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中華文化 > 中國歷史

五代十國歷史分國別簡介

[移動版] 作者:佚名

為了課斂重賦并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南漢統(tǒng)治者濫用酷刑,民眾不堪其苦。光天元年(942)七月,劉巖死后不久,博羅(今屬廣東)人張遇賢在循州(今廣東龍川西南)揭竿而起,自稱“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起義軍多次打敗南漢官軍,并自嶺南向北挺進到南唐的虔州(今江西贛州),以白云洞為根據(jù)地,擁眾十余萬人。次年,因敵我力量懸殊及叛徒出賣,被南唐軍所鎮(zhèn)壓。

劉□即位后,宦官壟斷了大權(quán),朝政更加腐敗。宋開寶四年(即南漢大寶十四年,971),宋兵攻占廣州,劉 □降,南漢亡。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同光、
天成、
乾貞
武信王 高季興 924
5 71 陜州陜石人,本名季昌 梁太祖開平元年(907年)任季興為荊南節(jié)度使,梁末帝封以為渤?ね,梁亡臣于唐,924年受封為南平王,后因與后唐爭奪四川等州失敗,轉(zhuǎn)臣于吳,受封為秦王,先后使用后唐和吳年號
乾貞、
天成、
長興、
應(yīng)順、
清泰、
天福、
開運、
天福、
乾佑
文獻王 高從誨 928 38 21 58 高季興長子 后唐明宗李嗣源天成三年(928年)十二月十五日,被后唐冊封為南平王的高季興去世,高從誨嗣位。由于高季興在位末期曾與后唐決裂,并向南吳稱臣,而唐強吳弱、唐近吳遠,因此高從誨嗣位后,回歸向后唐稱臣,為后唐任命為荊南節(jié)度使,兼侍中。長興三年(932年),被封為渤海王。后唐閔帝李從厚應(yīng)順元年(934年)被改封南平王。荊南(南平)地狹兵弱,但因位處交通要道,每年各地區(qū)向中原政權(quán)的進貢,只要經(jīng)過荊南,高季興、高從誨父子就會截留使者,掠奪財物,等到對方加以指責(zé)或發(fā)兵攻擊,就把財物歸還,而且還不會覺得這種行為很丟臉。后來后唐、后晉、遼國、后漢先后據(jù)有中原,南漢、閩國、南吳、南唐、后蜀皆稱帝,高從誨為求賞賜向他們都稱臣,所以各國都叫他們?yōu)椤案哔囎印被蚴恰案邿o賴”。
乾佑、
廣順、
顯德
貞懿王 高保融 948 29 13 41 高從誨第三子 后漢隱帝劉承祐乾祐元年(948年),南平王高從誨去世,高保融繼位。不久,即被后漢任命為荊南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兼侍中。后周太祖郭威廣順元年(951年),被封為渤?ね。顯德元年(954年),再被進封為南平王。高保融個性遲鈍緩慢,沒有什么才能,無論事情大小,皆委由其弟高保勗決定。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宋朝建立后,高保融愈發(fā)感到恐懼,因此一年之間三次進貢。同年,因病去世,贈太尉,謚貞懿王。
建隆 贈侍中 高保勖 960 37 3 39 高從誨第十子
,高保融之弟
高保勗,字省躬,高保勗幼時為高從誨所喜愛,高從誨因事盛怒,見到高保勗必釋然而笑,是故百姓稱之為「萬事休」。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高保融因病去世,其子高繼沖年紀尚小,因此遺命高保勗繼位,總判內(nèi)外軍馬事。不久,即為宋任命為荊南節(jié)度使。高保勗少時多病,體態(tài)瘦弱,但頗有治事之才。然而繼位后,放縱荒淫而沒有節(jié)制,白天召娼妓至官府,而挑選強壯的士兵,命其隨便調(diào)戲淫謔,然后自己再和姬妾一同觀賞做為娛樂。又喜歡營造亭臺樓閣,花費人力物力無數(shù),而不理國政,人民都很不滿。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勗因病去世,被宋朝贈侍中。遺命其侄即高保融之子高繼沖嗣位。高保勗去世后數(shù)月,南平即為宋所滅,有附會者即以其綽號「萬事休」為預(yù)兆。
建隆 贈侍中 高繼沖 962 20 2 31 高保融長子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高保勗因病去世,遺命高繼沖權(quán)判內(nèi)外軍馬事以繼其位。后來高繼沖亦被宋任命為荊南節(jié)度使。同年,湖南的武平節(jié)度使周行逢亦去世,年僅11歲的周保權(quán)嗣位,而境內(nèi)大將張文表叛變,周保權(quán)向宋朝求援。建隆四年(963年),宋軍討伐張文表,假道荊南,趁機控制南平都城江陵(今湖北江陵)城巷,高繼沖只得納地以歸,南平亡。南平亡后,宋一度仍任命高繼沖為荊南節(jié)度使。不久,高繼沖舉族歸朝,被改命為武寧節(jié)度使(約在今江蘇、安徽一帶)。開寶六年(973年)高繼沖於武寧節(jié)度使任內(nèi)去世,贈侍中。高繼沖鎮(zhèn)守彭門(今江蘇徐州),政事委諸僚佐,然有德政,因此被百姓請求留葬當?shù),但不被宋太祖允許。
荊南又稱南平、北楚,高季興所建,為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都荊州,轄荊、歸(今湖北秭歸)、峽(今湖北宜昌)三州。

