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科利亞5歲的時候從家門口向前數(shù)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數(shù)了5步挖出了木匣,從這件事中感悟到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的道理。
這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廈──挖木匣──受到啟發(fā)的順序記敘。埋木匣部分講了科利亞和媽媽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埋木匣及木匣里有哪些東西,為什么埋木區(qū)和怎樣埋木匣的。挖木匣部分講4年后,媽媽順利挖出了自己埋的木匣,開始科利亞按原來的步數(shù)沒有挖出木匣,經(jīng)過認真思考后改變了步數(shù),挖出了本匣。最后一段講科利亞從這件事中受到啟發(fā),懂得“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的道理。課文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闡明一個道理,這是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課文后三個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講科利亞認真思考的過程,以及順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蘊含的道理。課文在描寫科利亞思考過程時,層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邏輯性,令人信服。首先他從媽媽的大木匣沒有丟、還在原地得出三個結(jié)論:他的小木匣也不會丟,而且必在原地,媽媽是成年人,步伐的大小一般不會改變。為什么沒有挖出來,他認為這里面一定有原因。經(jīng)過認真思考,他明白了:時間過去4年,自己的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埋木匣時從家門口向前走10步,現(xiàn)在只需走5步。他按這樣的思考做了,果然挖到了木匣。從這樣一件具體的事情中,科利亞懂得時間一天天過去,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起變化這樣一個帶有普遍性的道理。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時間在變化,自己在變化,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要按照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辦事的道理;二是讓學生學習通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說明一個道理的表達方法。二者均為教學的重點,后者是教學的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