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高考指導(dǎo)

文言文復(fù)習(xí)專題——虛詞課內(nèi)訓(xùn)練

[移動版] 作者:佚名

取材于課本的十八個文言虛詞強(qiáng)化訓(xùn)練題
     1.下列句中“而”字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順風(fēng)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wù)哒?BR>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趙豈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
     ⑤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⑦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
     ⑧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2.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①生乎吾前其聞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②曰:壯士,能復(fù)飲乎
     ③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
     3.下列句中“何”字的意義與例句相同是()
     例:作計(jì)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來何操
     C.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D.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4.下列各句中“其”字意義判斷正確的一組是()
     ①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③今兩虎共斗,其勢不俱生
     ④則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⑥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5.下列句中“若”字意義分類正確的一組是()
     ①小蟲伏不動,蠢若木雞
     ②視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屬皆且為所虜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過矣,不若長安君之甚
     ⑧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6.下列句中“也”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例:故曰:“弊在賂秦也!”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廉者,趙之良將也
     C.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D.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7.下列句中“則”字意義用法相同的兩項(xiàng)是()
     A.項(xiàng)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之一生彘肩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
     D.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
     E.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8.下列“乃”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B.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D.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楊孫、逢孫戍之,乃還
     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
     H.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9.下列“且”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bào)府
     C.吾攻趙,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E.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F.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
     10.下列“所”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B.贏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C.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
     D.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1.下列句中“為”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則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C.不足為外人道也
     D.如姬為公子泣,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E.為賦新詞強(qiáng)說愁
     F.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G.不者,若屬且皆為所虜
     12.下列“焉”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于亂石之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yuǎn)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謂也
     D.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E.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13.下列“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
     B.不如因而厚遇之
     C.左右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
     D.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
     E.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F.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4.下列“于”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
     B.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不拘于時
     D.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cái)貨,好美姬
     15.下列“與”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陳涉少時,與人傭耕
     B.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
     C.與贏而不助王國也
     D.四海之大,有幾人與
     E.微斯人,予誰與歸
     F.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16.下列“以”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趙亦盛設(shè)兵以待秦
     B.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D.余與四人擁火以入
     E.以其求思之深而不天在也
     F.是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G.今以鐘馨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
     H.以至?xí)x鄙軍之日北鄉(xiāng)自剄
     17.下列句子中“者”字與例句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yǎng)一蟲,自命“蟹殼青”
     A.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B.而記游者甚眾
     C.今者項(xiàng)莊舞劍,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18.下列“之”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均之二策,寧可以負(fù)秦曲
     B.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賤行,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E.師道之不傳也久矣F.譬若以肉投餒虎,何功之有哉
     強(qiáng)化訓(xùn)練題參考答案
     1.C(①⑥轉(zhuǎn)折連詞②④修飾連詞③⑦順承連詞⑤⑧遞進(jìn)連詞)
     2.D(①比②助詞,表疑問語氣③助詞,表揣測語氣④詞尾)
     3.D(A怎么B什么,賓語C什么,定語D為什么)
     4.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們⑦我,自己⑧他,他們)
     5.C(①如,像②如,像③如果④如果⑤你們,你⑥像,如⑦及,比得上⑧你)
     6.A(A助詞,表感嘆語氣B助詞,表判斷語氣C表停頓D助詞,表疑問語氣)
     7.AE(A就,承接連詞B乃,是就是C連詞,用在對比句中D轉(zhuǎn)折連詞E就,承接連詞)
     8.ADG(A才B是C竟然,卻D才E就F這樣G才H你的)
     9.CEF(A將近,幾乎B暫且,姑且C將要,馬上D尚且E將要,馬上F將要,馬上)
     10.CD(A地方B助詞,與“為”合起來表被動C助詞,與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
     D助詞,與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
     11.CD(A因?yàn)锽是C對,向D對,向E為了F表被動)
     12.Af(A詞尾,……的樣子B之,他C哪里D兼詞,于之E語氣助詞G詞尾,……的樣子)
     13.ACE(A于是,就B趁機(jī)C于是,就D憑借E于是,就F通過)
     14.AC(A被B比C被D引進(jìn)對象)
     15.DF(A替B連詞,和C動詞,親附,結(jié)交D語氣助詞,表疑問E介詞,和,跟F語氣助詞,表疑問)
     16.BG(A目的連詞B把C并列連詞D順承連詞E因?yàn)镕憑借G把H在)
     17.B(A判斷語氣B……的人C附在時間詞后面,不譯D判斷語氣)
     18.BF(A這B助詞,提前賓語C往,到……去D得E取獨(dú)F助詞,提前賓語)
十八個常見文言虛詞練習(xí)


