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文言專題 > 高中文言文閱讀訓(xùn)練

曾鞏《論習》 原文、翻譯、閱讀訓(xùn)練附答案

[移動版] 作者:佚名

曾鞏《論習》 原文、翻譯、閱讀訓(xùn)練附答案

【原文】:①治亂之本在君之好惡,好惡在所習。

②少習也正,其長也必賢;少習也不正,其長難與共為治矣。不幸而然,則將磨之。孰能磨之?擇人焉。朝夕相與俱,出入言動相綴接焉,是則可磨之也。主然而是者助之,主然而違者替之,不釋則極論之。勉焉。除其蔽欲而接之以道,不見邪者而變焉,其志素定矣,然后可與共為治。其為大體,不亦艱且勤與?

③然于習之也,有漸矣,古之所以為治者,豈異焉?此眾官不有任也,豈必人之不材也?朝夕未嘗相與居也,出入言動未嘗相綴接也,是焉而不能助,違焉而不能替,不釋而莫之極論也。其蔽欲日益固,其為道日益拙,所見寺人女婦邪者也。其志素定矣未也?其可共為治乎?其為大體,不亦怠且忽?

④噫!宰相雖尊也,然其見也有間矣。置斯職也,不慎歟!使職此者不盡也,而寺人女婦得其心,其誰曰可也?噫!左右侍從之官,其非所謂常伯、侍郎、給事、諫議、司諫、正言歟!

【翻譯】:

國家安定和動亂的根本在于國君的好惡習慣,好惡的形成在于他學(xué)習的內(nèi)容。

年輕時學(xué)習的內(nèi)容也符合正道,他長大以后一定會賢明;年輕時學(xué)習的內(nèi)容不符合正道,他長大以后就很難和他共同使國家安定了。如果國君不幸已經(jīng)不合正道了,那么必須認真地磨礪他。誰才能能夠磨礪他呢?這就得選擇正直之士了。正直之士和他朝夕在一起,同出同入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互相連接,這樣就可以磨礪他。君主這樣決策而正直之士認為對就幫助他,君主這樣決策而正直之士認為不對就改變他,如果還是想不明白,就進一步講清道理,如此以正道去引導(dǎo)他。替國君解除蒙蔽的邪欲的,就用正道引導(dǎo)他。不被邪惡影響,就會逐漸改變他的“不正之習”,確立治理國家的大志,這樣以后就可以和他一起使國家安定。國君的內(nèi)心,不也是刻苦并且勤勉的嗎?

但是對于國君所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古代所以也會發(fā)生不能正君之所習,難道和現(xiàn)在不一樣嗎?這是眾多官員不能勝任嗎?難道一定是官員沒有才能嗎?恰恰是與正直的官朝夕不曾在一起,不曾同出同入一言一語,一舉一動,互相連接。認為國君這樣做得正確,但是不能幫助他做,國君這樣做不對,但是不能改變他。國君不能明白,但是不能進一步講清道理。國君的蒙蔽邪欲,一天天的更加頑固,國君治國的方略一天天更加笨拙,看見的都是宦官、宮婦和邪惡之徒。這樣國君就不可能具有治理天下的大志?難道可以和他一起使國家安定嗎?國君的心思,不也是懈怠并且疏忽的嗎?

哎!宰相雖然尊貴,但是他的見解有時也會出現(xiàn)疏漏。設(shè)置這一官職,不能不謹慎啊!假使這一職位的人不能盡職盡責,卻讓宦官、宮婦俘獲國君的心,難道誰能說應(yīng)該這樣?哎!周圍侍奉的官員,難道不是所說的常伯、侍郎、給事、諫議、司諫、正言這些正直的諫官嗎!

【閱讀訓(xùn)練】:

22.第②段“不幸而然”中的“然”是指              。(用自己的話回答)(1分)

23.第②段運用了假設(shè)論證,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可填入第④段方框內(nèi)的虛詞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nbsp;     )。(2分)

A.歟    B.夫    C.哉    D.焉

25.下列對第④段畫線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宰相雖然養(yǎng)尊處優(yōu),但是他的見識也會有不足。

B.宰相雖然養(yǎng)尊處優(yōu),但是能看到治理國家不足之處。

C.宰相雖然地位高,但是他的見識也會有不足。

D.宰相雖然地位高,但是能看到治理國家不足之處。

26.簡述本文的觀點,并對此加以評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22.(1分)國君年輕時的學(xué)習不合正道。

23.(3分)作者假設(shè)出現(xiàn)了“少習也不正”的情況,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必須施加外部影響使之歸正,進而提出“擇人”主張。通過假設(shè)推進了論述的層次,使論述更加嚴密,增強了說服力。

24.(2分)A(2分)

25.(2分)C

26.(4分)國家安定和動亂的根本在于國君的好惡習慣,好惡的形成決定于他學(xué)習的內(nèi)容。作者把國家治理的根本寄托在一個人身上,立論有失偏頗,當然,由于歷史的局限,不可能提出超越時代的高見;但是這一觀點強調(diào)了國君后天學(xué)習的重要,指出了學(xué)習的內(nèi)容和途徑,從這個意義講,具有進步性;同時,這一觀點也暗含了“上行下效”的警戒,具有現(xiàn)實意義。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