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 > 文言專題 > 文言經(jīng)典 > 正文

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棄凡塵 走瀚海牽腸歸故土

作者:經(jīng)典名著 文章來源:本站整理

話說二人游玩多時,唐敖道:“我們前在東口游玩,小弟以為天下之山,無出其右:那知此山處處都是仙境。即如這些仙鶴麋鹿之類,任人撫摩,并不驚走。

若非有些仙氣,安能如此?到處松實(shí)柏子,啖之滿口清香,都是仙人所服之物。

如此美地,豈無真仙?原來這個風(fēng)暴,卻為小弟而設(shè)!倍嗑殴溃骸按松骄爸码m佳,我們只顧前進(jìn),少刻天晚,山路崎嶇,如何行走?今且回去。明日如風(fēng)大不能開船,仍好上來。林兄現(xiàn)在有病,我們更該早回才是!碧瓢秸蔚母吲d,雖然轉(zhuǎn)身,仍是戀戀不舍,四處觀望。多九公道:“唐兄:要象這樣,走到何時,才能上船?設(shè)或黃昏,如何下得山去?”唐敖道:“不滿九公說:小弟自從登了此山,不但利名之心都盡,只覺萬事皆空。此時所以遲遲吾行者,竟有懶入紅塵之意了!倍嗑殴Φ溃骸袄戏蛩厝粘B犎苏f:讀書人每每讀到后來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尊駕讀書雖未變成書呆子,今游來游去,竟要變成‘游呆子’。

唐兄快些走罷,不要斗趣了!碧瓢铰犃T,仍是各處觀望。忽見迎面走過一個白猿,手中拿著一枝靈芝,身長不滿二尺“以太”為“太極”,認(rèn)之為世界之本源;以“生元”為“細(xì),兩只紅眼,一身朱砂斑,極其好看。多九公道:“唐兄:你看白猿手中那枝靈芝,必顯仙草。我們何不把他捉住,將靈芝分吃,豈不是好?”唐敖點(diǎn)頭。都向白猿趕來,登時趕到跟前,剛要用手去捉,那白猿連攛帶跳,卻又跑遠(yuǎn)。一連數(shù)次,總未捉住。好在白猿所去之路,就是下山舊路。正在追趕,路旁有個石洞,白猿跑了進(jìn)去。唐敖趕至跟前,恰好此洞甚淺,毫不費(fèi)力,用手捉住,將靈芝奪過,給多九公吃了。多九公十分歡喜,把白猿接過,抱在懷中,急急下山。

到了船上,林之洋因身上不爽,業(yè)已睡了。婉如聽見捉住白猿,向多九公討來,用繩縛住,與蘭音、若花一同攛耍。唐敖吃了晚飯,將衣囊收拾安置。次日轉(zhuǎn)過順風(fēng),眾人收拾開船,唐敖卻早早上山去了。等候到晚。呂氏不見唐敖回來。

甚不放心,林之洋病在床上,聽見此事,也甚著急,次日,托多九公同眾水手分路去找。多九公因吃了靈芝,只覺腹瀉,不能前去。眾水手尋訪一日,毫無消息。

林之洋病體略好,也支撐上去。一連找了幾日,那有蹤影。這日多九公肚腹已好,因向林之洋道:“我看唐兄此番來至海外,名雖游玩公孫弘(前200—前121)西漢經(jīng)學(xué)家。字季,菑川(今,其實(shí)并不為此,大約久有修行了道之意。前者林兄有病,老夫同他上山游了多時,他竟懶于下山。后來因我再三催逼,明知不能脫身,就借趕捉白猿同老夫回來。到了次口,并不約我,卻一人獨(dú)往。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韁利索么?況他久已服了肉芝,又食朱草,并非毫無根基之人。我們?nèi)艘宦吠,這些肉芝、朱草,獨(dú)他一人得去,豈是等閑?而且前在東口、軒轅等處,口中業(yè)已露意;兼之林兄前在女兒國又有異夢;