(即《考試說明》中列出的十八個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一、而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2、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
3、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4、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5、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
6、吾恂恂而起。
7、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
8、談笑而死,斷頭置城上。
9、老婦恃輦而行。
1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11、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者。
12、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13、地勢極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遠(yuǎn)。
1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15、秦師輕而無禮。
16、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焉。
18、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
19、滅滑而還。
20、軍驚而壞都舍。
21、而翁歸。
22、若欲死而父。
23、而母立于茲。

答案:1-4表示轉(zhuǎn)折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然而”、“可是”、“卻”。 5-9表示偏正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dāng)于“著”、“地”等,或不譯。10-11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dāng)于“如果”、“假使”。 12-15表示并列,相當(dāng)于“而且”、“又”、“和”或不譯。16-19表示承遞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譯。20通“如”:好像,如同。21-23通“爾”,你,你的。


二、何
1、君何以知燕王?
2、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
3、客何為者?
4、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5、卻看妻子悉何在。
6、豫州今欲何至?
7、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8、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9、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
10、作計(jì)何不量!
11、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
12、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13、所在皆是也,而此獨(dú)以鐘名,何哉?
14、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15、吾何愛一牛?
16、徐公何能及君也?
17、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呵問他是誰何意思是檢查盤問。)
18、吾欲之南海,何如?
19、今日之事何如?君謂皇上何如人也?
20、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21、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22、何乃太區(qū)區(qū)!
23、萬鐘于我何加焉!
24、何其衰也!
25、如太行、王屋何?
26、其如土石何?
答案:1-3什么。4-7哪里。8-10多么。11-14為什么。15、16怎么。17何:通“呵”,喝問。18-20“何如”怎么樣,怎樣。21“何意”豈料,哪里料到。22“何乃”怎么能。23“何加”有什么益處。24‘何其“多么。25、26“如……何”譯為“對……怎么樣”。

三、乎
1、 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
2、 壯士,能復(fù)飲乎?
3、 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
4、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5、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
6、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
7、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
9、忽乎吾將行兮。
10、日食飲得無衰乎?
11、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3、師勞力竭,遠(yuǎn)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14、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
15、吾嘗疑乎是。
16、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17、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18、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19、幽獨(dú)處乎山中。
20、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1、今亡亦死,舉大計(jì)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22、無以,則王乎?

答案:1-3表示疑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4-7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呢”。8、9形容詞詞尾,有時相當(dāng)于“地”。11-13表示測度語氣,相當(dāng)于“吧”。14-19同“于”,對,于。20表示感嘆語氣,相當(dāng)于“啊”、“呀”。 21-22表示商量語氣,相當(dāng)于“嗎”,“吧”。

四、乃
1、乃入見。
2、陳涉乃立為王號為張楚。
3、良乃入,具告沛公。
4、懷王乃悉發(fā)國中兵。
5、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
6、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7、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
8、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強(qiáng)步。
9、今君乃亡趙走燕。
10、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11、當(dāng)立者乃公子扶蘇。
12、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13、若事之不濟(jì),此乃天也。
14、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
1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漢。
1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7、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
18、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9、作計(jì)乃爾立。
20、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答案:1-4于是,5、6才,這才。7-10卻。11-14是,就是,原來是。15-17竟然。18、19這樣。20你,你的。

五、其
1、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3、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4、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5、 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
6、 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
7、 既其出。
8、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9、 不敢以其富貴驕?zhǔn)俊?BR>10、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1、其孰能譏之乎?
12、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13、其為死君乎?
14、懷其璧。
15、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16、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17、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8、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
19、越國以鄙遠(yuǎn),君知其難也。
20、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21、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22、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23、則齊國其庶幾乎?
24、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zhì)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
25、其若是,孰能御之?

