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jīng)典名著

史記·太史公自序原文、注釋與翻譯(逐句對照)

[移動版] 作者:程林

秦既暴虐,楚人發(fā)難,項氏遂亂,漢乃扶義征伐;八年之間,天下三嬗①,事繁變眾,故詳著《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①嬗:以帝位讓給別人。這里是變遷,更替的意思。

秦帝暴虐,楚人陳勝發(fā)難,項氏又自亂反秦陣營,漢王于是仗義征伐。八年之間,天下三易其主,事變繁多,所以詳著《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漢興已業(yè),至于太初百年,諸侯廢立分削,譜紀不明,有司靡踵①,強弱之原云以世。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

①謂史官無法隨繼其事。有司,這里指史官。靡,不,沒有。踵,跟隨,繼承。

漢朝興建以來,直到太初一百年間,諸侯廢立分削的情況,譜錄記載不明,主管的官員也無法接著記下去,但可據(jù)其世系推知其強弱的原由。作《漢興已來諸侯年表》第五。

維高祖元功,輔臣股肱①,剖符而爵②,澤流苗裔,忘其昭穆③,或殺身隕國。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①股肱:大腿和手臂。比喻輔佐君王的大臣。這里指輔佐君王得力的人。②剖符:古時帝王授與諸侯和功臣的憑證,剖分為二,雙方各執(zhí)一半,以昭信用。③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和墓地的輩次排列,始祖居中,二世、四世、六世等依次位于始祖的左邊,稱昭;三世、五世、七世等依次位于始祖的右邊,稱穆。昭穆用來分別宗族內(nèi)部的遠近親疏。

高祖始取天下,輔佐他創(chuàng)業(yè)的功臣,都得剖符封爵,恩澤傳給他們的子孫后代,有的忘其親疏遠近,分不出輩分,也有的竟至殺身亡國。作《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惠景之間,維申功臣宗屬爵邑①,作《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①申:同“伸”。舒展。這里指擴增封爵的范圍。爵邑:爵位和封邑。

惠帝、景帝年間,增封功臣宗屬爵位和食邑。作《惠景間侯者年表》第七。

北討強胡,南誅勁越,征伐夷蠻,武功爰列①。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①爰:乃,于是。列:眾,多。

北面攻打強悍的匈奴,南面誅討強勁的越人,征伐四方蠻夷,不少人以武功封侯。作《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

諸侯既強,七國為從①;子弟眾多,無爵封邑,推恩行義②,其勢銷弱③,德歸京師④。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⑤。

①從:同“縱”。南北方向為縱。以吳、楚等七國形成南北一片的形勢,故云。②推恩:謂施恩惠于他人。元朔二年(前127),武帝采納主父偃“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的建議,下“推恩令”,規(guī)定各諸侯王除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在其所在王國中封侯,借以削弱王國勢力。事見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③銷弱:削弱。銷,通“消”。④此句謂受封諸侯王的子弟對朝廷感恩戴德。京師,這里代指朝廷或天子。⑤今本《史記》作“建元已來王子侯者年表”。

諸侯國日漸強大,吳楚等七國南北連成一片,諸侯王子弟眾多,沒有爵位封邑,朝廷下令推行恩義,分封諸侯王子弟為侯,致使王國勢力日益削弱,而德義卻歸于朝廷。作《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國有賢相良將,民之師表也。維見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賢者記其治①,不賢者彰其事②。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①治:治績,為政的功績。②彰:使明顯,披露。

國家的賢相良將,是民眾的表率。曾看到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對賢者則記其治績,對不賢者則明其劣跡。作《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第十。

維三代之禮,所損益各殊務①,然要以近性情,通王道②,故禮因人質(zhì)為之節(jié)文③,略協(xié)古今之變④。作《禮書》第一。

①務:事務。②要:要領(lǐng),關(guān)鍵。③質(zhì):樸實無華。文:華美,有文采,與“質(zhì)”相對。④協(xié):和洽,協(xié)調(diào)。

