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八年,上憐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歲,乃封子安為阜陵侯,子勃為安陽侯,子賜為陽周侯,子良為東城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厲王曰:“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鄙下勚,乃嘆曰:“堯舜放逐骨肉①,周公殺管蔡②,天下稱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豈以我為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陽王王淮南故地,而追尊謚淮南王為厲王③,置園復如諸侯儀④。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復故城陽。上憐淮南厲王廢法不軌,自使失國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勃為衡山王,陽周侯賜為廬江王,皆復得厲王時地,參分之⑤。東城侯良前薨,無后也。
①相傳舜弟象總是蓄意殺害舜,舜立為天子后,將他放逐。此見于《孟子·萬章上》和《韓非子·忠孝》,卷一《五帝本紀》不載。②周成王年幼即位,由周公攝政。周公的兄弟管叔、蔡叔等人不服,聯(lián)合武庚和東方夷族反叛。周公率軍東征,殺武庚、管叔,放逐蔡叔,平定了叛亂。詳見卷四《周本紀》。 ③謚:死后追封的稱號。④園:陵園。 ⑤參:三。
孝文帝八年(前172),皇上憐憫淮南王,淮南王有兒子四人,年齡都是七、八歲,于是封其子劉安為阜陵侯,其子劉勃為安陽侯,其子劉賜為陽周侯,其子劉良為東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厲王的遭遇說:“一尺麻布,尚可縫;一斗谷子,尚可舂(chōng,沖)。兄弟二人不能相容!被噬下牭胶螅蛧@息說:“堯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殺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稱贊他們賢明。為什么呢?因為他們能不因私情而損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難道認為我是貪圖淮南王的封地嗎?”于是徙(xǐ,洗)封城陽王劉喜去統(tǒng)領(lǐng)淮南王的故國,而謚(shì,是)封已故淮南王為厲王,并按諸侯儀制為他建造了陵園。
孝文帝十六年(前164),皇上遷淮南王劉喜復返城陽故地。皇上哀憐淮南厲王因廢棄王法圖謀不軌,而自惹禍患失國早死,便封立他的三個兒子:阜陵侯劉安為淮南王,安陽侯劉勃為衡山王,陽周侯劉賜為廬江王,他們都重獲厲王時封地,三分共享。東城侯劉良此前已死,沒有后代。
孝景三年,吳楚七國反①,吳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發(fā)兵應之。其相曰:“大王必欲發(fā)兵應吳,臣愿為將!蓖跄藢傧啾。淮南相已將兵,因城守,不聽王而為漢;漢亦使曲城侯將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吳使者至廬江,廬江王弗應,而往來使越。吳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堅守無二心③。
孝景四年,吳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為貞信,乃勞苦之曰:“南方卑濕!贬愫馍酵跬鯘保园。及薨,遂賜謚為貞王。廬江王邊越④,數(shù)使使相交,故徙為衡山王⑤,王江北;茨贤跞绻省