答案:1-3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lǐng)屬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他、她、它(們)的!4-6其中,其中的。7-9活用作第一人稱。相當(dāng)于“我們”“我(的)”、“自己(的)!10-13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dāng)于“難道”、"怎么"。14-16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yuǎn)指,相當(dāng)于“那”之類的詞。17、18表示選擇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是......還是......"19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dāng)于“這”“這件事”之類的詞。20、21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dāng)于“可要”、“還是”“一定”。22、23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dāng)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24、25表示假設(shè)關(guān)系,相當(dāng)于“如果”。

六、且
1、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2、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bào)府。
3、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
4、不出,火且盡。
5、若屬皆且為所虜。
6、旦夕且死。
7、吾攻趙,旦暮且下。
8、且以一譬之故逆強(qiáng)秦之歡,不可。
9、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10、且立石于其墓之門。
11、且矯詔紛出。
1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13、且使遽告于鄭。
14、且秦強(qiáng)而趙弱。
15、且相如素賤人。
16、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17、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8、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19、示趙弱且怯也。
20、磐石方且厚。
21、四體康且直。
22、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2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24、無有不過而拜且泣者
25、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答案:1-3暫且,姑且。4-7將,將要。8-13而且,并且。14-17況且,再說。18尚且,還。19-22連接兩個形容詞,表示關(guān)系:又,又......又......。23-24連接兩個動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一面......,一面......;一邊......,一邊......。25“且夫”句首助詞,表示下文是更進(jìn)一步的議論。

七、若
1、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供其乏困。
2、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
3、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4、若有所教,仆固愿聞也。
5、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
6、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7、形若土狗。呆若木雞。
8、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9、若無罪而就死地。
10、其若是,孰有御之。
11、若毒之乎?
12、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
13、若何為生我家?
14、若入前為壽。
15、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
16、以若所為,求若所欲。

答案:1-4如果,假如。5-10像,好像。11-15你(的),你們(的)。16此,如此,這樣。

八、所
1、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2、成反復(fù)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
3、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4、某所,而母立于茲。
5、漁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6、失其所與,不知。
7、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8、荊柯有所待,欲與俱。
9、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
10、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11、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
12、強(qiáng)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二人在也。
13、勝所以自附于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14、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15、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16、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17、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18、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19、石之鏗然有聲音者,所在皆是也。
20、急趨之,折過墻隅,迷其所在。
21、宮闕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22、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答案:1-4處所,地方。5-9用在動詞或者“介詞+動詞”之前,組成名詞性詞組,相當(dāng)于“......的事、物”? “......的地方”、“......的人”等。10-11“所以”表示行為所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dāng)于"用來......的方法""是用來......的"等。12-15表示原因。相當(dāng)于“......的原因(緣故)”。16-18“所謂”所說的。19-22“所在”到處。所在之處,處所。

九、為
1、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2、竟為秦所滅。
3、為仲卿母所遣。
4、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5、夫子何命焉為?
6、何辭為?
7、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8、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9、且在邦域之中,何以伐為?
10、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
11、慎勿為婦死。
12、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13、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14、今日嬴之為公子亦足矣!
15、為擊破沛公軍。
16、誰為大王為此計(jì)者?
17、公為我獻(xiàn)之。
18、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之事,聊資一歡。
19、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20、于是秦王不懌,為一擊缶。
21、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22、君為我呼入。
23、為君翻作《琵琶行》。
24、臣請為王言樂。
25、為長者折技。
26、為之奈何?
27、不足為外人道也。
28、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29、如姬為公子泣。
30、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
31、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
32、凡天下之無地而得安寧者,為君也。
33、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而行。

答案:1-4介詞“被”。5-9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詰。10指心理活動。11-13為了。14--25給,替。 26-29對,向。30-32因?yàn)椤?33在,當(dāng)

十、焉
1、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BR>2、 不復(fù)出焉。
3、 積土成山,風(fēng)雨興焉。
4、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
5、且焉置土石?
6、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7、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8、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9、則牛羊何擇焉?
10、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
11、今其室十無一焉。
12、至丹以荊卿為計(jì),始速禍焉。
13、悲予志焉。
14、則牛羊何擇焉?
15、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6、謹(jǐn)食之,時而獻(xiàn)焉。
17、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18、猶且從師而問焉。
19、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