夏、商、周三代之禮,各有所增減而不同,但總地來看,其要領(lǐng)都在于使禮切近人的情性,通于王道,所以禮根據(jù)人的質(zhì)樸本性而制成,減掉了那些繁文縟節(jié),大體順應了古今之變。作《禮書》第一。

樂者,所以移風易俗也。自《雅》《頌》聲興①,則已好鄭衛(wèi)之音②,鄭衛(wèi)之音所從來久矣。人情之所感,遠俗則懷③。比《樂書》以述來古④,作《樂書》第二。

①雅:指《詩經(jīng)》的《大雅》、《小雅》。頌:指《詩經(jīng)》中的《周頌》、《魯頌》和《商頌》。②鄭衛(wèi)之音:春秋戰(zhàn)國時期鄭國和衛(wèi)國的俗樂。③《集解》:“樂者所以感和人情。人情既感則遠方殊俗莫不懷柔向化也!睉,人心歸向。④比:比照,仿效。來古:〔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來古,即往古也。

樂是用來移風易俗的。自《雅》、《頌》之聲興起,人們就已經(jīng)喜好鄭、衛(wèi)之音,鄭、衛(wèi)之音由來已久了。被人情所感發(fā),那遠方異俗之人就會歸附。仿照已有《樂書》來論述自古以來音樂的興衰,作《樂書》第二。

非兵不強①,非德不昌,黃帝、湯、武以興,桀、紂、二世以崩,可不慎歟?《司馬法》所從來尚矣②,太公、孫、吳、王子能紹而明之,切近世③,極人變④。作《律書》第三。

①兵:軍隊。②《司馬法》:古代兵書!稘h書·藝文志》謂《司馬法》一百五十篇,今存五篇。尚:久遠。③切:切合,切近。④極人變:極盡人事之變。


沒有軍隊國家就不會強大,沒有德政國家就不會昌盛,黃帝、商湯、周武王以明于此而興,夏桀、商紂、秦二世以昧于此而亡,怎么可以對此不慎重呢?《司馬法》產(chǎn)生已很久了,姜太公、孫武、吳起、王子成甫能繼承并有所發(fā)明,切合近世情況,極盡人事之變。作《律書》第三。

律居陰而治陽,歷居陽而治陰,律歷更相治,間不容翲忽①。五家之文怫異②,維太初之元論。作《歷書》第四。

①翲(pi。铮h)忽:〔日〕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翲即秒也。”稱忽都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忽為一寸的萬分之一,十忽為一秒。②怫(bèi,備)異:違背,違異。怫,通“悖”。

樂律處于陰而治陽,歷法處于陽而治陰,律歷交替相治,其間不容許絲毫差錯。原有五家的歷書相互悖逆不同,只有太初元年所論歷法為是。作《歷書》第四。

星氣之書,多雜祥①,不經(jīng)②;推其文,考其應,不殊。比集論其行事③,驗于軌度以次④,作《天官書》第五。

①祥:祈神以求福去災之事。②不經(jīng):荒誕不經(jīng),不合乎常理。③比:及,等到。集論:指漢武帝召集唐都、司馬遷等討論天文歷法之事。④軌度:法度,法則。

星氣之書,雜有許多求福去災、預兆吉兇的內(nèi)容,荒誕不經(jīng);推究其文辭,考察其應驗,并無什么特別之處。待到武帝召集專人研討此事,并依次用軌度加以驗證。作《天官書》第五。