高季興原名高季昌,陜州峽石(今河南三門峽東南)人,因避后唐莊宗祖父李國昌的名諱,改為季興。他幼年為汴州商人李七郎家奴,后李七郎被朱全忠收為義子,是為朱友讓,而高季興又被朱友讓收為義子。季興初為親兵,后為牙將,因破鳳翔有功,遷為潁州防御使。及公元九○七年朱全忠稱帝,以高季興任荊南節(jié)度使。這時,所謂荊南只存荊州一州,其它如歸、峽、夔、忠、萬、澧等州,都已為其它割據(jù)勢力所奪。由是高季興遂招集流散兵民,網(wǎng)羅士人,加上唐末進士梁震等人的輔佐,積畜力量,準備割據(jù)。公元九一四年,后梁封高季興為渤海王。及后唐滅梁,高季興又向后唐稱臣,九二四年,被后唐封為南平王。后唐滅前蜀以后,高季興得到了歸、峽二州。他本欲奪取夔、忠、萬等州,終不敵后唐而作罷。荊南雖地狹兵弱,但卻是南北的交通要沖。其時南漢、閩、楚皆須向梁稱臣,而每年貢奉均假道于荊南;因此高季興便邀留使者,劫其財物。至南漢、閩、楚各稱帝后,高氏又貪其賜與,亦所向稱臣,由是被諸國視為“高賴子”。公元九二九年,高季興死,后唐明宗追封他為楚王,故南平又稱“北楚”。其子高從誨繼立,后經(jīng)高保融、高保勗,直到第五主高繼沖,于九六三年亡國。由高季興擔(dān)任節(jié)度使至荊南亡國,前后歷五十七年。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
時間
即位
年齡
在位
年數(shù)
死時
年齡
世系 備注
乾佑 世祖 劉崇 951 57 4 60 沙陀人,后漢高祖劉知遠同母弟 劉知遠建后漢,以劉崇為太原尹,北京留守,951年,郭威滅漢建周,劉崇占據(jù)河?xùn)|十余州在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北漢
乾佑、天會 睿宗 劉鈞 954 29 15 43 劉崇次子 劉崇卒,嗣立,稱遼主為父皇帝,遼主則稱之為二皇帝
天會 少主 劉繼恩 968 1 2
劉鈞養(yǎng)子 劉鈞卒,無子故養(yǎng)子嗣位,居位六十余日,為供奉官侯霸榮所殺
天會、廣運 英武帝 劉繼元 968
11
劉鈞養(yǎng)子,劉繼恩同母異父弟 繼恩被害,宰相郭無為擁繼元為帝,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征北漢,攻太原,劉繼元降,北漢亡,宋封繼元為彭城公
五代時十國之一。一稱東漢。劉崇所建。都晉陽(今山西太原南),稱太原府。盛時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約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歷四主,共二十九年。

劉崇(895~954)先世為沙陀部人。他是后漢高祖劉知遠的弟弟。后漢隱帝時,劉崇官至河?xùn)|節(jié)度使、太原尹。隱帝年少,大臣專權(quán),劉崇見后漢政權(quán)不鞏固,便在軍事和財政上作了準備。乾祐三年(950)十一月,樞密使郭威于鄴都(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十一月二十一日(951年1月1日),隱帝兵敗為人所殺。郭威迎立劉崇子劉赟。廣順元年(951)正月,郭威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后周,殺劉赟。劉崇即據(jù)河?xùn)|十二州稱帝,改名,仍用后漢乾祐年號(直到劉□次子承鈞嗣位三年后,始改乾祐十年為天會元年,957),國號漢,史稱北漢或東漢。北漢是十國中唯一在北方之國。

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劉崇結(jié)遼為援,奉遼帝為叔皇帝。北漢曾聯(lián)合遼兵,兩度進攻后周,但先敗于晉州(今山西臨汾);乾祐七年又敗于高平(今屬山西),后周世宗柴榮乘勝進圍太原達月余。后周兵退后,劉崇卒,廟號世祖.其子承鈞(后改名劉鈞,926~968)繼立(睿宗孝和皇帝),奉遼帝為父皇帝。此后,后周、北宋頻頻向北漢進攻。北漢勢蹙,屢靠遼兵增援才得以幸存。

河?xùn)|十二州之地,盛唐時有二十七萬九千一百余戶。北漢建立后,戰(zhàn)事頻繁,兵役繁重,統(tǒng)治者強征十七歲以上男子為兵;又濫征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zhàn)亂和苛斂。北漢亡時,在籍僅三萬五千二百余戶,為盛唐時的八分之一。

太平興國四年(北漢廣運六年,979),宋太宗趙光義率軍親征北漢。宋軍先擊潰遼援軍,而后猛攻太原,北漢主劉繼元(?~992)[英武皇帝]被迫出降,北漢亡。

查看更多五代 五代十國 中國歷史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