答案:1-4相當(dāng)于“于之”、“于此”、“于彼”。5、疑問代詞“哪里” 6-8疑問副詞,譯為“哪里,怎么” 9-14作語氣助詞,用于句末。15作詞尾,相當(dāng)于“然”、“......的樣子”。16-19相當(dāng)于代詞“之”。

十一、也
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2、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
3、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4、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6、雷霆乍驚,宮車過也。
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謂也。
8、余聞之也久。
9、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10、是說也,人常疑之。
11、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1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13、此不知人之禍也。
14、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
15、鳴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16、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17、使秦復(fù)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
18、其業(yè)有不精……豈他人之過也?
19、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20、毋從俱死也。
21、豈非計(jì)久長,有子孫相繼為王也哉?
22、窮予生之光陰以療也哉?
23、豈獨(dú)伶人也哉!

答案:1-3用在句末,表示判斷語氣4-7用在句末,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8-10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11、12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語氣。13-16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17、18用在句末,表示反詰語氣。19、20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21-23(也哉)語氣助詞連用,為加強(qiáng)語氣,多有感嘆或反詰之意。


十二、以
1、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2、卒以吾郡這發(fā)憤一擊,不敢復(fù)有株治。
3、不賂者以賂者喪。
4、夫夷以近,則游者眾。
5、忽魂悸以魄動。
6、樊噲側(cè)其盾以撞。然而隱忍以行。
7、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8、遂自投汨羅以死。
9、各各竦立以聽。
10、淫侈之俗日日以長。
11、君臣固守以窺周室。
12、屬予作文以記之。
13、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4、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
15、以亂易整,不武。
16、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17、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jì)短也。
18、皆以美于徐公。
1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0、以勇氣聞于諸侯。
21、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2、皆好辭而以賦見稱。
23、策之不以其道。
24、今以實(shí)校之。
25、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26、貴以近知遠(yuǎn)。
27、固以怪之矣。
28、日以盡矣。
29、無以,則王乎?
30、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
31、以八月十三斬于市。
32、以崇禎十七年夏,自京師徒步入華山為黃冠。
33、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
34、醫(y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35、吾始聞汝名,以為豪。
36、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以為:把它設(shè)為。)
37、人人自以為必死。
38、臣竊以為其人勇士。
39、以為“非我莫能為”也。
40、然得而臘之以為餌。
41、鑄以為金人十二

答案:1-3因?yàn),由于?、5連詞,表并列。6-8表示承接關(guān)系,可譯為"而"或省去。9-10表示修飾關(guān)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語,11-13表示目的關(guān)系,"以"后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前一動作行為的目的或結(jié)果?勺g"而""來""用來""以致"等。14-16介詞,可譯為把,拿,用。17、18以為,認(rèn)為。19-22憑,靠。23、24按照、依據(jù)。25、26是介詞“根據(jù)”。27、28通“已”,已經(jīng)。29通“已”,止。30-33譯為介詞“在”。34-36“以為”即“以之為”,譯為“把......當(dāng)作”或“把.....作為”。37-39是“認(rèn)為”,與今同。40-41是譯為“把......制成”

 十三、因
1、因取刃殺之。
2、因屏人曰。
3、因拔刀斫前奏案。
4、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5、因讒之曰。
6、變法者因時而化。
7、善戰(zhàn)者因其勢而利導(dǎo)之。
8、因其固然。
9、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我欲因之夢吳越。
10、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11、伺者因此覺知。
12、因河為池。
13、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4、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15、不如因而厚遇之。
16、因擊沛公于坐。
17、因入京師觀太學(xué)。
18、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19、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
20、后因伐木,始見此山。
21、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
22、于今無會因。
23、因遺策。

答案:1-5于是,就。6-8依照,根據(jù)。9-14依靠,憑借。15-17趁著,趁此。18通過,經(jīng)由。19-21因?yàn)椤?2緣由,機(jī)緣。23沿襲。

