈奴,前后共殺死和俘獲一萬九千余人,而漢朝也損失了兩位將軍和他們統(tǒng)領(lǐng)的三千多騎兵。右將軍蘇建得以只身脫逃,而前將軍翕侯趙信出軍不利,因而投降匈奴。趙信本是匈奴的小王,投降漢朝,漢朝封他為翕侯,因為前將軍與右將軍兩軍合并,而又與大隊軍馬分開行進(jìn),獨自遇上了單于的軍隊,所以全軍覆沒。單于既已得到了翕侯,就封他為自次王,并將其姐姐嫁給他做妻子,同他商量對付漢朝。趙信教單于更加向北遷移,越過沙漠,以此引誘漢軍,使其疲務(wù),待他們極度疲勞時再攻取他們,不要到漢朝邊塞那里。單于聽信了他的計謀。第二年,匈奴一萬騎兵攻入上谷郡,殺死數(shù)百漢人。
其明年春①,漢使驃騎將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余里,擊匈奴,得胡首虜萬八千余級,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②。其夏,驃騎將軍復(fù)與合騎侯數(shù)萬騎出隴西③、北地二千里,擊匈奴。過居延,攻祁連山,得胡首虜三萬余人,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是時匈奴亦來入代郡、雁門,殺略數(shù)百人。漢使博望侯及李將軍廣出右北平④,擊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圍李將軍,卒可四千人⑤,且盡,殺虜亦過當(dāng)⑥。會博望侯軍救至,李將軍得脫。漢失亡數(shù)千人。合騎侯后驃騎將軍期⑦,及與博望侯皆當(dāng)死⑧,贖為庶人。
其秋,單于怒渾邪王、休屠王居西方為漢所殺虜數(shù)萬人,欲召誅之。渾邪王與休屠王恐,謀降漢,漢使驃騎將軍往迎之。渾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降漢。凡四萬余人,號十萬。于是漢已得渾邪王,則隴西、北地、河西益少胡寇⑨,徙關(guān)東貧民處所奪匈奴河南、新秦中以實之,而減北地以西戍卒半。其明年,匈奴入右北平、定襄各數(shù)萬騎,殺略千余人而去。
①指元狩二年(前121)。②祭天金人:用作祭天主的金屬偶像。匈奴祭天本在甘泉山,后改在休屠王右地,故休屠王有祭天金人。一說金人即佛像,匈奴自西域得來,與祭天無關(guān)(見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③合騎侯:即公孫敖。④博望侯:即張騫。⑤可:約。⑥過當(dāng):殺死和俘獲敵兵數(shù)目超過自己軍隊損失的數(shù)目。⑦期:期限。此指兩軍相會合的日期。⑧當(dāng)死:判為死刑。當(dāng):判刑,判罪。⑨益:愈。
第二年春天,漢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率領(lǐng)一萬騎兵走出隴西,越過焉支山一千馀里,攻打匈奴,斬殺和俘虜匈奴一萬八千余人,打敗休屠王,獲得了祭天金人。這年夏天,驃騎將軍又同合騎侯率領(lǐng)數(shù)萬騎兵走出隴西、北地二千余里,攻打匈奴。經(jīng)過居延,攻擊祁連山,殺死和俘虜匈奴三萬余人,其中有裨小王以下七十余人。這時匈奴也侵入代郡、雁門郡,殺死和搶走數(shù)百人。漢朝派博望侯張騫和李廣將軍走出右北平,進(jìn)攻匈奴左賢王。左賢王圍困了李將軍,李將軍的兵卒約四千人,都將被消滅,但李將軍的軍隊所殺匈奴人的數(shù)目超過了自己軍隊的損失。正好博望侯的救兵趕到,李將軍得以逃脫。漢朝傷亡幾千人。合騎侯耽誤了驃騎將軍所規(guī)定的日期,所以他與博望侯張騫都被判為死刑,交付了贖金,變成了平民。
這年秋天,單于對渾邪王、休屠王居住西方而被漢朝殺死和俘虜數(shù)萬人的事感到憤怒,想召見并誅殺他們。渾邪王與休屠王感到恐懼,密謀投降漢朝,漢朝派驃騎將軍前去迎接他們。渾邪王殺了休屠王,合并了他的軍隊,領(lǐng)著軍隊投降了漢朝?偣菜娜f余人,號稱十萬。于是漢朝自從接受渾邪王投降之后,隴西、北地、河西遭受匈奴侵?jǐn)_的事越來越少,就開始把關(guān)東的貧苦之民,遷移到從匈奴那里奪回的河套南岸和新秦中地區(qū),充實這里的人口,并將北地以西的戍卒減少一半。第二年,匈奴向右北平和定襄各派數(shù)萬騎兵入侵,殺死和搶奪千余人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