①吳楚七國反: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與趙、膠東、膠西、葘川、濟南諸王,以“清君側(cè)”殺晁錯為名,聯(lián)合舉兵叛亂。詳見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②屬:交付。③按:此段與下段中華書局本原為一段,今據(jù)文意分為二段。④邊越:邊界與越國相接。⑤按:景帝將廬江王遷往衡山國,是防范他和邊遠的越國結(jié)交,發(fā)展諸侯國勢力,對中央政權(quán)造成新的隱患;而衡山國在長江以北,便于朝廷進行控制。
孝景帝三年(前154),吳楚七國舉兵反叛,吳國使者到淮南聯(lián)絡,淮南王意欲發(fā)兵響應。淮南國相說:“大王如果非要發(fā)兵響應吳王,臣愿為統(tǒng)軍將領(lǐng)!被茨贤蹙桶衍婈牻唤o了他;茨蠂嗟玫奖鴻(quán)后,指揮軍隊據(jù)城防守叛軍,不聽淮南王的命令而為朝廷效勞;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蠱捷率軍援救淮南:淮南國因此得以保全。吳國使者來到廬江,廬江王不肯響應,而派人與越國聯(lián)絡。吳國使者往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堅守城池毫無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153),吳楚叛軍已被破敗,衡山王入朝,皇上認為他忠貞守信,便慰勞他說:“南方之地低洼潮濕。”改任衡山王掌管濟水以北的地區(qū),以此作為褒獎。他去世后便賜封為貞王。廬江王的封地鄰近越國,屢次派遣使臣與之結(jié)交,因此被北遷為衡山王,統(tǒng)管長江以北地區(qū);茨贤跻廊蝗绻。
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①,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②,流譽天下。時時怨望厲王死③,時欲畔逆④,未有因也⑤。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為太尉,乃逆王霸上⑥,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宴駕⑦,非大王當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物⑧。陰結(jié)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
建元六年,慧星見,淮南王心怪之;蛘f王曰:“先吳軍起時,慧星出長數(shù)尺,然尚流血千里。今慧星長竟天,天下兵當大起。”王心以為上無太子,天下有變,諸侯并爭,愈益治器械攻戰(zhàn)具,積金錢賂遺郡國諸侯游士奇材⑨。諸辨士為方略者⑩,妄作妖言,諂諛王,王喜,多賜金錢,而謀反滋甚。
①弋:用繩系在箭上射獵。②行陰德:暗中施恩惠于人。 拊循:安撫。 ③怨望:怨恨。 ④畔:通“叛”。⑤因:機會。按:此段與以下兩段中華書局本原為一段,今據(jù)文意分為三段。⑥逆:迎。 ⑦晏駕:車駕遲行。這句是用皇上乘坐宮車延遲起駕婉言其死。⑧遺:贈送。⑨游士:從事游說活動的人。⑩辨士:能言善辯的人。放略:計謀。
淮南王劉安的性情喜好讀書彈琴,不愛射獵放狗跑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來安撫百姓,流播美譽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厲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沒有機會。