那歧舌通使又聞異人有唐氏大仙之稱,以此看來,此人必是成仙而去。今已數(shù)日,豈有回來之理?我勸林兄不必找了。你就再找兩月,也是枉然!绷种舐犃,雖覺有理;但至親相關(guān),何能歇心?仍是日日尋找。眾水手也小知催過幾十遍,要想回去,無奈林之洋夫妻務(wù)要等唐敖回來,才肯開船。

這日眾水手因等的心焦,大家約齊,來至船中,向林之洋道:“這座大嶺既無人煙,又多猛獸,我們每夜提著器械,輪流巡更,還不放心,何況唐相公一人獨(dú)往?今已去了多日,即不遭猛獸之害,就是餓也餓死了,何能等到今日?我們再不開船,徒然耽擱。趁著順風(fēng)不走,一經(jīng)遇了逆風(fēng),缺了水米,只顧等他一人,大家性命只怕都要送在此處了!北娙苏f之再再,林之洋只管搔首,毫無主意。

呂氏在內(nèi)說道:“你們眾人說的也是。但俺們同唐相公乃骨肉至親,如今不得下落,怎好就走?倘唐相公回來不見船只,豈不送他性命?你們既要回去,俺們也不多耽時日經(jīng)》的作者。,就以今日為始,再等半月,如無消息,任憑開船就是了!北娙藷o可奈何,只得靜靜等候,每日怨聲不絕。林之洋只作不知,仍是日日上山。不知不覺,到了半月之期,眾水手收拾開船。林之洋心猶不死,務(wù)要約了多九公再到山上看看,方肯開船。多九公只得同了上山,各處跑了多時,出了幾身大汗,走的腿腳無力,這才回歸舊路。行了數(shù)里,路過小蓬萊石碑跟前,只見上面有詩一首,寫的龍蛇飛舞,墨跡淋漓,原來是首七言絕句:

逐浪隨波幾度秋,此身幸未付東流。

今朝才到源頭處,豈肯操舟復(fù)出游!

詩后寫著:“某年月日,因返小蓬萊舊館,謝絕世人,特題二十八字。唐敖偶識!

多九公道:“林兄可看見了?老夫久已說過,唐兄必是成仙而去,林兄總不相信。

他的詩句且不必講,你只看他‘謝絕世人’四字,其余可想而知。我們走罷,還去癡心尋找甚么!”回到船上,將詩句寫出,給呂氏諸人看了。林之洋無可奈何,只得含著一把眼淚,聽?wèi){眾人開船。蘭音望著小蓬菜惟有慟哭;婉如、若花也淚落不止。登時揚(yáng)帆往嶺南而來。一路無話。

走有半年之久,于次歲六月到了嶺南。多九公各自交代回去。林之洋同妻女帶著蘭青、若花回家,見了江氏,彼此見禮。眾水手將行李發(fā)來。再細(xì)細(xì)查點(diǎn)唐敖包裹,所有衣履被褥都在行囊之內(nèi),惟筆硯不知去向。林之洋夫婦睹物傷情,好不悲感。江氏問知詳細(xì),也甚嘆息,因說道:“姑娘那邊這兩年不時著人問信,并囑如有回來之期,千萬送個信去,以免懸望!绷诌呇蟛挥X頓足道:“這事教俺怎對妹子!他埋怨還是小事,倘悲慟成病,又送一條性命,這便怎處?”呂氏道:“此時莫若暫且隱瞞。俺們見了姑娘,就說姑爺已上長安,等赴試后,方能回來。如此支吾,且保眼下清靜。俟過幾時,再作商量!绷种蟮溃骸澳闵砩嫌性,不便前去。明日俺去見見妹子,只好權(quán)且扯謊。但妹夫包裹須要藏好,惟恐妹子回來看見,不大穩(wěn)便。”

呂氏道:“剛才蘭音甥女要去見他寄母,明日就便把他帶去!绷种蟮溃

“論理自應(yīng)把他送去;倘他口角不穩(wěn),露出話來,那便怎好?也罷,俺同九公商量,且把蘭音、若花暫寄九公家內(nèi),同他甥女且去作伴,俺們慢慢再議氏久之計。”