十四、于
1、貧者語于富者曰。
2、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
4、于眾人廣坐之中。
5、乃設(shè)九賓禮于庭。
6、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計(jì)所出。
7、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8、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9、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于瀟水。
10、從徑道亡,歸璧于趙。
11、子墨子聞之,起于魯。
12、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
13、荊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14、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悔。
15、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16、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17、君幸于趙王。
18、受制于人。
19、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
20、事急矣,請求救于孫將軍。

答案:1-3對,對于。4-6在。7、8與,跟,同。9、10到。11、12從,自。13、14在......方面。15、16比。17-19被。20向。

十五、與
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與大國執(zhí)仇
2、秦伯說,與鄭人盟。
3、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
4、相如聞,不肯與會。
5、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
6、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
7、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
8、失其所與,不知
9、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10、怨于諸侯,然后快于心與?
11、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
12、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答案:1-4介詞“和、跟”,5、6是連詞“和、與”,7-9是動詞,“給”“聯(lián)合”“結(jié)交”,10-12是句子末尾的語氣助詞,同“歟”

十六、則
1、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
2、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3、手裁舉,則雙超忽而躍。
4、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fù)之?dāng)?shù),存亡之理,當(dā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5、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6、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
7、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8、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9、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
10、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胡越之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11、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12、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13、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14、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15、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
16、則者岳陽樓之大觀也。
17、秦則無禮何施之為?
18、不然,則其所疏遠(yuǎn)。
19、徐而察之,則上皆石穴罅。
20、臨視,則蟲集冠上。
21、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22、追之,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答案:1-3卻,可是。4-7那么,就。8-15用在對比句中,相當(dāng)于“就”。16-18就是。19、20原來是。21、22原來已經(jīng)。

十七、者
1、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者,老婦必唾其面!
2、當(dāng)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
3、誰為大王為此計(jì)者?
4、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5、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6、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7、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8、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9、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0、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11、或異于二者之為,何哉?(二者:兩種心情。)
12、此數(shù)者用兵之患也。(此數(shù)者:這幾點(diǎn)。)
13、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定語是“可使報(bào)秦者”,中心詞是“人”。
14、石之鏗然有聲者。
15、近者奉辭伐罪。
16、古者以天下為主,君為客。
17、遠(yuǎn)者數(shù)世,近者及身。

答案:1-3指人、物、事、地點(diǎn)等,相當(dāng)于“......的”或“......的人(東西、事情、地方)。”
4-6放在主語之后,表示提頓或判斷。7-9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后邊,起提頓作用,引出原因。10放在疑問句末,表示疑問。11、12放在數(shù)詞之后(翻譯時,要根據(jù)所列事物,在數(shù)詞詞后加上相應(yīng)的量詞和名詞)。13、14放在后置的定語這后,相當(dāng)于“的”。15-17放在時間詞之后,表示停頓,起語助作用。

十八、之
1、我見相如,必辱之。
2、后秦?fù)糈w者再,李牧連卻之。
3、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
4、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
5、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
6、關(guān)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xiāng)之客。
7、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8、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
9、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
10、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曰:“牛何之?”(后一個之“之”。)
11、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
12、之二蟲又何知?
13、何陋之有?
14、宋何罪之有?
15、句讀之不知。
16、何功之有哉?
17、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暴ぉし蜃又^也。(后一個“之”。)
18、君將哀而生之乎?
19、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20、以是知公子恨之復(fù)返也。
21、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
22、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23、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
24、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后一個“之”。)
2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26、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shù)。
27、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28、不患其志行之少恥也,而患其眾之不足也。
29、石之鏗然有聲者。
30、 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1-4他,她,它(們)。5-7結(jié)構(gòu)助詞“的”。8-10動詞“往,到......去!
11、12代詞“這,此”。13-17助詞,作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無實(shí)義。18-23第一人稱代詞“我”“我們”。24、25音節(jié)助詞,起調(diào)整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shí)義。
26-28助詞,用在主謂結(jié)構(gòu)中,表示取消句子獨(dú)立性。29、30是助詞,作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

 

 

高考復(fù)習(xí)18個常見的虛詞練習(xí)

 

一、 

 練習(xí)

1.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  《寡人之于國也》          代詞 “他(他們)”

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吨G太宗十思疏》       代詞 “他(他們)”

3.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xí)之!稁熣f》                代詞“它(它們)”

