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漢初定中國,徙韓王信于代①,都馬邑。匈奴大攻圍馬邑,韓王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xí)x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會冬大寒雨雪②,卒之墮指者十二三③,于是冒頓詳敗走④,誘漢兵。漢兵逐擊冒頓,冒頓匿其精兵,見其羸弱⑤。于是漢悉兵⑥,多步兵,三十二萬,北逐之⑦。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于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匈奴騎,其西方盡白馬,東方盡青駹馬⑧,北方盡烏驪馬⑨,南方盡骍馬⑩。高帝乃使使間厚遺閼氏(11),閼氏乃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王亦有神,單于察之!泵邦D與韓王信之將王黃、趙利期(12),而黃、利兵又不來,疑其與漢有謀,亦取閼氏之言,乃解圍之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滿傅矢外鄉(xiāng)(13),從解角直出,竟與大軍合,而冒頓遂引兵而去。漢亦引兵而罷(14),使劉敬結(jié)和親之約(15)。
①韓王信:即韓信。其人其事見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②雨雪:下雪。③墮指:手指凍掉。④詳:通“佯”,假裝。⑤見同“現(xiàn)”。羸弱:瘦弱,指老弱殘兵。⑥悉兵:大軍全部出動。⑦逐:追趕。⑧青駹(máng,盲)馬:青色馬。⑨烏驪馬:黑馬。⑩骍馬:赤色之馬。(11)間:秘密進(jìn)行。遺(wèi,魏):贈送。(12)期:約會。(13)持滿:把弓拉滿。傅矢:箭上弦。外鄉(xiāng):通“外向”,面朝外。(14)罷:歸。(15)和親:此指漢王朝與匈奴統(tǒng)治者結(jié)成婚姻關(guān)系,以和睦相處。這一政策由劉敬提出,公元前一九八年,漢高祖又派劉敬去匈奴締結(jié)和親之約。
這時,漢朝剛剛平定了中國,把韓王信改派到代地,建都馬邑城。匈奴大規(guī)模進(jìn)攻馬邑,韓王信投降了匈奴。匈奴得到了韓信,于是率兵向南越過了句注山,攻打太原,直到晉陽城下。高帝親自領(lǐng)兵前去迎擊匈奴,正遇上冬天嚴(yán)寒下雪的天氣,戰(zhàn)士凍掉手指的有十分之二三,于是冒頓假裝失敗逃跑,引誘漢軍。漢軍追趕冒頓,冒頓把他的精銳軍隊隱藏起來,只出現(xiàn)了一些老弱殘兵。于是漢朝出動全部軍隊,多半是步兵,共三十二萬人,向北追擊匈奴。高帝首先到達(dá)平城,步兵還未全到,冒頓指揮他的四十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把高帝包圍起來。七天之內(nèi),漢軍內(nèi)外不能相互救助軍糧。匈奴的騎兵,在西方的全是白馬,在東方的全是青馬,在北方的全是黑馬,在南方的全是赤色馬。高帝就派使者秘密地送給閼氏很多禮物,閼氏就對冒頓說:“兩方的君王不能相互圍困。如果得到漢朝的土地,單于終究是不能在那里居住的。而且漢王也有神的幫助,希望單于認(rèn)真考慮這件事!泵邦D與韓王信的將軍王黃和趙利約定了會師的日期,但王黃與趙利的軍隊沒按時到來,冒頓疑心他們同漢軍有預(yù)謀,就采納了閼氏的建議,解除了包圍圈的一角。于是高帝命令戰(zhàn)士都拉滿弓,箭上弦,面朝外,從冒頓解圍的那個通道一直沖出來,最后同漢朝大軍相會合。冒頓于是領(lǐng)兵而去,而高帝也率兵歸來,派劉敬到匈奴締結(jié)和親的盟約。
是后韓王信為匈奴將,及趙利、王黃等數(shù)倍約①,侵盜代、云中。居無幾何,陳豨反②,又與韓信合謀擊代。漢使樊噲往擊之,復(fù)拔代、雁門、云中郡縣,不出塞。是時匈奴以漢將眾往降,故冒頓常往來侵盜代地。于是漢患之,高帝乃使劉敬奉宗室女公主為單于閼氏③,歲奉匈奴絮繒酒米食物各有數(shù),約為昆弟以和親,冒頓乃少止。后燕王盧綰反④,率其黨數(shù)千人降匈奴,往來苦上谷以東。
高祖崩,孝惠、呂太后時,漢初定,故匈奴以驕。冒頓乃為書遺高后,妄言⑥。高后欲擊之,諸將曰:“以高帝賢武,然尚困于平城!庇谑歉吆竽酥,復(fù)與匈奴和親。
①數(shù):屢次。倍:通“背”,背棄。②陳豨反叛事見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③奉:進(jìn)獻(xiàn)。宗室:皇族。④盧綰反叛事見卷九十三本傳。⑤苦:困苦。⑥為書:寫信。遺(wèi,魏):送給。高后:即呂后。妄言:胡說。按《漢書·匈奴傳》載冒頓之言:“孤憤(不能自立)之君,生于沮澤之中,長于平野牛馬之域,數(shù)至邊境,愿游中國。陛下獨立,孤憤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無!毙胖谐錆M對漢及高后的輕視侮辱之意。
