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很多的節(jié)日。因為佛教凈土中有千千萬萬數(shù)不清的佛菩薩,每個佛菩薩的出生、出家、成道、涅磐都在不同的崇拜群中形成節(jié)日,經(jīng)過歷史的演化傳承,孕育出不同地區(qū)不同宗門各具特色的佛教節(jié)日。人們在這些佛教節(jié)日里,向自己心中崇拜的偶像敬獻供品、懺悔己過、布施僧貧,以表達虔誠的宗教情懷和慈悲濟世之心。中國佛教的節(jié)日主要有以下幾個:
佛誕節(jié)。陰歷四月初八是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牟尼佛出生的日子。傳說釋迦牟尼誕生時有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以民間在這一天以各種香料浸水洗浴佛像,以各種香、花供奉佛像,這一天也必定齋戒布施,以紀念這個不尋常的日子。佛誕節(jié)也叫“浴佛節(jié)”,我國云南的“潑水節(jié)”就是由浴佛節(jié)而來的。釋迦牟尼佛誕生人間,倡導(dǎo)眾生平等,揭示了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之諦理。那么每一個人都是有佛性的,他們通過佛教的修行都能最終成佛。所以,紀念佛誕節(jié),浴佛也浴己。這一天何不洗個香水澡來凈身,焚香思過以凈心,向寺廟或敬老院孤兒院或自己身邊其他公益事業(yè),布施點滴,幫助一二,可謂身心清凈,情操高雅,不失為一種高雅的養(yǎng)身之道。
(2)成道節(jié)。陰歷十二月初八,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禪思悟道,從此人間有了佛教,誕生了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佛教徒以百種果子煮粥供佛以示慶典,漸形成民俗,民間稱作“臘八粥節(jié)”,所以,成道節(jié)又叫“臘八粥節(jié)”,簡稱“臘八節(jié)”。佛典中記載:粥有十利:一資色、二增力、三益壽、四安樂、五辭清、六辯說、七消宿食、八除風(fēng)、九除饑、十消渴。在成道節(jié)這一天,施粥于人能長養(yǎng)別人的佛性,那么施粥于己則能長養(yǎng)自己的佛性了,何不齋戒布施,自度度人呢?
(3)燈節(jié)。陰歷正月十五是佛教徒歡慶釋迦牟尼降魔的節(jié)日。主要以各種燈、燭敬佛。燈舞龍蛇,燭花百里,通宵達旦,氣勢宏大。從唐代起定為燈節(jié),歷經(jīng)演化而形成民間的元宵燈會,又與中國道教的上元節(jié)相融合,也叫上元節(jié)、上元燈節(jié)。
(4)涅磐節(jié)。紀念釋迦牟尼佛逝世的節(jié)日。漢傳佛教定于陰歷二月十五日。“涅磐”是佛教的最高境界。達摩有“涅磐者,涅而不生,磐而不死”之論,不生不死即是佛教“空”的境界。佛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中說:“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可見不生不死的“空境”相當于道教的“太極”狀態(tài),也類似于中國陰陽學(xué)說的“陰陽平衡”狀態(tài)。因此,佛教認為世界是空的,就相當于世界是陰陽平衡的,舊的陰陽平衡被打破,就立刻形成新的陰陽平衡,世界永遠處在這種舊新陰陽平衡的破立狀態(tài)之中,也就永遠處于“空”的境界之中。萬法皆空,亦即萬事萬物萬情都是處于陰陽平衡的永恒變化之中,所以人不能太執(zhí)住。執(zhí)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