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劉安世為諫官》“劉安世,字器之”原文及翻譯
劉安世,字器之。父航。終太仆卿。 劉安世,字器之。父親劉航,官做到太仆卿。
【安世】登進土第,不就選,從學于司馬光,咨盡心行己之要�!�劉安世中進士以后,不去參加銓選,跟隨司馬光學習,曾向司馬光請教全心盡責、立身行事的關鍵。
光教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司馬光教導他要真誠,并要他從不說假話開始。
遷起居舍人兼左司諫,進左諫議大夫。后來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諫,升任左諫議大夫。
安世儀狀魁碩,音吐如鐘。劉安世體貌魁梧,聲如洪鐘。
初除諫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在他剛剛被任命為諫官、尚未拜官任職時,上堂告訴母親說:“朝廷不因為安世不賢,任命兒為諫官。
倘居其官,須明目張膽,以身任責,脫有觸忤,禍譴立至。如果做了諫官,一定要有見識、敢做敢為,自己敢于承擔責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處,災禍便馬上臨頭。
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辭,當可免。”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親年老為托辭,應當可以避免任此官職。”
母曰:“不然。吾聞諫官為天子諍臣,汝父平生欲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當捐身以報國恩。母親說:“不對,我聽說諫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諫的臣子,你父親一輩子想任此職但未能如愿。你有幸任此官職,應當舍棄身家性命來報答國恩。
正得罪流放,無問遠近,吾當從汝之所。”于是受命。即使獲罪遭受流放,不論流放地點有多遠,我都會跟你走。”劉安世于是接受任命。
在職累歲,正色立朝,扶持公道。做諫官許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
其面折廷爭,或帝盛怒,則執(zhí)簡卻立,伺怒稍解,復前抗辭。他在朝廷上當面指陳政令得失,有時皇帝十分惱怒,他就握著手版退后一步站著,等到皇帝怒氣漸消,又走上前激烈陳辭。
旁待者遠觀,蓄縮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時無不敬懾�!�
旁邊的侍臣們遠遠地看著,退縮一邊嚇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時間沒有不敬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