此后,韓王信當(dāng)上匈奴的將軍,他同趙利和王黃屢次違背漢與匈奴所訂的盟約,侵?jǐn)_掠奪代郡和云中郡。過了不久的時間,漢朝將軍陳豨謀反,又合韓信合謀進(jìn)攻代地。漢朝派遣樊噲前去阻擊他們,重新攻占了代郡、雁門和云中等郡縣,但卻沒有越過邊塞。這時,匈奴因為一些漢朝的將軍前來投降,所以冒頓常常往來于代地,進(jìn)行侵?jǐn)_劫奪活動。于是漢朝對此感到憂慮,高帝就派劉敬送漢朝皇族的公主去給單于當(dāng)閼氏,每年奉送給匈奴一定數(shù)量的棉絮、繒、酒、米和食物,相互結(jié)為兄弟,實行和親政策,冒頓才稍為停止侵?jǐn)_活動。后來,燕王盧綰造反,率領(lǐng)他的黨徒數(shù)千人投降了匈奴,往來于上谷以東,給當(dāng)?shù)厝嗽斐煽嚯y。
高祖死去,孝惠帝、呂太后時期,漢王朝剛剛安定,所以匈奴顯得驕傲。冒頓就寫信給呂太后,胡說一番。呂太后想攻打他,諸位將軍說:“憑著高帝的賢明和武功,尚且在平城被圍困!庇谑菂翁蟛欧艞夁M(jìn)攻的主張,又和匈奴和親。
至孝文帝初立,復(fù)修和親之事。其三年五月①,匈奴右賢王入居河南地,侵盜上郡葆塞蠻夷②,殺略人民③。于是孝文帝詔丞相灌嬰發(fā)車騎八萬五千,詣高奴④,擊右賢王。右賢王走出塞。文帝幸太原。是時濟北王反⑤,文帝歸,罷丞相擊胡之兵⑥。
其明年,單于遺漢書曰:“天所立匈奴大單于敬問皇帝無恙。前時皇帝言和親事,稱書意⑦,合歡⑧。漢邊吏侵侮右賢王,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氏等計,與漢吏相距,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实圩寱僦立,發(fā)使以書報,不來,漢使不至,漢以其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小吏之?dāng)〖s故⑩,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11)。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強力,以夷滅月氏(12),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北州已定,愿寢兵休士卒養(yǎng)馬(13),除前事,復(fù)故約,以安邊民,以應(yīng)始古(14),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未得皇帝之志也(15),故使郎中系雩淺奉書請,獻(xiàn)橐他一匹(16),騎馬二匹,駕二駟;实奂床挥倥17),則且詔吏民遠(yuǎn)舍(18)。使者至,即遣之!币粤轮衼碇列酵。書至,漢議擊與和親孰便。公卿皆曰:“單于新破月氏,乘勝,不可擊。且得匈奴地,澤鹵(19),非可居也。和親甚便!睗h許之。
①三年:漢文帝三年(前177)。②葆:通“堡”。③殺略:通“殺掠”,殺人掠奪。④詣:往、萁……去。⑤濟北王:即漢高祖長庶男劉肥之子劉興居。⑥罷:解除。⑥稱:相稱。書意:信中的旨意。⑧合歡:雙方高興。⑨讓書:責(zé)備的書信。再:第二次。⑩。簹模茐。(11)求:尋找,尋求。(12)夷滅:平定,消滅。(13)寢兵:休戰(zhàn)。(14)始古:往古以來。(15)志:心意(16)橐他:駱駝。(17)即:若。(18)且:將。(19)澤鹵:低洼鹽堿地。
到孝文帝剛剛繼位時,又推行和親之事。孝文帝三年的五月,匈奴右賢王進(jìn)入河南地居住,侵?jǐn)_掠奪在邊塞小城的蠻夷,屠殺搶掠人民。于是孝文帝下令讓丞相灌嬰出動八萬五千戰(zhàn)車和騎兵,前往高奴,攻打右賢王。右賢王逃跑到塞外。漢文帝親到太原,這時濟北王劉興居造反,文帝就回到京城,解散了丞相派去打匈奴的軍隊。
第二年,匈奴單于送給漢朝一封信說:“上天所立的匈奴大單于恭敬地問侯皇帝平安,前些時候,皇帝說過和親的事,和來信說的意思相合,雙方都高興。漢朝邊境的官吏侵?jǐn)_和侮辱右賢王,右賢王沒有請示單于,卻聽信了后義盧侯難氏等人的計謀,同漢朝官吏相抗拒,斷絕了匈奴與漢朝皇帝締結(jié)的條約,離間了漢與匈奴的兄弟般的親密關(guān)系;实圬(zé)備匈奴的書信第二次送來,我們派出使者送信報告情況,結(jié)果使者被漢朝扣留未歸,而漢朝的使者也不到匈奴來,漢朝因為這個原因不同我們和解,我們鄰國也不能歸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的緣故,我懲罰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尋找月氏打擊他們。