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迫我京索,而信拔魏趙,定燕齊,使?jié)h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滅項籍。作《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楚漢相距鞏洛,而韓信為填潁川,盧綰絕籍糧餉。作《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諸侯畔項王①,唯齊連子羽城陽②,漢得以間遂入彭城③。作《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①畔:通“叛”。②連:牽制。③間:間隙,空隙。這里指機會。
楚軍困迫漢軍于京、索,韓信攻克魏、趙,平定燕、齊,使三分天下漢得其二,奠定消滅項羽的基礎。作《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楚漢相持于鞏、洛,韓信為漢鎮(zhèn)守潁川,盧綰斷絕了項羽軍隊的糧餉。作《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
諸侯背叛項王,唯有齊王在城陽牽制項羽,使?jié)h王得機攻入彭城。作《田儋列傳》第三十四。
攻城野戰(zhàn),獲功歸報,噲、商有力焉,非獨鞭策①,又與之脫難②。作《樊酈列傳》第三十五③。
①鞭策:馬鞭子。喻指驅使、督促之意。②之:指劉邦。③今本《史記》正文標目為《樊酈滕灌列傳》。
攻打城池,戰(zhàn)于曠野,獲功歸報,樊噲、酈商是出力最多的戰(zhàn)將,不僅隨時聽命漢王的驅遣,又常和漢王一起擺脫危難。作《樊酈列傳》第三十五。
漢既初定,文理未明①,蒼為主計,整齊度量②,序律歷。作《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①文理:條理,禮儀。②整齊:整理使之統(tǒng)一。
漢朝天下初定,文治條理未明,張蒼擔任主計,統(tǒng)一度量衡,編訂律歷。作《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
結言通使①,約懷諸侯②;諸侯咸親,歸漢為藩輔。作《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①結言:通過說辭結交。②約:預先規(guī)定須共同遵守的條文或條件。指陸賈出使南越,使南越王尉他奉漢約等事。懷:安撫。
游說通使,籠撫諸侯;諸侯都親附漢朝,歸漢成為藩屬輔臣。作《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欲詳知秦楚之事,維周牒常從高祖,平定諸侯。作《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徙強族,都關中,和約匈奴;明朝廷禮,次宗廟儀法。作《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能摧剛作柔,卒為列臣①;欒公不劫于勢而倍死②。作《季布欒布列傳》第四十。
①列臣:剛正之臣。列,通“烈”。②不劫于勢:不被威勢所屈。劫,威逼,脅迫。倍死:背叛死者。倍,同“背”。背叛。
想要詳細了解秦楚之際的事情,只有周緤最清楚,因為他經(jīng)常跟隨高祖,參加平定諸侯的軍事活動。作《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
遷徙豪強大族,建都關中,與匈奴和親;明辨朝廷之禮,制訂宗廟儀法。作《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
季布能改其剛戾而為柔順,終于成為漢朝名臣;欒公不被威勢所迫背叛死者。作《季布欒公列傳》第四十。
敢犯顏色以達主義①,不顧其身,為國家樹長畫②。作《袁盎朝錯列傳》第四十一③。
①犯顏色:冒犯對方而不管對方臉色如何。顏色,臉色。達主義:使主上言行合于道義。②樹長畫:建立長遠規(guī)劃。畫,籌劃,謀劃。③朝錯:即晃錯。
敢于犯顏強諫,使主上言行合于道義,不顧自身安危,為國家建立長遠方案。作《袁盎朝錯列傳》第四十一。
守法不失大理,言古賢人,增主之明。作《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敦厚慈孝,訥于言①,敏于行,務在鞠躬,君子長者。作《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①訥:語言遲鈍,不善于講話。
維護法律不失大節(jié),言稱古代賢人,增長君主之明。作《張釋之馮唐列傳》第四十二。
敦厚慈孝,不善言辭,敏于行事,致力于謙恭,堪為君子長者。作《萬石張叔列傳》第四十三。
守節(jié)切直,義足以言廉,行足以厲賢①,任重權不可以非理撓②。作《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①厲:勉勵,激勵。②以非理撓:用非理使之屈服。撓,通“橈”。彎曲。引申為屈服。
恪守節(jié)操,懇切剛直,義足以稱清廉,行足以激勵賢能,擔任要職而不能以無理使之屈服。作《田叔列傳》第四十四。
扁鵲言醫(yī),為方者宗①,守數(shù)精明②;后世(修)〔循〕序,弗能易也,而倉公可謂近之矣。作《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①方者:泛指醫(yī)家。方,醫(yī)方,藥方。②守數(shù):所操的技藝。數(shù),技藝,方術。
扁鵲論醫(yī),為醫(yī)家所尊奉,醫(yī)術精細高明;后世遵循其法,不能改易,而倉公可謂接近扁鵲之術了。作《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維仲之省①,厥濞王吳,遭漢初定,以填撫江淮之間②。作《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①省:減,削。指劉仲被削奪王爵。②填撫:鎮(zhèn)守安撫。填,通“鎮(zhèn)”。