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入京朝見皇上。與他一向交好的武安侯田蚡(fén,墳),當時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訴他說:“現(xiàn)今皇上沒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親孫,施行仁義,天下無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宮車晏駕皇上過世,不是您又該誰繼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贈武安侯金銀錢財物品;茨贤醢抵薪Y(jié)交賓客,安撫百姓,謀劃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135),慧星出現(xiàn),淮南王心生怪異。有人勸說淮南王道:“先前吳軍起兵時,慧星出現(xiàn)僅長數(shù)尺,而兵戰(zhàn)仍然血流千里,F(xiàn)在慧星長至滿天,天下兵戰(zhàn)應當大興!被茨贤跣南牖噬蠜]有太子,若天下發(fā)生變故,諸侯王將一齊爭奪皇位,便更加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zhàn)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辯的人為淮南王出謀劃策,都胡亂編造荒誕的邪說,阿諛逢迎淮南王;茨贤跣闹惺謿g喜,賞他們很多錢財,而謀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辨。王愛陵,常多予金錢,為中诇長安①,約結(jié)上左右②。
元朔三年,上賜淮南王幾杖③,不朝④;茨贤跬鹾筝保鯋坌抑。王后生太子遷,遷取王皇太后外孫修成君女為妃⑤。王謀為反具⑥,畏太子妃知而內(nèi)泄事,乃與太子謀,令詐弗愛,三月不同席。王乃詳為怒太子,閉太子使與妃同內(nèi)三月,太子終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書謝歸去之。王后荼、太子遷及女陵得愛幸王,擅國權(quán),侵奪民田宅,妄致系人⑦。
①诇(xiòng,去聲“兄”):偵察,刺探。②按:本段與下一段中華書局本原為一段,今據(jù)文意改為二段。③幾杖:幾案和手杖。④不朝:當時劉安年54歲,皇上照顧他年老,準許他不必按例入京朝見。⑤取:同“娶”。⑥為反具:制造謀反的器具。⑦此句是說任意加罪拘捕無辜的人。妄,胡亂行事,不守法。致,得到,此指把人抓來。
淮南王有女兒名劉陵,她聰敏,有口才;茨贤跸矏蹌⒘辏(jīng)常多給她錢財,讓她在長安刺探朝中內(nèi)情,結(jié)交皇上親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126),皇上賞賜淮南王幾案手杖,恩準他不必入京朝見;茨贤跬鹾竺保ǎ舁,圖),淮南王很寵幸她。王后生太子劉遷,劉遷娶王皇太后外孫修成君的女兒做妃子;茨贤醪邉澲圃熘\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后向朝中泄露機密,就和太子策劃,讓他假裝不愛妃子,三個月不和她同席共寢。于是淮南王佯裝惱怒太子,把他關(guān)起來,讓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終不親近她。妃子請求離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太子劉遷和女兒劉陵受淮南王寵愛,專擅國權(quán),侵奪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拘捕無辜之人。