4.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稁熣f》                  指示代詞 “這(這些)”

5.均之二策,寧許以負(fù)秦曲!读H藺相如列傳》 指示代詞 “這(這些)”

6.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代詞 “我”

7.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助詞,取獨(dú)

8.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队伟U山記》           助詞,補(bǔ)語的標(biāo)志

9.夫晉,何厭之有?《燭之武退秦師》                  提賓標(biāo)志

10.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稁熣f》                  提賓標(biāo)志

11.頃之,持一象笏至!俄(xiàng)脊軒志》       調(diào)整補(bǔ)足音節(jié)或表示停頓,無實(shí)義。

12.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qiáng)!秳駥W(xué)》       定語后置標(biāo)志

13.人誰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屈原列傳》  定語后置標(biāo)志

14.又有剪發(fā)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段迦四贡洝    動詞“去”“往”

15.吾將瞷良人之所之  《齊人有一妻一妾》               動詞“去”“往”

二 

 練習(xí)

1.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廉頗藺相如列傳》  介詞,“用”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孟子二章》        介詞,“用”

3.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豆讶酥趪病  介詞,“按照”“依照”

4.舍鄭以為東道主。 《燭之武退秦師》   介詞,“把”(把……作為)

5.日削月割,以趨于亡!读鶉摗    連詞,“而”以致

6.皆以美于徐公。 《鄒忌諷齊王納諫》   動詞, “認(rèn)為”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  介詞,“因?yàn)椤?/P>

8.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項(xiàng)脊軒志》  介詞,“憑借”

9.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fēng)雪!兜翘┥接洝方樵~,“在”

10.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队伟U山記》      相當(dāng)于“而”并列

11.余與四人擁火以入!队伟U山記》        相當(dāng)于“而”修飾

12.作《師說》以貽之。  《師說》        相當(dāng)于“而”目的,“來”

13.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相當(dāng)于“而”修飾

14.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鐘山記》  “因此”

15.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缎帕昃`符救趙》“因?yàn)椤?/P>

三. 而 

 練習(xí)

1.蟹六跪而二螯。  《勸學(xué)》            連詞,并列  

2.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xué)》   連詞,遞進(jìn)

3.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          連詞,并列

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   連詞,承接

5.青,取之于蘭,而青于蘭。  《勸學(xué)》    連詞,轉(zhuǎn)折

6.今以秦之強(qiáng)而先割十五城予趙!读H藺相如列傳》  連詞,假設(shè)

7.然則何時而樂耶?  《岳陽樓記》        連詞,條件

8.遏其生氣,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恫∶佛^記》  連詞,因果

9.順風(fēng)而呼。 《勸學(xué)》   連詞,修飾

10.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遙游》  連詞,修飾

11.而翁歸,自與汝復(fù)算耳!洞倏棥  同“爾” 代詞,“你”“你的”

12.而母立于茲!俄(xiàng)脊軒志》         同“爾” 代詞,“你”“你的”

13.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稁熣f》  “罷了”

 

四. 其

 

練習(xí)

1.秦王恐其破璧。  《廉頗藺相如列傳》  代詞,他

2.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師說》        代詞,他

3.臣從其計(jì),大王亦幸赦臣。  《廉頗藺相如列傳》  代詞1,他的

4.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代詞,自己

5.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妒娚接洝    代詞3“其中”“其中的”

6.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為學(xué)》   代詞3“其中”“其中的”

7.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     代詞3“這”“那”

8.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代詞3 “那些”

9.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師說》副詞“大概”

10.其孰能譏之乎? 《游褒禪山記》  語氣副詞“難道”

11.吾其還也!稜T之武退秦師》     語氣副詞表祈使商量,“還是”

12.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副詞表期望,“一定”

13.其如是,孰能御之。 《孟子見梁襄王》連詞,如果

14.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祭十二郎文》連詞,“是……還是……”

15.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禪山記》語助詞/那些

五. 于

 

練習(xí)

1. 得復(fù)見將軍于此。《鴻門宴》      在   

2. 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出師表》   

3. 而恥學(xué)于師。 《師說》   

4. 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稜T之武退秦師》   

5.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在……方面

6. 是何異于刺人而殺之!豆讶酥趪病  

7. 宦士三百人于吳!豆篡`滅吳》  

8. 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秳駥W(xué)》   從/比

9.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于遠(yuǎn)近!段迦四贡洝  

10.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fù)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11.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 

