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
注:因教學目標等大體相同,故略去,僅提供過程設計與反思。
" />教學過程
注:因教學目標等大體相同,故略去,僅提供過程設計與反思。
(一)導入新課
童年往事,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們記憶的長河里。有人說,它象一幅畫,充滿種種絢麗的色彩;有人說,它象一首歌,閃爍著串串快樂的音符;它天真爛漫純潔,時時給我們帶來美好的遐想。然而,《棗》中的小男孩卻有自己獨特的童年經(jīng)歷。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孫鴻的戲劇──《棗兒》。
(二)學生初讀,老師指導。概括劇情。棗兒課后練習解題指導
1.問題導引:說說寫了什么事?老人和孩子各有怎樣的心情。
2.學生讀文討論后,教師引導概括劇情。(在鄉(xiāng)間一棵掛滿紅棗的老樹下,一位老人遇到了一個撿棗兒的小男孩,他們交談起來,十分親熱。在談話中,老人回憶有關“棗兒”的往事,充滿了對自己兒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棗兒”留給父親吃,表露了自己對父親的盼望。他們滿懷親情,呼喚各自的親人回歸故鄉(xiāng),來吃這家鄉(xiāng)的“棗兒”。)
(三)理清情節(jié)棗兒 基礎訓練
1.瀏覽劇本,從老人和孩子的交談中,你感覺文章主要寫了那些有關棗兒的往事?
提示:
從老人的角度,從孩子的角度。
(明確:兒子名字的由來!皸梼骸蹦蚶先艘徊弊幽!皸梼骸钡綏棙湎氯瞿、棗樹的來歷落棗嚇跑了鬼子、靠棗活命)
2.分角色閱讀這些情節(jié),體會人物形象(品味人物)棗兒原文
(1)生三人分角色讀劇本《棗兒》:生1讀老人,生2讀男孩,生3讀舞臺提示
(2)評價三人讀文情況,深入體會人物形象的特點
提示:從語氣語調(diào)情感等方面
明確:生1讀出老人孤獨寂寞的心情,生2讀出了男孩天真而又無奈的心情,生3將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讀得惟妙惟肖。從他們盛情并茂的朗讀中我們看到他們對親情的渴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3)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嗎?
(讀老人的時候,語氣應該慢些,體現(xiàn)一種滄桑感。孩臺詞的時候,聲音要亮些,適當?shù)臅r候要快些)
3.再讀舞臺提示從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中你看到老人和孩子怎樣的性格特點?
老人:善良和藹飽經(jīng)滄桑、孤單無助
孩子:天真可愛又可憐
4.師小結:看來無論是從人物對白,還是從舞臺提示,都可以認識劇本中的人物。(即從人物臺詞和舞臺提示中體會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