元朔五年,太子學用劍,自以為人莫及,聞郎中雷被巧①,乃召與戲。被一再辭讓②,誤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時有欲從軍者輒詣京師,被即愿奮擊匈奴。太子遷數(shù)惡被于王,王使郎中令斥免③,欲以禁后,被遂亡至長安,上書自明。詔下其事廷尉、河南。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王后計欲無遣太子,遂發(fā)兵反,計猶豫,十余日未定。會有詔,即訊太子④。當是時,淮南相怒壽春丞留太子逮不遣⑤,劾不敬。王以請相,相弗聽。王使人上書告相,事下廷尉治。蹤跡連王,王使人候伺漢公卿⑥,公卿請逮捕治王。王恐事發(fā),太子遷謀曰:“漢使即逮王,王令人衣衛(wèi)士衣,持戟居庭中,王旁有非是⑦,則刺殺之,臣亦使人刺殺淮南中尉,乃舉兵,未晚 !笔菚r上不許公卿請,而遣漢中尉宏即訊驗王⑧。王聞漢使來,即如太子謀計。漢中尉至,王視其顏色和,訊王以斥雷被事耳,王自度無何,不發(fā)。中尉還,以聞。公卿治者曰:“淮南王安擁閼奮擊匈奴者雷被等⑨,廢格明詔⑩,當棄市!痹t弗許。公卿請廢勿王,詔弗許。公卿請削五縣,詔削二縣。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罰以削地。中尉入淮南界,宣言赦王。王初聞漢公卿請誅之,未知得削地,聞漢使來,恐其捕之,乃與太子謀刺之如前計。及中尉至,即賀王,王以故不發(fā)。其后自傷曰:“吾行仁義見削,甚恥之。然淮南王削地之后,其為反謀益甚。諸使道從長安來,為妄妖言,言上無男,漢不治,即喜;即言漢廷治,有男,王怒,以為妄言,非也。
①靁:同“雷”。②一再:一次二次。③斥免:斥退免官。 即:就近,此指在淮南國就地審太子案,而不逮至河南郡。⑤丞:指縣丞。 留太子逮不遣:把河南郡逮捕太子的命令扣下來不發(fā)。⑥候伺:窺伺,偵察。⑦非是:指不正常的情況。⑧訊驗:詢問查證。⑨擁閼:阻塞,此指阻撓。⑩廢格:阻撓執(zhí)行詔令。
元朔五年(前124),太子學習使劍,自以為劍術(shù)高超,無人可比。聽說郎中雷被劍藝精湛,便召他前來較量。雷被一次二次退讓之后,失手擊中了太子。太子動怒,雷被恐懼。這時凡想從軍的人總是投奔京城,雷被當即決定去參軍奮擊匈奴。太子劉遷屢次向淮南王說雷被的壞話,淮南王就讓郎中令斥退罷免了他的官職,以此儆(jǐng,井)示后人。于是雷被逃到長安,向朝廷上書申訴冤屈;噬显t令廷尉、河南郡審理此事。河南郡議決,追捕淮南王太子到底,淮南王、王后打算不遣送太子,趁機發(fā)兵反叛?墒欠磸椭\劃猶豫,十幾天未能定奪。適逢朝中又有詔令下達,讓就地傳訊太子。就在這時,淮南國相惱怒壽春縣丞將逮捕太子的命令扣下不發(fā),控告他犯有“不敬”之罪;茨贤跽埱髧嗖蛔肪看耸,國相不聽;茨贤醣闩扇松蠒馗鎳,皇上將此事交付廷尉審理。辦案中有線索牽連到淮南王,淮南王派人暗中打探朝中公卿大臣的意見,公卿大臣請求逮捕淮南王治罪;茨贤鹾ε率掳l(fā),太子劉遷獻策說:“如果朝廷使臣來逮捕父王,父王可叫人身穿衛(wèi)士衣裳,持戟站立庭院之中,父王身邊一有不測發(fā)生,就刺殺他,我也派人刺死淮南國中尉,就此舉兵起事,尚不為遲!边@時皇上不批準公卿大臣的奏請,而改派朝中中尉殷宏赴淮南國就地向淮南王詢問查證案情;茨贤趼動嵆惺钩记皝,立即按太子的計謀做了準備。朝廷中尉到達后,淮南王看他態(tài)度溫和,只詢問自己罷免雷被的因由,揣度不會定什么罪,就沒有發(fā)作。中尉還朝,把查詢的情況上奏。公卿大臣中負責辦案的人說:“淮南王劉安阻撓雷被從軍奮擊匈奴等行徑,破壞了執(zhí)行天子明確下達的詔令,應判處棄市死罪。”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廢其王位,皇上詔令不許。公卿大臣請求削奪其五縣封地,皇上詔令削奪二縣。朝廷派中尉殷宏去宣布赦免淮南王的罪過,用削地以示懲罰。中尉進入淮南國境,宣布赦免淮南王;茨贤跗鸪趼犝f朝中公卿大臣請求殺死自己,并不知道獲得寬赦削地,他聽說朝廷使臣已動身前來,害怕自己被捕,就和太子按先前的計謀準備刺殺他。待到中尉已至,立即祝賀淮南王獲赦,淮南王因此沒有起事。事后他哀傷自己說:“我行仁義之事卻被削地,此事太恥辱了!比欢茨贤跸鞯刂螅邉澐磁训年幹\更為加劇。諸位使者從長安來,制造荒誕騙人的邪說,凡聲稱皇上無兒,漢家天下不太平的,淮南王聞之即喜;如果說漢王朝太平,皇上有男兒,淮南王就惱怒,認為是胡言亂語,不可信。