劉仲被削奪王爵,其子劉濞(bì,必)受封做了吳王,適逢漢朝初定天下,讓他鎮(zhèn)撫江淮之間。作《吳王濞列傳》第四十六。
吳楚為亂,宗屬唯嬰賢而喜士,士鄉(xiāng)之,率師抗山東滎陽。作《魏其武安列傳》第四十七。
智足以應近世之變,寬足用以得人。作《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勇于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鄉(xiāng)之①。作《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①師徒:泛指軍隊將士。徒,步兵。
吳、楚叛亂,宗室親屬中只有竇嬰賢能而喜好士人,士人歸心于他,率軍在滎陽抵抗叛軍。作《魏其武安侯列傳》第四十七。
智謀足以應付近世之變,寬厚足以得人。作《韓長孺列傳》第四十八。
勇于抗敵,仁愛士卒,號令簡明不煩,將士歸心于他。他《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自三代以來,匈奴常為中國患害①;欲知強弱之時,設備征討②,作《匈奴列傳》第五十。
①中國:指中原地區(qū),亦即漢朝。②設備:設防備,防務。
自夏、商、周三代以來,匈奴常為中原禍害,為要了解強弱時勢,設防征討,作《匈奴列傳》第五十。
直曲塞①,廣河南,破祁連,通西國②,靡北胡③。作《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①使曲折的邊塞通直。②西國:西域各國。③靡:倒下。這里有使屈服、使逃遁的意思。
拓直曲曲折折的邊塞,擴展河南之地,攻破祁連山,打開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擊敗北方匈奴。作《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第五十一。
大臣宗室以侈靡相高①,唯弘用節(jié)衣食為百吏先。作《平津侯列傳》第五十二。
①相高:相互比高低。
大臣和宗室以奢侈浪費爭高強,只有公孫弘節(jié)衣縮食為百官表率。作《平津侯列傳》第五十二。
漢既平中國,而佗能集楊越以保南藩①,納貢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①集:通“輯”。安定。下文“以集真藩”之“集”,同此。
漢朝已經(jīng)平定中國,而趙佗能安定楊越以保衛(wèi)南方藩屬之地,納貢盡職。作《南越列傳》第五十三。
吳之叛逆,甌人斬濞,葆守封禺為臣①。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①葆:通“!。保全,保護。
吳國叛逆,東甌人斬殺劉濞,保衛(wèi)封禺山,終為漢臣。作《東越列傳》第五十四。
燕丹散亂遼間,滿收其亡民,厥聚海東,以集真藩,葆塞為外臣。作《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唐蒙使略通夜郎①,而邛笮之君請為內臣受吏②。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①使:出使。略:經(jīng)略。②受吏:接受朝廷委派的官吏。
燕太子丹敗散于遼東地區(qū),衛(wèi)滿收攏其逃亡百姓,聚集海東,以安定真藩等部,保衛(wèi)邊塞而成為塞外之臣。作《朝鮮列傳》第五十五。
唐蒙出使,經(jīng)略西南,通使夜郎,而邛、笮之君請求成為漢朝內臣并接受朝廷所派官吏。作《西南夷列傳》第五十六。
《子虛》之事,《大人》賦說,靡麗多夸,然其指風諫①,歸于無為。作《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①指:同“旨”。意圖,意思。風諫:諷諫。風,通“諷”。
司馬相如作《子虛賦》、《大人賦》之事,深得君主喜歡,雖然文辭過于華麗夸張,但其旨意在于諷諫,歸結于無為而治。作《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黥布叛逆,子長國之①,以填江淮之南,安剽楚庶民。作《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①國之:以之為國。做那里的國王。
黥布叛逆,高祖少子劉長封為那里的國王,鎮(zhèn)守江淮之間,安撫剽悍的楚地百姓。作《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
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正衣冠立于朝廷,而群臣莫敢言浮說,長孺矜焉①;好薦人,稱長者,壯有溉②。作《汲鄭列傳》第六十。
①矜:莊重,嚴肅。②溉:《集解》引徐廣曰“一作‘概’!笨,氣節(jié)。
遵奉法律、按照情理辦事的官吏,不自夸其功勞賢能,百姓對其無所稱贊,也沒有什么過失行為。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端正衣冠立于朝廷,群臣沒人敢說虛浮不實的話,汲長孺剛正莊重;好薦賢人,稱道長者,鄭莊慷慨有節(jié)操。作《汲鄭列傳》第六十。
自孔子卒,京師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間,文辭粲如也①。作《儒林列傳》第六十一。
①粲如:鮮明、鮮美的樣子。
自孔子去世以后,在京師沒有誰重視學校教育,只有建元至元狩之間,文教事業(yè)燦爛輝煌。作《儒林列傳》第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