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擬挽歌辭三首·其二》原詩、注釋與賞析
【原詩】
《擬挽歌辭三首》其二
在昔無酒飲,今但湛①空觴。
春醪②生浮蟻③,何時更能嘗!
肴案④盈⑤我前,親舊哭我旁。
欲語口無音,欲視眼無光。
昔在高堂寢,今宿荒草鄉(xiāng)⑥。
一朝出門去⑦,歸來夜未央⑧。
【注釋】
①湛(zhàn)空觴:是說往日的空酒杯中,如今盛滿了澄清的奠酒。
②春醪(lǎo):春酒。指春天新釀熟的酒。一般新酒,大抵于秋收后開始醞釀,第二年春天便可飲用。
③浮蟻:酒面上的泡沫!段倪x·張衡〈南都賦〉》:“醪敷徑寸,浮蟻若萍。”劉良注:“酒膏徑寸,布于酒上,亦有浮蟻如水萍也。”
④肴(yáo)案:指擺在供桌上的盛滿肉食的木盤。肴:葷菜。案:古代進食用的一種短腳木盤。
⑤盈:指擺滿。
⑥荒草鄉(xiāng):指荒草叢生的墳地。
⑦出門去:指出殯。
⑧夜未央:未有盡頭,遙遙無期。良:確,誠。此句一本作“歸來夜未央”。
【翻譯】
生前貧困無酒飲,今日奠酒盛滿觴。
春酒清香浮泡沫,何時能再得品嘗!
佳肴滿案擺面前,親友痛哭在我旁。
想要發(fā)言口無聲,想要睜眼目無光。
往日安寢在高堂,如今長眠荒草鄉(xiāng)。
一朝歸葬出門去,想再歸來沒指望。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人死后從入殮到停尸家中受祭奠的情形。緊接上篇,活著的時候,想喝酒杯常空。如今,在祭奠的案桌上,酒盈杯,肴擺滿。想喝不能喝,想吃不能吃。親人扶著棺柩哭,我口無音,眼無光。一旦出門去,葬在荒郊野外,長眠地下,暗無天日,與這個世界永別了。
第二首即從“在昔無酒飲”寫起。而詩意卻由入殮寫到受奠,過渡得極自然,毫無針線痕跡。
“今但湛空觴”者,意思說生前酒觴常空,現(xiàn)在靈前雖然觴中盛滿了酒,卻只能任其擺在那里了。春酒雖好,已是來年的事,自己再也嘗不到了。
“肴案”四句,正面寫死者受奠。
“昔在”四句,預(yù)言葬后情狀,但這時還未到殯葬之期。因“一朝出門去”是指不久的將來,言一旦棺柩出門就再也回不來了,可見這第二首還沒有寫到出殯送葬。
“歸來夜未央”,意指自己想再回家,而地下長夜無窮,永無見天日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