王日夜與伍被、左吳等案輿地圖①,部署兵所從入。王曰:“上無太子,宮車即宴駕,廷臣必征膠東王,不即族常山王②,諸侯并爭,吾可以無備乎!且吾高祖孫,親行仁義,陛下遇我厚,吾能忍之;萬世之后,吾寧能北面臣事豎子乎③!”
王坐東宮,召伍被與謀,曰:“將軍上④,”被悵然曰:“上寬赦大王,王復安得此亡國之語乎!臣聞子胥諫吳王⑤,吳王不用,乃曰‘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⑥。今臣亦見宮中生荊棘,露沾衣也!蓖跖滴楸桓改,囚之三月。復召曰:“將軍許寡人乎?”被曰:“不,直來為大王畫耳。臣聞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故圣人萬舉萬全。昔文王一動而功顯于千世⑦,列為三代,此所謂因天心以動作者也,故海內(nèi)不期而隨。此千歲之可見者。夫百年之秦,近世之吳楚,亦足以喻國家之存亡矣。臣不敢避子胥之誅⑧,愿大王毋為吳王之聽。昔秦絕圣人之道,殺術(shù)士⑨,燔《詩》《書》⑩,棄禮義,尚詐力,任刑罰,轉(zhuǎn)負海之粟致之西河(11)。當是之時,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糠,女子紡績不足于蓋形(12)。遣蒙恬筑長城,東西數(shù)千里,暴兵露師常數(shù)十萬(13),死者不可勝數(shù),僵尸千里,流血頃畝(14),百姓力竭,欲為亂者十家而五。又使徐福入海求神異物(15),還為偽辭曰:‘臣見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16)?”臣答曰:“然!薄叭旰吻?”曰:“愿請延年益壽藥!鄙裨唬骸叭昵赝踔Y薄,得觀而不得取!奔磸某紪|南至蓬萊山,見芝成宮闕(17),有使者銅色而龍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問曰:“宜何資以獻?”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與百工之事(18),即得之矣!鼻鼗实鄞笳f(19),遣振男女三千人,資之五谷種種百工而行(20)。徐福得平原廣澤,止王不來。于是百姓悲痛相思,欲為亂者十家而六。又使尉佗逾五嶺攻百越(21)。尉佗知中國勞極(22),止王不來,使人上書,求女無夫家者三萬人,以為士卒衣補。秦皇帝可其萬五千人。于是百姓離心瓦解,欲為亂者十家而七?椭^高皇帝曰:‘時可矣 !呋实墼唬骸,圣人當起東南間!灰荒,陳勝吳廣發(fā)矣。高皇始于豐沛,一倡天下不期而響應者不可勝數(shù)也。此所謂蹈瑕候間(23),因秦之亡而動者也。百姓愿之,若旱之望雨,故起于行陳之中而立為天子(24),功高三王(25),德傳無窮。今大王見高皇帝得天下之易也,獨不觀近世之吳楚乎?夫吳王賜號為劉氏祭酒(26),復不朝,王四郡之眾(27),地方數(shù)千里,內(nèi)鑄消銅以為錢(28),東煮海水以為鹽,上取江陵木以為船,一船之載當中國數(shù)十兩車(29),國富民眾。行珠玉金帛賂諸侯宗室大臣,獨竇氏不與(30)。計室謀成,舉兵而西。破于大梁,敗于狐父,奔走而東,至于丹徒,越人禽之(31),身死絕祀(32),為天下笑。夫以吳越之眾不能成功者何(33)?誠逆天道而不知時也。方今大王之兵眾不能十分吳楚之一,天下安寧有萬倍于秦之時,愿大王從臣之計。大王不從臣之計,今見大王事必不成而語先泄也。臣聞微子過故國而悲(34),于是作《麥秀之歌》(35),是痛紂之不用王子比干也(36)。故《孟子》曰‘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是紂先自絕于天下久矣,非死之日而天下去之。今臣亦竊悲大王棄千乘之君(37),必且賜絕命之書,為群臣先,死于東宮也!庇谑牵ㄍ酰庠菇Y(jié)而不揚,涕滿匡而橫流(38),即起,歷階而去。