當(dāng)時同多九公議定,把蘭音,若花送了過去。二人摸不著頭腦,又不敢違拗,只得暫且住下。喜得多九公把兩個甥女也接來作伴,一名田鳳翾。

一名秦小春,幼年都跟多九公讀書,生得品貌俊禿,詩書滿腹,而且都是一手好針黹,蘭音、若花就使跟著習(xí)學(xué)。好在四人年紀(jì)相仿,每逢閑暇,談?wù)勎哪,倒也消遣。林之洋諄托多九公一切照?yīng);氐郊抑,囑付丈母女兒千萬不可露風(fēng)。

次日,雇了小船,帶了水手,把女兒國聽送銀子發(fā)到船上,向唐家而來。

那唐敖妻子林氏自從得了唐敖降為秀才之信,日日盼望。后來得了家書,才知丈夫雖回嶺南,因郁悶多病,羞歸故鄉(xiāng),已同哥嫂上了海船,飄洋去了。林氏聽了此信,恐丈夫受不慣海面辛苦,不時焦心,常與女兒小山埋怨哥嫂不了;就是唐敏夫婦,也是時常埋怨。不知不覺,過了一年。這日,唐小山因想念父親,悶坐無聊,偶然題了一首思親詩,是七言律詩一首:

夢醒黃梁擊唾壺,不歸故里覓仙都。九皋有路招云鶴。

三匝無枝泣夜烏。松菊荒涼秋月淡,蓬萊縹緲客星孤。

此身雖恨非男子,縮地能尋計可圖。

小山寫完,只見唐敏笑嘻嘻走來,把詩看了,不覺點(diǎn)頭道:“滿腔思親之意,句句流露紙上,不意侄女詩學(xué)近來竟如此大進(jìn)!末句意思雖佳,但茫茫大海,從何尋訪?大約不久也就同你母舅回來了。”小山侍立一旁道:“今日叔父為河滿面笑容?莫非得了父親回來之信么?”唐敏道:“剛才我在學(xué)中見了一道恩詔,乃盛世礦典,自古罕有。欣逢其時,所以不覺歡喜。”小山說:“是何恩詔?莫非太后把天下秀才賞了官職,叔父從此可以作官么?”唐敏笑道:“若把天下秀才都去作官,那教書營生倒沒人作了。你道此詔為何而發(fā)?原來太后因女后為帝。

自古少有:今登極以來,十有余年,屢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萬壽;

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條。至于百官紀(jì)錄,士子廣額,另有恩旨十余條,不在此詔之內(nèi)。此十二條專指婦女而言,真是自古未有曠典。”小山道:“叔父可曾把詔抄來?”唐敏道:“我因這詔有十二條之多,兼之學(xué)中眾友都要爭看,未曾抄來。

喜得逐條我都記得。你且坐了,聽我慢慢細(xì)講:

第一條:太后因孝為人之根本,凡婦女素有孝行,或在家孝敬父母,或出嫁孝敬公姑,如賢聲著于閨閫,令地方官查奏,賜與旌表牌匾。

第二條:太后因‘求悌’二字皆屬人之根本,但世人只知婦女以孝為主,而不言悌;并且自古以來,亦無旌獎。殊不知‘悌’之一字,婦人最關(guān)緊要,其家離合,往往關(guān)系于此,乃萬不可缺的。茍能姒娣相睦,妯娌同心,互相敬愛,彼此箴規(guī),即是克盡悌道,查明亦賜旌獎。

第三條:太后因‘貞節(jié)’二字自古所重,凡婦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節(jié)。

或被污不屈,節(jié)烈可嘉者,俱賜旌表。

第四條:太后因壽為五福之首,凡婦人年屆古稀,家世清白者,賜與壽杖牌匾。

第五條:太后因大內(nèi)宮娥,拋離父母,長處深宮,最為凄涼。今命查明,凡入宮五年者,概行釋放,聽其父母自行擇配;嗣后采選釋放,均以五年為期。其內(nèi)外臣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領(lǐng)回,為之婚配;如無父母親族,即令其主代為擇配。

