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上課老師提供的相關信息。
一、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小標題的含義及其作用,并從中找出它和文章主旨的關系;品讀文中用來表現(xiàn)維吾爾人的優(yōu)美準確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贊美之情。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理解小標題的內(nèi)涵,品讀文中用來表現(xiàn)維吾爾人的優(yōu)美準確的語言。
難點:把握小標題和文章主旨的關系。
三、教學目標說明:
新疆的和田地區(qū)和維吾爾少數(shù)民族對于我們常年生活在上海的學生在感性認識上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因此很有必要使用一些感性直觀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很好地進入教學情境中。對于文中關鍵性的詞句的品讀、分析有助于學生理解小標題的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用小標題的方式來組織文章的眾多材料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因此理解小標題的內(nèi)涵與文章主旨的關系及其在材料組織上的作用是在教學中解決“長文短教”的有效突破點。
四、教學準備:
維吾爾風情圖片和民歌
學生朗讀課文兩遍。
五、教學過程與方法:
教學方法:誦讀、品讀、體悟、討論
六、教學反思:
本單元的教學主題是“風俗世情”,要求學生要了解祖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感悟“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的地域文化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逗吞锏木S吾爾》一文在這些方面能和很好地凸現(xiàn)這一落實“生命教育”的情感價值目標。因此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將情感價值目標明確地鎖定為“了解新疆和田的地域特色和維吾爾人的風俗習慣,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贊美之情!
為了很好地達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在備課環(huán)節(jié)上花了很大的工夫。首先我把課型確定為多媒體課。為了讓學生對和田維吾爾人“土”和“歌”的特點有一個更為直觀強烈的印象,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下載了沙塵暴和維族歌舞的視頻資料,在教學實踐中也證明了學生面對這樣強烈的視覺沖擊很準確地把握了和田維吾爾人“土”和“歌”的特點,并由此能感悟到和田人雖然生活在艱苦的自然環(huán)境中,卻仍然能保持豁達樂觀的精神的可貴。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有效地創(chuàng)設了教學情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填補了學生對新疆這一陌生的異域地區(qū)的感性認識的空白。在預備鈴的時間我播放《咱們新疆好地方》的音樂渲染氛圍,并且在大屏幕上循環(huán)播放一組反映新疆和田地區(qū)風土人情的照片,力求讓學生走進教室就融入今天的教學情景。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也運用體悟的方法,讓學生表演維族漢子面對沙塵暴引吭高歌的情景,使學生親身體驗到維吾爾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很好地達成了生命教育的目的。最后,我通過隨筆《維吾爾印象》讓課上未暢所欲言的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做到了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一個都不能少”的結果,讓每一個學生再次強化、升華對和田維吾爾人以苦為樂,苦中作樂的豁達樂觀的精神的感悟。
應該說,這堂課我比較成功地完成了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的手段也比較豐富,達到了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