①案:考察。 輿地圖:地圖。②不即:要不就是。③豎子:小子,對人的蔑稱。④將軍:依漢制,天子朝中有將軍,諸侯王無權(quán)委任。劉安稱伍被“將軍”,顯露出叛逆之志,故遭伍被拒絕。⑤子胥諫吳王:前494年吳王夫差戰(zhàn)敗越王勾踐后,驕縱輕敵,不再防犯越國的復仇之心。伍子胥屢次直言權(quán)諫吳王,吳王均不聽,前473年,越滅吳。詳見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⑥麋鹿:一種稀有哺乳動物,角似鹿,尾似驢,蹄似牛,頸似駱駝,又名四不象。姑蘇之臺:吳王曾在姑蘇山上建造高臺以游觀太湖。此句以麋鹿將出沒姑蘇臺廢墟的荒涼景象預示吳國的覆亡之兆。⑦文王一動:殷紂王當政荒虐無道,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自岐山遷都豐邑(今陜西西安灃水西岸)。詳見卷四《周本紀》。⑧子胥之誅:前484年吳王夫差攻齊,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之患,反對出兵。吳王戰(zhàn)勝歸來,聽信太宰嚭(pǐ,匹)的讒言,賜伍子胥子刎。詳見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⑨術(shù)士:儒生。⑩《詩》《書》:儒家典籍《詩經(jīng)》和《尚書》。按:秦始皇焚書坑儒事詳見卷六《秦始皇本紀》。(11)轉(zhuǎn):運輸。負海之粟:海邊的谷子。(12)績:破麻搓成麻線。(13)暴兵露師:泛言軍隊風餐露宿、常年戌邊的艱苦生活。暴,同“曝”,顯露。(14)頃畝:百畝,這里是泛言面積廣大之意。(15)徐福:即卷六《秦始皇本紀》中的徐巿。 (16)西皇:西土皇帝,與東海大神相對而言。(17)芝:靈芝草,有延年益壽的作用,被古人視為仙草。(18)令名男子:良家男童。若:和。 振女:童女。“振”通“侲”。(19)說:“同“悅”,喜歡。(20)五谷種種: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據(jù)《漢書·伍被傳》疑此處衍出的一“種”字。(21)五嶺:即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和城嶺。(22)中國:指中原。(23)瑕:空隙,薄弱環(huán)節(jié)。間:空隙。(24)行:行伍。 陳:同“陣”,戰(zhàn)陣。(25)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26)祭酒:指很受尊敬的人。古代宴會和祭典時,先由有聲望的人舉酒示祭,故祭酒者位尊。 (27)四郡:卷一百六《吳王濞列傳》記其封地為“王三郡五十三城”。(28)消:通“銷”,熔化金屬。(29)兩:同“輛”。(30)竇氏:文皇有竇皇后,竇氏家族成為外戚。(31)禽:同“擒”。(32)絕祀:斷絕祭祀,指國家滅亡。(33)吳越之眾:吳楚七國之亂中東越曾追隨吳王反叛,故吳越并稱。事詳卷一一四《東越列傳》。(34)微子:《漢書·伍被傳》作“箕子”。據(jù)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麥秀之詩》的作者是箕子而非微子。(35)麥秀之歌:即《麥秀之詩》。殷亡后,箕子朝周,過殷故都,眼見昔日繁華2 為廢墟,十分感傷,遂作詩而歌。歌詞見卷三十八《宋微子世家》。(36)王子比干冒死權(quán)諫荒淫無道的殷紂王,紂王不聽,殺死了他。事見卷三《殷本紀》。 (37)千乘之君:指諸侯大國的國王。周制,天子出車萬乘,諸侯出車千乘。乘,一車四馬為一乘。(38)匡:通“眶”。眼眶。
淮南王日夜和伍被、左吳等察看地圖,部署進軍的路線。淮南王說:“皇上沒有太子,一旦過世,官中大臣必定征召膠東王,要不就是常山王,諸侯王一齊爭奪皇位,我可以沒有準備嗎?況且我是高祖的親孫,親行仁義之道,陛下待我恩厚,我能忍受他的統(tǒng)治;陛下萬世之后,我豈能事奉小兒北向稱臣呢!”
