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shí)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3年南京市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移動(dòng)版] 作者:1609541375

 

9.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2分)

A.其一塊/獨(dú)無儔  B.兩下不相/賓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鵝為舒雁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diǎn)的詞語。(4分)

⑴因念白鵝正同色 _______    ⑵怡然同群 _______

⑶雁不白知其為雁 _______    ⑷遂鑄金為鵝以獻(xiàn) _______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漸復(fù)相就。

___________                                                      

12.文中的雁和鵝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題。(10分)

碑與帖

蔣勛

碑與帖是漢字書法上兩個(gè)常用的字!氨敝傅犊淘谑系奈淖,“帖”指毛筆寫在紙帛上的文字。魏晉以后,書法界普遍認(rèn)為“碑”與“帖”分別代表重拙樸厚和瀟灑飄逸兩種截然不同的書法風(fēng)格。

魏晉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對峙局面,書法論述也一般習(xí)慣把“碑”與北朝連在一起,稱為“北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獻(xiàn)之)為主的“帖”,自然就被認(rèn)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間的“南帖”。比如北朝著名的《張猛龍碑》,蒼勁古樸,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則靈動(dòng)灑脫,兩者大有徑庭。

“碑”還原到原始意義,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來的文字。這些石碑文字,最初雖然也用毛筆書寫,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負(fù)責(zé)石刻的工匠難免會(huì)有刀刻技法的介入,這就改變了原來毛筆書寫的線條美感。《張猛龍碑》字體端方,筆畫厚重,許多線條的風(fēng)格就不是毛筆容易表現(xiàn)的,那是石匠在刀刻的過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剛硬。因此,“碑”與“帖”書風(fēng)的差別,或許并不只是北朝與南朝的問題。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興之夫婦墓志》、《王閩之墓志》石刻,刻于東晉咸康到永和年間,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那年。王興之、王閩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但是從墓志石碑的字體來看,卻與王羲之書風(fēng)完全不同。碑文字體方正,拙樸剛健,點(diǎn)捺用筆都明顯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卻更接近“北碑”。

筆、墨、紙、硯成為“文房四寶”,如果在漢代,是不大可能的,因?yàn)闈h代始終以竹簡書寫為主,紙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晉則是竹簡書寫過渡到紙帛書寫的重要時(shí)期,王羲之正是紙帛書寫到了成熟階段的代表人物。用“紙”、“帛”一類纖細(xì)材質(zhì)書寫,增加了漢字線條“行走”、“流動(dòng)”、“速度”的表現(xiàn)力。漢字在以紙帛書寫的晉代文人手中流動(dòng)飛揚(yáng)婉轉(zhuǎn),或“行”或“草”,瀟灑飄逸,創(chuàng)造了漢字嶄新的行草美學(xué)。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運(yùn)筆的轉(zhuǎn)折,既豐富又精煉,既飄忽又有力,充分體現(xiàn)了“帖”瀟灑俊逸的書法風(fēng)格。

“碑”是石刻,“帖”是紙帛,從另一個(gè)角度看,書法史上“碑”與“帖”的書風(fēng)問題,或許可以有新的理解。    (選自《漢字書法之美》,有刪改)

13.從全文來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                                                      

14.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回答問題。(5分)

⑴第二段加點(diǎn)詞語“大有徑庭”的含義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___________                                                       

15.下面兩幅書法作品,你更欣賞哪一幅?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從筆畫的角度說說原因。(3分)

《張猛龍碑》(局部)                                              《蘭亭集序》(局部)

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6—19題。(15分)

粥里春秋

陸建華

剛剛懂事,讀過幾年私塾的父親就一字一頓地教我牢記:“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還多次讓我跟著他高聲朗誦《憫農(nóng)》:“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誦了,其實(shí)只是掛在嘴上而已。年齡稍大以后,特別是親眼目睹了村民們?yōu)榱思Z食所付出的艱辛勞動(dòng),才逐漸掂出這些格言和詩句的分量。

三月播種。一家人隨著東方的第一縷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嬌嫩芽尖的稻種,小心翼翼地均勻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遼闊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鏡子般平整,倒映著藍(lán)天白云,使人恍然覺得,那些身手矯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綠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蟲。

高溫悄悄來了,村民們像照料子女一樣侍候莊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莊稼長得好,就喜笑顏開,心滿意足。天熱悶人,他們說:“好!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呀!”雙腿被蚊蟲叮得奇癢難忍,被螞蟥吸得鮮血淋漓,他們只是笑笑。終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飽滿了,遠(yuǎn)遠(yuǎn)望去,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逐漸變得金光閃爍,氣象萬千。

村民們不辭勞苦種植糧食的過程,使自幼在農(nóng)村長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們對糧食無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讓我終身難忘!鄰居房大伯,每當(dāng)新谷登場,他最愛的是先煮一鍋新米粥細(xì)細(xì)品嘗。他喝粥時(shí)的陶醉神態(tài),使人覺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間難得一見的美食。更難忘的是,一碗粥喝罷,他要仔仔細(xì)細(xì)地把碗舔得千干凈凈,不留一絲粥液,那碗便如水洗過一般。

第一次見房大伯舔碗,我很以為怪,回家告訴父親,父親神情莊重地說:“你記住,這就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