受命而王,封禪之符罕用,用則萬靈罔不禋祀①。追本諸神名山大川禮②,作《封禪書》第六。

①禋(yīn,陰)祀:祭祀。禋,古代祭天的祭名。②追本:追溯本原。

承受天命做了帝王,封禪這樣的符瑞之事不可輕易舉行,如果舉行,那一切神靈沒有不受祭祀的。追溯祭祀名山大川諸神之禮,作《封禪書》第六。

維禹浚川,九州攸寧;爰及宣防①,決瀆通溝。作《河渠書》第七。

①宣防:即宣房宮。元光三年(前132)黃河決于瓠子,后二十余年,漢武帝命堵塞瓠子決口,筑宮其上,名宣房宮。

大禹疏通河川,九川得以安寧;及至建立宣防宮之時,河道溝渠更被疏浚。作《河渠書》第七。

維幣之行,以通農(nóng)商;其極則玩巧,并兼茲殖①,爭于機利,去本趨末②。作《平準書》以觀事變,第八。

①茲:通“滋”。益,更加。殖:增長,增加。②本:指農(nóng)業(yè)。末:指商、工等業(yè)。

錢幣的流通,是為溝通農(nóng)商;其弊端竟發(fā)展到玩弄智巧,兼并發(fā)財,爭相投機牟利,舍本逐末,去農(nóng)經(jīng)商。作《平準書》來考察事情的變化發(fā)展,這是第八。

太伯避歷①,江蠻是適;文武攸興,古公王跡。闔廬弒僚,賓服荊夢②;夫差克齊,子胥鴟夷③;信嚭親越,吳國既滅。嘉伯之讓,作《吳世家》第一。

①周太王欲立幼子季歷,太伯與弟仲雍同避江南。②賓服荊夢:使荊夢降服。賓服,歸降,投降。③鴟(chī,吃)夷:革囊,皮制口袋。

太伯為讓季歷繼位,避居江南蠻夷之地,文王、武王才得以振興周邦,發(fā)展了古公亶父的王業(yè)。闔閭殺了吳王僚,奪取王位,降服楚國;夫差戰(zhàn)勝齊國,逼殺伍子胥以革囊盛其尸;聽信伯嚭(pǐ,痞)的話親善越國,最終被越國所滅。為贊許太伯讓位的美德,作《吳世家》第一。

申、呂肖矣①,尚父側(cè)微②,卒歸西伯,文武是師;功冠群公,繆權(quán)于幽③;番番黃發(fā)④,爰饗營丘⑤。不背柯盟⑥,桓公以昌,九合諸侯,霸功顯彰。田闞爭寵,姜姓解亡。嘉父之謀,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①肖:衰微。②側(cè)微:卑*。③繆:綢繆,緊纏密繞。此處意為周密。幽:暗。④番番:通“皤皤”。形容頭發(fā)白。⑤爰饗營丘:指受封于齊,建都營丘。饗,享有。⑥周釐王元年(前681)齊桓公與魯君會于柯,約定桓公歸還齊侵占的魯?shù)亍?

申、呂兩國衰弱,尚父微*坎坷,終于投歸西伯,為文王、武王之師;他的功勞為群臣之首,長于暗中設計權(quán)謀;頭發(fā)斑白,受封于齊,建都營丘,成為齊國始祖。齊桓公不背棄與魯國在柯地所訂盟約,事業(yè)由此昌盛,多次會合諸侯,霸功顯赫。田恒與闞止爭寵,姜姓齊國于是瓦解滅亡。為贊美尚父的宏謀,作《齊太公世家》第二。

依之違之,周公綏之①;憤發(fā)文德,天下和之②;輔翼成王,諸侯宗周。隱桓之際,是獨何哉?三桓爭強③,魯乃不昌。嘉旦《金縢》④,作《周公世家》第三⑤。

①綏:安撫。②和:應和。③三桓:指春秋后期掌握魯國政權(quán)的三家貴族孟孫氏、權(quán)孫氏、季孫氏,因其均為魯桓公之后裔故稱三桓。④《金縢》:周公收藏在金縢匱中的禱祝策文。武王克殷二年,有疾不愈,周公向先王禱祝,愿以身代武王死,并問卜,讓史官讀其所書策文,占卜結(jié)果吉兆,周公將策文收藏在金縢匱中。⑤今本《史記》作《魯周公世家》。