淮南王坐在東宮,召見伍被一起議事,招呼他說:“將軍上殿!蔽楸徊桓吲d地說:“皇上剛剛寬恕赦免了大王,您怎能又說這亡國之話呢!臣聽說伍子胥勸諫吳王,吳王不用其言,于是伍子胥說‘臣即將看見麋(mí,迷)鹿在姑蘇臺上出入游蕩了’,F(xiàn)在臣也將看到宮中遍生荊棘,露水沾濕衣裳了!被茨贤醮笈艚鹞楸坏母改,關(guān)押了三個月。然后淮南王又把伍被召來問道:“將軍答應寡人嗎?”伍被回答:“不,我只是來為大王籌劃而已。臣聽說聽力好的人能在無聲時聽出動靜,視力好的人能在未成形前看出征兆,所以最智慧、最有道德的圣人做事總是萬無一失。從前周文王為滅商紂率周族東進,一行動就功顯千代,使周朝繼夏、商之后,列入‘三代’ ,這就是所謂順從天意而行動的結(jié)果,因此四海之內(nèi)的人都不約而同地追隨響應他。這是千年前可以看見的史實。至于百年前的秦王朝,近代的吳楚兩國,也足以說明國家存亡的道理。臣不敢逃避伍子胥被殺害的厄運,希望大王不要重蹈吳王不聽忠諫的覆轍。過去秦朝棄絕圣人之道,坑殺儒生,焚燒《詩》《書》,拋棄禮義,崇尚偽詐和暴力,憑借刑罰,強迫百姓把海濱的谷子運送到西河。在那個時候,男子奮力耕作卻吃不飽糟糠,女子織布績麻卻衣不蔽體。秦皇派蒙恬修筑長城,東西綿延數(shù)千里,長年戍邊、風餐露宿的士兵常常有數(shù)十萬人,死者不可勝數(shù),僵尸暴野千里,流血遍及百畝,百姓氣力耗盡,想造反的十家有五。秦皇帝又派徐福入東海訪求神仙和珍奇異物,徐福歸來編造假話說:‘臣見到海中大神,他問道:“你是西土皇帝的使臣嗎?”臣答道:“是的。”“你來尋求何物?”臣答:“希望求得延年益壽的仙藥!焙I裾f:“你們秦王禮品菲薄,仙藥可以觀賞卻不能拿取!碑敿春I耠S臣向東南行至蓬萊山,看到了用靈芝草筑成的宮殿,有使者膚色如銅身形似龍,光輝上射映照天宇。于是臣兩拜而問,說:“應該拿什么禮物來奉獻?”海神說:“獻上良家男童和女童以及百工的技藝,就可以得到仙藥了!薄实鄞笙玻舶l(fā)童男童女三千人,并供給海神五谷種籽和各種工匠前往東海。途中徐福覓得一片遼闊的原野和湖澤,便留居那里自立為王不再回朝。于是百姓悲痛思念親人,想造反的十家有六。秦皇帝又派南?の沮w佗(tuó,馱)越過五嶺攻打百越。趙佗知道中原疲敝已極,就留居南越稱王不歸,并派人上書,要求朝廷征集無婆家的婦女三萬人,來替士兵縫補衣裳。秦皇帝同意給他一萬五千人。于是百姓人心離散猶如土崩瓦解,想造反的十家有七。賓客對高皇帝說:‘時機到了。’高皇帝說:‘等等看,當有圣人起事于東南方!坏揭荒,陳勝吳廣揭竿造反了。高皇帝自豐邑沛縣起事,一發(fā)倡議全天下不約而同的響應者便不可勝數(shù)。這就是所謂踏到了縫隙窺伺到時機,借秦朝的危亡而舉事。百姓期望他,猶如干旱盼雨水,所以他能起于軍伍而被擁立為天子,功業(yè)高于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恩德流被后世無窮無盡。如今大王看到了高皇帝得天下的容易,卻偏偏看不到近代吳楚的覆亡么?那吳王被賜號為劉氏祭酒,頗受尊寵,又被恩準不必依例入京朝見,他掌管著四郡的民眾,地域廣至方圓數(shù)千里,在國內(nèi)可自行冶銅鑄造錢幣,在東方可燒煮海水販賣食鹽,溯江而上能采江陵木材建造大船,一船所載抵得上中原數(shù)十輛車的容量,國家殷富百姓眾多。吳王拿珠玉金帛賄賂諸侯王、宗室貴族和朝中大臣,唯獨不給皇戚竇氏。反叛之計謀劃已成,吳王便發(fā)兵西進。但吳軍在大梁被攻克,在狐父被擊敗,吳王逃奔東歸,行至丹徒,讓越人俘獲,身死絕國,令天下人恥笑。為什么吳楚有那樣眾多的軍隊都不能成就功業(yè)?實在是違背了天道而不識時勢的緣故。如今大王兵力不及吳楚的十分之一,天下安寧卻比秦皇帝時代好萬倍,希望大王聽從臣下的意見。若大王不聽臣的勸告,勢必眼見大事不成言語卻已先自泄露天機。臣聽說箕子路過殷朝故都時心中很悲傷,于是作“麥秀之歌”,這首歌就是哀痛紂王不聽從王子比干的勸諫而亡國。所以《孟子》說‘紂王貴為天子,死時竟不及平民 ’。這是因為紂王生前早已自絕于天下人,而不是死到臨頭天下人才背棄他。現(xiàn)在臣也暗自悲哀大王若拋棄了諸侯國君的尊貴,朝廷必將賜給絕命之書,令大王身先群臣,死于東宮。”于是,伍被怨哀之氣郁結(jié)胸中而神色黯然,淚水盈眶而滿面流淌,即刻站起身,一級級走下臺階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