第六條:太后因貧寒老媼,肩不能擔(dān),手不能提;既無六親之靠,又乏薪水之資,每逢饑寒,坐以待斃,情實(shí)堪傷。今命天下郡縣設(shè)造養(yǎng)媼院。凡婦人四旬以外,衣食無出;或殘病衰頹,貧無所歸者,準(zhǔn)其報名入院,官為養(yǎng)贍,以終其身。

第七條:太后因貧家幼女,或因衣食缺乏,貧不能育;或因疾病纏綿,醫(yī)藥無出;作棄之道旁,即送入尼庵,或賣為女優(yōu)。種種苦況,甚為可憐。

今命郡縣設(shè)造‘育女堂’。凡幼女白襁褓以至十?dāng)?shù)歲者,無論疾病殘廢,如貧不能育,準(zhǔn)其送堂,派令乳母看養(yǎng);有愿領(lǐng)回?fù)狃B(yǎng)者,亦聽其便。其堂內(nèi)所育各女,俟年至二旬,每名酌給妝資,官為婚配。

第八條:太后因婦人一生衣食莫不倚于其夫,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無丈夫衣食可恃,形只影單,饑寒誰恤。今命查勘,凡嫠婦苦志守節(jié),家道貧寒者,無論有無子女,按月酌給薪水之資,以養(yǎng)其身。

第九條:太后因古禮‘女子二十而嫁’。負(fù)寒之家,往往二旬以外,尚未議婚;甚至父母因無力妝奩,貧圖微利,或售為侍妾,或賣為優(yōu)娼,最為可憫。今命查勘,如女年二十,具家實(shí)系貧寒,無打妝奩,不能婚配者,酌給妝奩之資,即行婚配。

第十條:太后因婦人所患各癥,如經(jīng)癸帶下各疾,其癥尚緩;至胎前產(chǎn)后以及難產(chǎn)各癥,不獨(dú)刻不容緩,并且兩命攸關(guān)。故孫真人著《千金方》,特以婦人為首,蓋即《易》基乾坤,《詩》首《關(guān)睢》之義,其事豈容忽略。

無如貧寒之家,一經(jīng)患此,既無延醫(yī)之力,又乏買藥之資,稍為耽延,逐至不救。婦人由此而死者,不知凡幾。亟應(yīng)廣沛殊恩,命天下郡縣延訪名醫(yī),各按地界遠(yuǎn)近,設(shè)立女科;并發(fā)御醫(yī)所進(jìn)經(jīng)驗(yàn)各方,配合藥料,按癥施舍。

第十一條:太后因《內(nèi)則》有‘不涉不撅’之訓(xùn),蓋言婦人不因涉水則不蹇裳,是婦女之體,最直掩密,其尸骸尤不可暴露。倘貧寒之家,婦女歿后,無力置備棺木,令地方官查明,實(shí)系赤貧,給與棺木殯葬;如有暴露道途者,亦即裝殮掩埋。

第十二條:太后因節(jié)孝婦女生前雖得旌表,們歿后遽使泯滅無聞,未免可惜。特沛殊恩,以光泉壤,命各郡縣設(shè)立‘節(jié)孝祠’。凡婦女事關(guān)節(jié)孝,無論生前有無旌表,歿后地方官查明,準(zhǔn)其入祠,春秋二季,官為祭祀。

你道這十二條恩詔可是曠古未有之事么?誰知此詔甫經(jīng)頒發(fā),大后因見蘇蕙織錦回文《璇璣圖》,甚為喜愛,時刻翻閱,竟于八百言中,得詩二百余首,歡喜非常,即親自作了一篇序文。恰好就從這個《璇璣圖》上生出一段新聞,卻是你們閨中千載難逢際遇。你道奇也不奇?”說罷,把序文取了出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回目錄】  【名著專題】  更多有關(guān)鏡花緣 中國古代經(jīng)典名著 的資料

請你點(diǎn)此糾錯或發(fā)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zé)任編輯:Gaoge
隨機(j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