諸侯和部屬對周無論是依順的,還是違抗的,周公都安撫他們;他努力宣揚文德,天下都響應隨和;輔佐保護成王,諸侯以周天子為天下宗主。隱公、桓公之際卻屢屢發(fā)生悖德非禮之事,這是為什么呢?只因三桓爭強,魯國國運不昌。贊美周公旦的《金滕》策文,作《周公世家》第三。

武王克紂,天下未協(xié)而崩。成王既幼,管蔡疑之,淮夷叛之,于是召公率德①,安集王室以寧東土。燕(易)〔噲〕之禪②,乃成禍亂。嘉《甘棠》之詩③,作《燕世家》第四。

①召公:即邵公。②燕王噲三年(前318),讓君位于相國子之。后太子平和將軍市被叛亂,齊宣王乘機攻占燕國,他和子之皆被殺。③《甘棠》:《詩經(jīng)·召南》中的篇名,詩中稱頌召公。

武王戰(zhàn)勝商紂,天下尚未協(xié)洽他便駕崩。成王年幼,管叔、蔡叔懷疑周公篡位,淮夷也起兵叛亂,于是召(shà,紹)公以其高德率先支持周公,使王室團結(jié)安定,保證了周公東征的勝利,使東方得以安寧。燕王噲的禪位,才造成了禍亂。贊賞《甘棠》詩篇,作《燕世家》第四。

管蔡相武庚,將寧舊商;及旦攝政,二叔不饗①;殺鮮放度②,周公為盟;大任十子,周以宗強。嘉仲悔過,作《管蔡世家》第五。

①二叔:指管叔、蔡叔。②鮮:管叔鮮。度:蔡叔度。

管蔡二叔輔佐武庚,想要安定商朝舊地;周公旦攝政,二叔不服,周公便殺死管叔鮮,流放蔡叔度,周公盟誓忠于成王,太任生育十個兒子,周室以宗族繁盛而強大。表彰蔡仲悔過,作《管蔡世家》第五。

王后不絕,禹舜是說①:維德休明②,苗裔蒙烈③。百世享祀,爰周陳杞,楚實滅之④。齊田既起,舜何人哉?作《陳杞世家》第六。

①說:通“悅”。喜悅。②休明:美善清明。③蒙:承受,承蒙。烈:事業(yè),功績。④實:句中語氣詞,用以加強語意。

先王后代延繼不絕,舜、禹為此而感到高興;他們功德美好清明,后代得以承其功業(yè)。百世享受祭祀,到了周時,封有陳國、杞國,后被楚國滅掉。齊田氏又使之興起,舜是位多么了不起的人!作《陳杞世家》第六。

收殷余民,叔封始邑,申以商亂①,《酒》《材》是告②,及朔之生,衛(wèi)頃不寧;南子惡蒯聵,子父易名③。周德卑微,戰(zhàn)國既強,衛(wèi)以小弱,角獨后亡。嘉彼《康誥》,作《衛(wèi)世家》第七④。

①申:申飭,告誡。②《酒》:《酒誥》!恫摹罚骸惰鞑摹。此二篇連及下文的《康誥》都是周公寫給康叔的告誡之辭。③謂兒子和父親名分顛倒。指衛(wèi)出公先立而其父莊公反后繼其位。④今本《史記》作《衛(wèi)康世家》。

收納殷的遺民,康叔始封邑。周公用商朝亂德亡國的教訓申飭他,寫了《酒誥》、《梓材》等辭來告誡他。到衛(wèi)公子朔出生,衛(wèi)國開始傾危不寧;南子憎惡蒯聵,造成兒子和父親名分顛倒。周朝統(tǒng)治日益衰微,各諸侯國日益強大,衛(wèi)國因為弱小,國君角反而后亡。贊美《康誥》,作《衛(wèi)世家》第七。

