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秀習(xí)作《回頭無岸》評點: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
回頭無岸
鄭敬業(yè)
大客車在夜色彌漫的公路上飛快地馳騁。窗外的田野寂靜無聲。麥田上空升騰起了濃霧,吞沒了村莊如星的燈火。遠處浮現(xiàn)出山巒隱隱約約的輪廓。
(描寫寂靜夜色彌漫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了情境,為下文作了鋪墊。)
車內(nèi)悶熱而有異味。她把棉線毛衣卷起墊在靠椅上,臉頰在毛衣上努力摸索著,尋求更舒服的坐姿,希望更容易進入夢鄉(xiāng)。旁邊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身材臃腫,睡覺時發(fā)出明顯的鼾聲,這鼾聲總在她即將入睡時將她喚回這沉悶的環(huán)境,使她一直游離于夢境與現(xiàn)實之間。在短暫朦朧的睡夢中,她斷斷續(xù)續(xù),而又那么真實可見地想起了他!班镟,來,過來,到這邊來!彼牭剿诮锹渲泻魡舅K蚶锩孀呷,看到他依舊坐在角落里那把僵硬老舊的木藤椅上,手里是剛剛送到的早報。他的臉消瘦而棱角分明,這是一個沉默內(nèi)斂的二十多歲的男人。她將她柔軟的身子倚在他的背上,伸出雙手,撫摸他的下巴那冒出刺兒的胡茬。他一個轉(zhuǎn)身,將她擁入懷里,用下巴的胡茬輕輕摩挲她的臉頰。于是,她在掙扎中“呵呵”地笑,這只是她與他度過的快樂平靜的時光之一。
(坐在車內(nèi),由于旁邊男人的打鼾使她在朦朧中想到曾經(jīng)臉消瘦而棱角分明的他將她擁入懷中,彼此享受著快樂而平靜的時光。這一情境突出彼此的感情深厚。)
隨著年歲的漸長,桀驁和叛逆充斥著她的青春,她指著他大聲喊道:“我要走,我要離開這個家。”她看到他微微顫抖的身軀。母親在一旁用手輕輕地拍著他的背,他在不停地咳嗽,這使他整個背都弓起來了,人也在一瞬間似乎蒼老了許多。他咳完后,沒有說話,只剩下無盡的沉默。
(由于“我”的叛逆,“我”要離開這個家,而描寫了此時父親的病態(tài),不停地咳嗽,人也在一瞬間蒼老了許多。也表達了他因為“我”離開的內(nèi)心的痛苦與無奈。)
她被車內(nèi)的熱氣悶醒,全身黏濕難受。車?吭谝粋偏僻小站。車內(nèi)的人排隊下車去衛(wèi)生間和購買食物。她什么都不吃,只是喝水。她這幾年的光陰都耗費在離群索居的漂泊之中。世俗的人情冷暖,使她漸漸懂得,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的愛不計報酬,并且充沛長久。她決定,這次回到家之后,再也不離開了。
(小車停留時間,反思了自己在外漂泊的光陰,所感受到的世俗的人情冷暖,深刻地感悟到只有父母的愛不計報酬,突出對父母之愛的感激與愧疚。)
寂靜的車內(nèi),她獨自在喝水,又回憶起以前一次回家的情景。
(引出下文,過渡自然)
那是她少有的一次回家經(jīng)歷。飛機晚點,當(dāng)她推著行李箱下了飛機看到他時,她呆立了幾分鐘。眼前的他雙鬢泛著白,全身肌肉僵硬衰老,佝僂著腰,她離開他的時間太長,所以覺得驚愕。他向她走來,四十歲出頭的他,左腿便開始有些不利索。令人驚訝的是他的眼神在見到她的那一刻似乎變得透明清澈,完全不是這個年齡的人的眼神!澳慊貋砹耍婧!”她想要上前扶著他。他輕輕地推開了她,和以前一樣,他不會在她的面前顯示出他脆弱的一面……
(回憶了她一次回家的經(jīng)歷。通過外貌描寫表現(xiàn)父親的病態(tài),通過神態(tài)的描寫表現(xiàn)父親看到“我”回來后的強強忍病痛的興奮,一句話真實樸實,在她面前強做堅強,是為了讓女兒放心。)
車內(nèi),在起起伏伏顛顛簸簸的旅途中,她在想,到底要經(jīng)歷多少事,才能明白自己心里懷念的到底是誰?而我們的記憶,又究竟能為誰停留?我們要走多遠多長的路,才能夠知道,我們曾經(jīng)的家,是否還能允許停留一顆漂泊的心?
(反思自己,用三個問句表達出經(jīng)歷太多后就能真實的感受父親的愛和家的溫暖。)
客車停靠在這個城市的車站內(nèi),天際已經(jīng)開始泛白,城市開始蘇醒。她在微光中醒來,知道她的旅途已經(jīng)到此結(jié)束,她就要回到她曾經(jīng)的家了,她等不及了,她要回到那個人身旁,陪伴他度過余生,再也不離開,再也不離開。
(在黎明時分,他決心陪伴父母度過余生。有了前面的鋪墊,這種想法水到渠成。)
然而——
她的父親,兩日前,在家中,腦溢血突發(fā),被送進醫(yī)院,搶救無效,于凌晨去世。
(這一結(jié)局令人生發(fā)無限感慨,給讀者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
點評:一、作者通過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想所感來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歷程,表達主題,寫法新穎便于抒發(fā)真情實感,值得借鑒。二、回憶了兒時和父親在一起的快樂和平靜,離家出走感受人間的冷暖和給父親帶來的傷害,回家時父親的興奮,這些都突出了父親對女兒的深沉的愛,和自己給父親帶來的傷害,表達了內(nèi)心的愧疚。三、父親的病態(tài)貫穿始終并且愈來愈嚴(yán)重,而自己卻不知體察,一旦想要陪伴時,父親已去,真是“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令人無限傷感。四、開頭的景物描寫生動形象,起到了襯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