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鷓鴣》原文、注釋、翻譯、在線朗讀與賞析
說明:本文為華語網(wǎng)[thn21.com]飄零書生604老師整理的鄭谷《鷓鴣》資料,僅供學(xué)習(xí)參考之用。
【原詩】:
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wù)餍錆,佳人才唱翠眉低?/P>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作者簡介】:
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qū)人。僖宗時進(jìn)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xiàn)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fēng)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臺編》。
【朗讀節(jié)奏劃分】:
鷓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翻譯】:
鷓鴣在溫暖的煙霧彌漫的荒地上面嬉戲,只見它們五彩斑斕的羽毛那么整齊;看它們的行動舉止,類別與平日活潑的山雞相近。
天空陰沉雨水淋漓的時候,從巴丘湖,洞庭湖東南湖邊的青草地上經(jīng)過,黃陵廟花瓣飄落,只聽鷓鴣的啼叫聲音。
身在異鄉(xiāng)的客人剛一聽到鳴叫,就不由自主抬起手臂,聽任淚水沾濕衣袖,美麗的女子剛一聽到鳴叫,開口唱和一曲充滿相思情意的歌,卻不比鷓鴣悠揚的歌喉,青黑色的眉毛黯然低垂。
寬闊的湘江上鷓鴣叫聲此起彼伏,同是不幸境遇的人們的情懷相交融,茂密的竹林叢中深處鷓鴣尋找溫暖的巢穴,夕陽就要落山,帶來悲涼的苦意。
【翻譯二】:
鷓鴣在一起嬉戲翅膀挨齊,它們的品流應(yīng)該接近雉。下雨的黃昏從湖邊青草上走過,帝舜廟前花落它們在啼叫。 遠(yuǎn)游的人猛一聽到啼叫之聲不由得落淚打濕袖子,而那些佳人聽到后也不由得蹙眉憂愁。 它們互相唱和在寬闊的湘江上,而太陽也在那些叢生的竹林中落下。
【簡析】:
這首詩的最大特點,就在于把鷓鴣之聲與游子之情融為一體,既詠鳥,也詠人,讀之清音裊裊,品之余味無窮,故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傳》中譽(yù)其為“警絕”,鄭谷也因此詩被稱為“鄭鷓鴣”。
【賞析一】:
晚唐詩人鄭谷,“嘗賦鷓鴣,警絕”(《唐才子傳》),被譽(yù)為“鄭鷓鴣”?梢娺@首鷓鴣詩是如何傳誦于當(dāng)時了。鷓鴣,產(chǎn)于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其鳴為“鉤辀格磔”,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xiàn)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gòu)思落墨的。開篇寫鷓鴣的習(xí)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芭瘧驘熓忓\翼齊”,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xí)性表現(xiàn)出來了。“錦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fēng)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里,詩人并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xì)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其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首聯(lián)詠其形,以下各聯(lián)詠其聲。然而詩人并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xiàn)由聲而產(chǎn)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cè),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fā)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huán)境,已足以使人產(chǎn)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慕、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yuǎn)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fēng)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fù)吟詠,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于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fēng)韻了。對此,沈德潛贊嘆地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語勝于‘鉤辀格磔’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唐詩別裁》),正道出這兩句詩的奧秘。 