嗟箕子乎!嗟箕子乎!正言不用,乃反為奴。武庚既死,周封微子。襄公傷于泓①,君子孰稱。景公謙德,熒惑退行②。剔成暴虐,宋乃滅亡。嘉微子問太師③,作《宋世家》第八。

①前638年,宋襄公伐鄭,與救鄭的楚軍戰(zhàn)于泓水,宋襄公講“仁義”,要待敵軍列陣后再戰(zhàn),結(jié)果大敗且身受重傷。②熒惑:即火星。古代迷信認為熒惑表示“天罰”。③微子數(shù)諫紂王,紂王不聽。微子欲自殺,又欲出發(fā),猶豫不決,于是請教于太師(按孔安國說是箕子)。

可嘆啊,箕子!可嘆啊,箕子!正確的意見沒有被采納,反被迫害裝瘋為奴。武庚死后,周朝封微子于宋。宋襄公在泓水之戰(zhàn)中受傷,又有哪位君子稱道?景公有自謙愛民之德,熒惑為之退行。剔成暴虐無道,宋國因而滅亡。贊美微子請教太師,作《宋世家》第八。

武王既崩,叔虞邑唐。君子譏名①,卒滅武公②。驪姬之愛,亂者五世③;重耳不得意,乃能成霸。六卿專權(quán)④,晉國以秏⑤。嘉文公錫珪鬯⑥,作《晉世家》第九。

①譏名:晉穆侯太子名仇,少子名成師。晉大夫認為嫡庶命名顛倒反常,晉將會出亂子。②卒:終于。③五世:指晉獻公、晉君奚齊、晉君悼子、晉惠公、晉懷公。④六卿:指趙、韓、魏、知、范、中行六卿。⑤秏:今作“耗”,盡,滅亡。⑥錫:同“賜”。珪:同“圭”。帝王、諸侯舉行朝會、祭祀典禮時拿的一種玉器。鬯(chàng,唱):祭祀用的香酒。

武王去世后,叔虞封邑于唐。君子譏諷晉穆公為兒子取名之事,武公終于滅而代之。獻公寵愛驪姬,造成五世之亂;重耳不得志,卻能威霸諸侯。六卿專權(quán),晉國衰亡。贊美文公因功得天子珪鬯(chàng,唱),作《晉世家》第九。

重黎業(yè)之,吳回接之;殷之季世,粥子牒之①。周用熊繹,熊渠是繼。莊王之賢,乃復國陳②;既赦鄭伯,班師華元③。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并于秦。嘉莊王之義,作《楚世家》第十。

①粥子:即鬻子。②楚莊公十六年(前598),乘陳亂入陳,滅陳以為縣。楚大夫申叔時進諫,莊王乃恢復陳國。③因贊賞華元肯講真話而班師回國。楚莊王二十年(前594),以宋殺楚過境者而圍宋,長達五月。城中乏食,華元夜見楚將,稱城中“析骨而炊,易子而食”,莊王以其言確實,遂罷兵離去。班師,調(diào)回出征的軍隊或指凱旋而歸。

重黎創(chuàng)業(yè),吳國繼承;殷朝末年,有簡札記述鬻子為楚國始祖。周成王任用熊繹封為楚子,熊渠繼承先世之業(yè)。楚莊王賢明,又恢復陳國。赦免了鄭伯之罪,又因華元之言而班師回國。懷王客死于秦,子蘭歸咎屈原,楚君喜阿諛信讒言,終于被秦所吞并。贊美莊王的德義,作《楚世家》第十。

少康之子,實賓南海①,文身斷發(fā),黿與處②,既守封禺,奉禹之祀。句踐困彼③,乃用種、蠡④。嘉句踐夷蠻能脩其德,滅強吳以尊周室,作《趙王句踐世家》第十一。

①賓:同“擯”。拋棄。②黿:大鱉。:同“鼉”。③句踐:即勾踐。困彼:被別人所困。④種:文種。蠡:范蠡。

少康之子遠棄南海,紋身斷發(fā),與黿鬻相處,守在封山禺山,事奉大禹的祭祀。勾踐受到夫差的困辱,于是信用文種、范蠡。贊美勾踐身在夷蠻能修其德,消滅強大吳國以尊奉周室,作《越王勾踐世家》第十一。

 

查看更多史記 太史公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