12.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廉頗藺相如列傳》  因此

13.于是余有嘆焉《游褒禪山記》   對于此

14.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恫渡哒哒f》 在這

 

六. 焉

 練習(xí)

1. 于是余有嘆焉  《游褒禪山記》     語氣助詞

2. 至丹以荊卿為計(jì),始速禍焉!读鶉摗  語氣助詞

3. 萬鐘于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語氣助詞,反問

4. 猶且從師而問焉!稁熣f》    代詞,他

5. 予得專而名焉。《愚溪詩序》  代詞,它

6.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队伟U山記》代詞“這里”“那里”

7. 盤盤焉,囷囷焉!栋⒎繉m賦》       形容詞詞尾

8. 焉用亡鄭以陪鄰?《燭之武退秦師》  疑問代詞

9. 激于義而死焉者也!段迦四贡洝   兼詞

10.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墩撜Z》      兼詞

 

七. 乃

 

 練習(xí)

1. 良乃入,具告沛公!而欓T宴》   于是

2. 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燭之武退秦師》  于是就

3. 今君乃亡趙走燕!读H藺相如列傳》 

4. 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队|龍說趙太后》 

5. 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队伟U山記》  判斷,是

6.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師說》竟

7.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你,你的

8. 嬴乃夷門抱關(guān)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判斷

9.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竟

10.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石鐘山記》  卻,竟

 八. 且

 練習(xí)

1.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妒娚接洝  “并且”“又”

2. 且矯詔紛出《五人墓碑記》 “并且”“而且”

3. 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項(xiàng)脊軒志》 “那么”

4. 且相如素賤人!读H藺相如列傳》  “并且”

5. 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廉頗藺相如列傳》“況且”

6.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鴻門宴》  “尚且”

7.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姑且”

8. 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bào)府!犊兹笘|南飛》“暫且”

9. 若屬皆且為所虜!而欓T宴》“將”,“將要”

10. 不出,火且盡。《游褒禪山記》“將”,“將要”

11.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队薰粕健贰皩⒔

 九. 所

 練習(xí)

1.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稁熣f》   助詞1所存在的地方

2. 于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缎帕昃`符救趙》助詞1所拜訪的人

3.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遏~我所欲也》助詞1所想要的東西

4. 某所,而母立于茲!俄(xiàng)脊軒志》名詞,表處所

5.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出師表》名詞,表處所

6. 若屬皆且為所虜!而欓T宴》助詞2表被動

7. 嬴聞如姬父為人所殺。 《信陵君竊符救趙》助詞2表被動

8.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稁熣f》表示原因

9.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表示憑借或手段

10.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天下莫不聞。《信陵君竊符救趙》表示方式

 十. 若

練習(xí)

1.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代詞“你”

2.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洱R桓晉文之事》代詞“你”

3. 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稜T之武退秦師》連詞,表假設(shè),“如果”

4.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队尴娦颉穭釉~“像”

5.四方之民歸之,若水歸下也!豆篡`滅吳》動詞“像”“好像”

6.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稘h書》  連詞表選擇“或”

 十一. 乎

 

練習(xí)

1.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介詞,相當(dāng)于“于” 在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介詞,相當(dāng)于“于”

3. 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語氣助詞表反問

4.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師說》語氣助詞表反問

5. 丈夫亦愛憐其少于乎?《觸龍說趙太后》  語氣助詞表疑問

6. 壯士!能復(fù)飲乎?《鴻門宴》  語氣助詞表疑問

7. 其皆出于此乎?《師說》  語氣助詞表揣測

8. 胡為乎遑遑欲何之?《歸去來兮辭》  語氣助詞表停頓

9.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  語氣助詞表感嘆

10.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五人墓碑記》   作詞尾

 十二. 何

 練習(xí)