五、六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zhuǎn)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dāng)巧妙!坝巫诱?wù)餍錆瘛保浅猩暇洹疤洹弊侄鴣,“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fā)。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凄苦之調(diào)。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yuǎn)行不歸的丈夫,情思難遣,唱一曲《山鷓鴣》吧,可是才輕抒歌喉,便難以自持了。詩人選擇游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xì)節(jié),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qiáng)調(diào),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游子斷腸歌了。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bǔ)充,相得益彰。最后一聯(lián):“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痹娙斯P墨更為渾成!靶胁坏靡哺绺纭甭暵曉诤棋慕嫔匣仨,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聞”在呼應(yīng)?這是頗富想象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fā)凄唳,景象也越發(fā)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于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游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xiāng)呢?終篇宕出遠(yuǎn)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xiāng)思之愁。清代金圣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圣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lián)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gòu)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yù)之為“警絕”了。。
【賞析二】:
鷓鴣,產(chǎn)于我國南部,形似雌雉,體大如鳩。其鳴為“鉤辀格磔”,俗以為極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鄭谷詠鷓鴣不重形似,而著力表現(xiàn)其神韻,正是緊緊抓住這一點來構(gòu)思落墨的。
開篇寫鷓鴣的習(xí)性、羽色和形貌。鷓鴣“性畏霜露,早晚希出”(崔豹《古今注》)!芭瘧驘熓忓\翼齊”,開首著一“暖”字,便把鷓鴣的習(xí)性表現(xiàn)出來了!板\翼”兩字,又點染出鷓鴣斑斕醒目的羽色。在詩人的心目中,鷓鴣的高雅風(fēng)致甚至可以和美麗的山雞同列。在這里,詩人并沒有對鷓鴣的形象作工雕細(xì)鏤的描繪,而是通過寫其嬉戲活動和與山雞的比較作了畫龍點睛式的勾勒,從而啟迪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
首聯(lián)詠其形,以下各聯(lián)詠其聲。然而詩人并不簡單地摹其聲,而是著意表現(xiàn)由聲而產(chǎn)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韻。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黃陵廟,在湘陰縣北洞庭湖畔。傳說帝舜南巡,死于蒼梧。二妃從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側(cè),是為黃陵廟。這一帶,歷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遷客流人到此最易觸發(fā)羈旅愁懷。這樣的特殊環(huán)境,已足以使人產(chǎn)生幽思遐想,而詩人又蒙上了一層濃重傷感的氣氛:瀟瀟暮雨、落紅片片;慕、野廟更著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種凄迷幽遠(yuǎn)的意境,渲染出一種令人魂消腸斷的氛圍。此時此刻,畏霜露、怕風(fēng)寒的鷓鴣自是不能嬉戲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鳴了。然而“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反復(fù)吟詠,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聽鷓鴣的聲聲哀鳴而黯然傷神。鷓鴣之聲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這二句之妙,在于寫出了鷓鴣的神韻。作者未擬其聲,未繪其形,而讀者似已聞其聲,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風(fēng)韻了。對此,沈德潛贊嘆地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語勝于‘鉤辀格磔’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唐詩別裁》),正道出這兩句詩的奧秘。