依*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戰(zhàn)馬強壯有力,因此已平滅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殺死,并降服了一般百姓。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和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變成匈奴的臣民。那些善于彎弓射箭的人們,合并成一家。北方已經(jīng)安定,我們愿意停戰(zhàn),修養(yǎng)兵士,喂養(yǎng)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fù)舊有的條約,以使邊疆百姓得到安寧,順應(yīng)匈奴與漢人從古以來的好關(guān)系,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平安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我們尚不知皇帝的心意,所以派郎中系雩淺呈送書信請示皇上,并獻(xiàn)上駱駝一匹,戰(zhàn)馬二匹,駕車之馬八匹;实廴绻幌M倥*近漢朝的邊塞,那么我就詔告官吏百姓居住到遠(yuǎn)離漢朝邊塞的地方。使者到達(dá)后,請即刻讓他回來!痹诹轮醒倥拐邅淼叫酵@地方。書信送到后,漢朝就商議攻打和和親兩種政策那種更有利。公卿們都說:“單于剛打敗月氏,正處在勝利的有利時機,不能攻打他,況且得到匈奴的土地,都是低洼鹽堿地,不能居住。還是和親特別有利!睗h朝答應(yīng)了匈奴的請求。
孝文皇帝前六年①,漢遺匈奴書曰:“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無恙。使郎中系雩淺遺朕書曰:‘右賢王不請,聽后義盧侯難氏等計,絕二主之約,離兄弟之親,漢以故不和,鄰國不附。今以小吏敗約,故罰右賢王使西擊月氏,盡定之。愿寢兵休士卒養(yǎng)馬,除前事,復(fù)故約,以安邊民,使少者得成其長,老者安其處,世世平樂!奚跫沃,此古圣主之意也。漢與匈奴約為兄弟,所以遺單于甚厚。倍約離兄弟之親者,常在匈奴。然右賢王事已在赦前,單于勿深誅②。單于若稱書意,明告諸吏,使無負(fù)約,有信,敬如單于書。使者言單于自將伐國有功③,甚苦兵事。服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④,比余一⑤,黃金飾具帶一,黃金胥紕一⑥,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⑦,使中大夫意、謁者令肩遺單于!
后頃之,冒頓死,子稽粥立,另曰老上單于。
①前六年:即前元六年(前174)。②誅:責(zé)罰。③將:率領(lǐng)。④服:天子所穿戴的衣物。繡袷(jiā,家)綺衣:用繡花的絲織品做衣面,用織花絲綢做衣里的夾上衣。繡袷長襦:用繡花絲品做衣面的長夾襖。錦袷袍:用彩色絲織品做衣面的夾袍。⑤比余:金制的似梳的發(fā)飾。⑥胥紕:或作“犀毗”,金制衣帶鉤。⑦赤綈(tí,啼):紅色的厚而光滑的絲織品。綠繒:綠色的絲織品。
孝文皇帝前元六年(前174),漢朝送給匈奴的信中說:“皇帝敬問匈奴大單于平安,郎中系雩淺送給我的信中說:‘右賢王沒請示單于,聽信了后義盧侯難氏等的計謀,斷絕了匈奴和漢朝國君的和約,離間了兄弟般的親密關(guān)系,漢朝因此不肯與我們和解,鄰國也不能為附。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所以罰右賢王讓他到西邊去攻打月氏,完全平定了他們。愿意停戰(zhàn),修養(yǎng)士卒,喂養(yǎng)馬匹,消除從前令人不快的事情,恢復(fù)舊有的和約,以使邊民得到安寧,使少年人能夠成長起來,老年人能夠安定地生活,世世代代和平安樂!液苜澷p這一想法,這是古代圣明君主的心意啊。漢朝和匈奴締結(jié)和約,結(jié)為兄弟,拿來送給匈奴的東西非常豐厚。違背和約、離間兄弟般的親密關(guān)系的卻常常是匈奴。但是右賢王的事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大赦之前,單于不要深責(zé)此事。單于的行動如果能同來信中所表示的相符合,明確告知各位官吏,讓他們不要違背和約,要守信用,我將謹(jǐn)慎地按照單于信中的請求對待此事。使者說單于親自率軍討伐別的國家而有功勞,卻甚為戰(zhàn)爭而苦惱。現(xiàn)在有皇帝穿戴的繡袷綺衣、繡袷長襦、錦袷袍各一件,比余一個,黃金裝飾的衣帶一件,黃金帶鉤一件,繡花綢十匹,錦緞三十匹,赤綈和綠繒各四十匹,派中大夫意、謁者令肩贈送單于。”
這以后不久,冒頓死去,他兒子稽粥當(dāng)了君王,叫做老上單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