1. 何者?嚴(yán)大國之威以修敬也!读H藺相如列傳》疑問代詞作謂語

2.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六國論》疑問代詞作謂語

3.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疑問代詞作賓語

4.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疑問代詞作定語

5.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副詞2,怎么

6.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冻啾谥畱(zhàn)》副詞1,為什么

7. 至于誓天斷發(fā),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副詞2,多么

8. 視五人之死,輕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記》復(fù)音虛詞1,怎么樣

9. 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觸龍說趙太后》復(fù)音虛詞2,憑什么

 十三. 也

練習(xí)

1. 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而欓T宴》    表示判斷

2.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对狸枠怯洝  表示判斷

3. 故曰弊在賂秦也!读鶉摗     表陳述

4. 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莊暴見孟子》表感嘆

5.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表反問

6. 獨(dú)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記》    表疑問

7.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表疑問

8. 安求其能千里也?《馬說》  表反問

9. 毋從俱死也!而欓T宴》     表祈使

10.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稁熣f》  助詞,句中表停頓

11.知他今宵宿在哪里?有夢也難尋!堕L亭送別》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也”練習(xí)

   

十四. 者

 

練習(xí)

1.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   用法1 “……的人”

2. 不賂者以賂者喪!读鶉摗        用法2“……的(國家)”

3. 此三者,吾遺恨也!读婀賯餍颉   用法2“這三個國家”

4. 昔者夫差恥吾君于諸侯之國!豆篡`滅吳》   用法3

5.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肚袀鳌   用法4

6.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稁熣f》       用法4

7.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多u忌諷齊王納諫》引出原因

8.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表假設(shè)

9. 石之鏗然有聲者!妒娚接洝     定語后置

10.求人可使報(bào)秦者,未得!读H藺相如列傳》  定語后置

十五. 與

練習(xí)

1 豎子不足與謀。《鴻門宴》  介詞,“跟” “同”

2.秦伯說,與鄭人盟!稜T之武退秦師》介詞,“跟” “同”

3.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而欓T宴》連詞表并列“和”

4.吾與徐公孰美?《鄒忌諷齊王納諫》介詞,“跟” “同”

5.失其所與,不知!稜T之武退秦師》動詞,“結(jié)交”

6.與嬴而不助五國也!读鶉摗穭釉~,“親附”

7.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齊桓晉文之事》助詞,通“歟”

8.則與斗卮酒!而欓T宴》動詞,“替”“給”

9.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蛾惿媸兰摇穭釉~,“替”“給”

10.熟能與之?《孟子見梁襄王》動詞,“歸附”

 

十六. 則

 練習(xí)

1.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秳駥W(xué)》連詞1,就

2.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队伟U山記》連詞2,那么

3. 項(xiàng)王曰:“賜之彘肩!眲t與一生彘肩!而欓T宴》連詞1,于是就

4. 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墩撜Z》連詞2,就

5.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渡趹n患,死于安樂》

                                               連詞3,如果

6.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恫渡哒哒f》連詞3

7.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連詞4,卻

8.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稁熣f》連詞5,就

9.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对狸枠怯洝酚梅2

10. 非死則徙爾!恫渡哒哒f》用法3

 

十七. 因

 

練習(xí)

1.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吨G太宗十思疏》   因?yàn)?/P>

2. 我欲因之夢吳越!秹粲翁炖岩髁魟e》  依靠,憑借

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稜T之武退秦師》  借助

4.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读H藺相如列傳》  通過,經(jīng)過

5.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鴻門宴》  趁機(jī)

6. 因招樊噲出!而欓T宴》  趁機(jī)

7. 項(xiàng)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而欓T宴》  于是

8. 相如因持璧卻立!读H藺相如列傳》  于是

9. 蒙故業(yè),因遺策!哆^秦論》沿襲

10.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論語》接著

 

十八. 為

 

練習(xí)

1. 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報(bào)任安書》給

2. 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替

3. 為之奈何?《鴻門宴》 對

4.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是

5. 誰為大王為此計(jì)者?《鴻門宴》替/做出

6. 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稙閷W(xué)》做

7. 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洱R桓晉文之事》是

8. 此亡秦之續(xù)耳,竊為大王不取也!《鴻門宴》認(rèn)為

9.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六國論》治理/被

10.遂為猾胥報(bào)充里正役!洞倏棥繁

11.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列傳》語氣,呢

12.如姬為公子泣《信陵君竊符救趙》對著

 

 

 

查看更多文言文資料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