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寫作 > 寫作指導

中考作文《那一次,我讀懂了坦然積淀》詳細評析及寫作指導

[移動版] 作者:1216584714 發(fā)布時間:02-06

中考作文《那一次,我讀懂了坦然積淀》評點:蘇軾、李白告訴我們坦然的內涵,使我不再迷茫。

中考作文:那一次,我讀懂了坦然積淀

題記:

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煉,才能煉出創(chuàng)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泰戈爾

(用泰戈爾的名言點明文章主題。文學性強且意義深刻。)

自從上了初三,很少有時間投身于我所熱衷的“悅讀”上。總是無法擺脫“題!,每天6時起床22時睡覺,見同學狂侃學習,稍有偏題便是不正經。盡管如此,成績卻每每不見上漲,更是在多次大考中失利。我累極了也難過極了,開始抱怨人生的不公:“為什么耕耘沒有收獲?為什么努力不見成果?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簡練地寫出“我”苦惱的原因:陷入“題!敝校炭鄬W習,但成績不理想。直接寫出心理的不公,真切感人。但“6時起床22時睡覺”之類的話顯得空洞了一些,還需采用描寫性的語言來表現。)

思想一旦走進了誤區(qū),難見好轉,我在那段時間里就這么怨著、嘆著,天天愁眉苦臉。終于有一天,父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們可愛的女兒為何變得如此?失落、抱怨、嘆氣不止。(用父母不能忍受從側面襯托了“我”心情的苦悶。)

然后,厄運便到了我的面前——一疊文學名著。望著久久未翻的小說、詩詞,我想:好吧,讀讀也罷,反正學不下去了。(“厄運”和“文學名著”是什么關系?令人費解。翻閱名著是解憂的方式,同時也引起了下文。過渡自然。)

于是我翻開了,我看見了把酒臨風的蘇軾迎面走來。

謫居黃城中,把酒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見風光處,覆履難重。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一蓑煙雨平生任,踏雪飛鴻。

蘇軾同我一樣滿腔豪情,然而愛情曲折、仕途艱辛的他始終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他坦然面對一切得失,被貶杭州,他卻自得——青青竹杖,綠綠芒鞋,眼中只有秋水泛清波,難道你不怨嗎?難道你甘于被貶嗎?難道你不想成就大業(yè)嗎?(交待了蘇軾的曲折歷程,結合自身的經歷,疑惑他的自得,用三個反問句語氣強烈,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蘇軾有豪情,在挫折中堅守信念。)

“不,我學會了坦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便是!彼Υ稹(一句答語,一個笑顏,說出了答案——坦然。)

我若有所思——也許面對這些失敗的我也該收獲一份坦然?還未想完,就看見黃沙漫天中那位騎驢的歌者向我招手,一看,原是李白。

李白同我一樣對于前程充滿希冀,然而官道不如意,人們希望他歌頌當政,贊美君王,他卻不,他也要一詠“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坦然地接受一切得失,行至蜀路,一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身著碧青紗,頭頂飄飄發(fā),眼中一片豁達。難道你不怨嗎?難道你不想成就大業(yè)嗎?(另一人物李白也是充滿希望但仕途不如意,用詩句表現其坦然。)

“不,我學會了坦然,酒入豪胸,七分釀成了月亮,三分嘯成了劍氣,回望盛唐,我立于其中!”(一句話道出了李白的坦然和豪氣,他與蘇軾不同的是在挫折中依然充滿著的豪氣。)

我終于懂得了,原來他們也是同樣的豪邁激情,只是,他們勇于面對眼前的失敗、中傷……那么我呢?(總結了蘇軾和李白的豪情與坦然,聯系自己用設問引起“我”的自醒。)

別再怨天尤人了!我對自己說,我才十七歲!我也會坦然面對眼前的挫折,我要像他們一樣收獲坦然的美麗!(直抒胸臆。不再怨天尤人,坦然面對挫折。)

我合上書,自信地抬起頭。(用實際行動表達決心。)

點評:一、聯系歷史文人的事跡、情感表達主題,深刻且有文學氣息。對自己所遇挫折寫得詳細,由自己的苦惱引出名人的坦然,再使自己受到啟發(fā)。能夠從緊張的學習中體會到坦然,無疑說明作者平日里有認真思考的習慣。對照反省的過程就是讀懂的過程,主題明確。二、作者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古人的詩詞引用自如,恰到好處。三、蘇軾突出的是面對挫折的坦然,在困境中自得。李白突出的是坦然接受得失但豪情不變。但在本文中對這兩種“坦然”的理解不是很明確突出。這就啟發(fā)我們深入思考“坦然”的含義,并非只是平靜的接受,還有在平靜中抗爭的意思。四、結尾的怨天尤人在前文中沒有表現出來,題記和本文照應不太充分,使得結構不是很嚴謹。

查看更多中考作文評點 讀懂 坦然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