五、六兩句,看來是從鷓鴣轉(zhuǎn)而寫人,其實句句不離鷓鴣之聲,承接相當(dāng)巧妙!坝巫诱?wù)餍錆瘛,是承上句“啼”字而來,“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鷓鴣聲而發(fā)。佳人唱的,無疑是《山鷓鴣》詞,這是仿鷓鴣之聲而作的凄苦之調(diào)。閨中少婦面對落花、暮雨,思念遠(yuǎn)行不歸的丈夫,情思難遣,唱一曲《山鷓鴣》吧,可是才輕抒歌喉,便難以自持了。詩人選擇游子聞聲而淚下,佳人才唱而蹙眉兩個細(xì)節(jié),又用“乍”、“才”兩個虛詞加以強(qiáng)調(diào),有力地烘托出鷓鴣啼聲之哀怨。在詩人筆下,鷓鴣的啼鳴竟成了高樓少婦相思曲、天涯游子斷腸歌了。在這里,人之哀情和鳥之哀啼,虛實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為補(bǔ)充,相得益彰。
最后一聯(lián):“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詩人筆墨更為渾成!靶胁坏靡哺绺纭甭暵曉诤棋慕嫔匣仨,是群群鷓鴣在低回飛鳴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聞”在呼應(yīng)?這是頗富想象的。“湘江闊”、“日向西”,使鷓鴣之聲越發(fā)凄唳,景象也越發(fā)幽冷。那些怕冷的鷓鴣忙于在苦竹叢中尋找暖窩,然而在江邊踽踽獨行的游子,何時才能返回故鄉(xiāng)呢?終篇宕出遠(yuǎn)神,言雖盡而意無窮,透出詩人那沉重的羈旅鄉(xiāng)思之愁。清代金圣嘆以為末句“深得比興之遺”(《圣嘆選批唐才子詩》),這是很有見地的。詩人緊緊把握住人和鷓鴣在感情上的聯(lián)系,詠鷓鴣而重在傳神韻,使人和鷓鴣融為一體,構(gòu)思精妙縝密,難怪世人譽(yù)之為“警絕”了。
鷓鴣是我國南方的一種野鳥,似雞而小,羽色大多黑白相雜,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狀白斑更為顯著,常棲息于生有灌木叢和疏樹的山野,鳴叫時常立于山巔樹上!侗静菥V目》卷四八:“鷓鴣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棲以木葉蔽身。多對啼,今俗謂其鳴曰行不得也哥哥。”古人感嘆世路艱難,抒寫離愁別恨,往往借鷓鴣啼聲比興。唐人鄭谷這首詠鷓鴣的名作,也是重在表現(xiàn)鷓鴣啼聲哀怨凄切,借以抒寫游子的鄉(xiāng)愁旅思,故清人金圣嘆稱其“深得比興之遺”(《圣嘆選批唐才子詩》)。
詩的首聯(lián)描寫鷓鴣的習(xí)性和形貌特征!芭瘧驘熓忓\翼齊”,是說這種鳥喜歡在溫暖的荒野里嬉戲,羽毛鮮明美麗又齊整。這種鳥與哪一種鳥比較相似呢?“品流應(yīng)得近山雞”,在類別上應(yīng)當(dāng)與山雞相近。這首詩除題目外,在詩中并無“鷓鴣”二字,但從首聯(lián)的描寫中,讀者已經(jīng)可以看出或者說猜出是詠鷓鴣,而不是詠蟬或孤雁之類了。
頷聯(lián)“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以“雨昏”“花落”點染環(huán)境,形成凄迷意境、傷感氛圍;而“青草湖”“黃陵廟”更可勾起讀者對屈子懷沙、湘妃泣竹等歷史傳說的聯(lián)想。青草湖又名巴丘湖,在洞庭湖東南。楚國詩人屈原遭讒去職,長期流浪于這一帶,最后懷抱沙石自沉于汨羅江。黃陵廟即娥皇、女英二妃廟。相傳帝舜南巡,死葬蒼梧之山,二妃追尋至此,淚下沾竹,溺于湘江,后人在洞庭湖畔的黃陵山上立祠祭祖,這就是黃陵廟。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時、湖邊古廟之中,聞鷓鴣之啼,定會倍感其聲之哀怨凄惻。清人沈德潛評論這兩句說:“詠物詩刻露不如神韻,三、四句勝于‘鉤陶格磔’(像鷓鴣啼聲,指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中“正穿屈曲崎嶇路,又聽鉤陶格磔聲”之句)也。詩家稱‘鄭鷓鴣’以此!保ā短圃妱e裁》卷一六)在這首詩中,"啼"為詩眼。
頸聯(lián)“游子乍聞?wù)餍錆瘢讶瞬懦涿嫉汀本o承上句“啼”字而來。游子一聽到鷓鴣啼聲,就禁不住以袖拭淚;閨中少婦剛開始唱曲,就傳來鷓鴣的啼聲,難過得把眉眼也低下來了。“乍”、“才”兩個虛詞極寫鷓鴣啼聲之感動人心,“征袖濕”、“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鷓鴣啼聲之悲。
尾聯(lián)“相呼相應(yīng)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又回到鷓鴣雌雄對啼上來!跋嗪粝鄳(yīng)”既明寫鷓鴣對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靈呼喚。在那夕陽西下時分,從湘江兩岸的苦竹叢中傳來雌雄鷓鴣一呼一應(yīng),好像在叫“行不得也哥哥!”怎不引起游子濃重的鄉(xiāng)愁旅思?詩人吟詠鷓鴣,沒有把主要筆墨用于描寫它的形貌或摹擬它的叫聲,而是著意表現(xiàn)它的叫聲給人的感受,因而更為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