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愛心傷人心
游客本出于好心幫助小海龜,卻導致了小海龜?shù)臑碾y,實際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好心做了壞事的人也不少。
老師出于對學生的負責,苦口婆心的教育,卻讓學生傷透了心;妻子出于對丈夫的關愛,要把丈夫的交際圈了解個遍,卻引起了丈夫的反感;愛心大使本是出于對被資助者負責任,詳細地了解被資助對象的家庭狀況,卻讓受資助者感到了恥辱。究其原因,是我們在奉獻愛心的時候,沒有顧及到受惠者的感受,使得愛心傷了人心。
奉獻愛心也要顧及別人的感受,尊重受惠者尊嚴。
某大學決定對新生中的貧困生進行資助,但名額有限,于是決定讓申請資助的貧困生每個人寫一份材料,進行了一次競選貧困生的演講,最后幾個作評委的老師根據(jù)學生的演講情況,決定把資助名額給誰。本是出于好心,想讓最貧困的學生享受到這筆愛心捐款,但讓他們用自己心靈的傷痛來迎擊別人心靈的苦難,以一種心靈的痛來揭另一個心靈的疤,不管誰獲勝都讓我們感覺到有點像古羅馬的角斗士。
資助不是把恩惠施舍給別人,應該是一種在人格平等的基礎上的幫助。這種幫助要使被幫助者感到的不是尊嚴受到傷害,而是一種溫暖。
某學校轉來一名腿有殘疾的學生,同學們都試圖和他搞好關系,但他從不與任何人往來。一次他在上樓時摔倒在樓梯上,后面的一位女生輕輕地說:“我能扶你起來嗎?”就是這一句“我能扶你起來嗎”改變了他的命運,他與那位女生成為了好朋友,并變得開朗樂觀起來。
“我能扶你起來嗎”是對殘疾同學的尊重,是人格上的平等,幫助者是快樂的,被幫助者也是幸福的。
奉獻愛心也要明白別人的所需,也要講方法,否則,就會好心辦壞事。
游客不了解小海龜真正目的是偵查有沒有危險,此時它所需要的不是把老鷹趕走的幫助。老師教育學生,哪一個不是出于好心,希望學生能夠成材成人,但為什么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出現(xiàn)了越是負責人的老師越是遭到學生的反對。其實,作為老師,我們沒有真正了解學生的所需,便把自己的思想一廂情愿的強加給學生,學生自然是不能接受甚至是強烈反對的。試想,游客如果能夠在遠處關注小海龜,待它發(fā)現(xiàn)危險后,再趕走老鷹,即保護了小海龜,又讓小海龜偵查到了危險情況,這樣小海龜才真要感謝好心的游客呢!我們老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能夠先心平氣和的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再有的放矢的施以教育,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結果呀!
我們奉獻愛心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別人,而不是去傷害別人。既然這樣,老師為什么不能蹲下來看看學生需要什么;妻子為什么不能尊重老公的生活;愛心捐助為什么不能換種方式不去觸及受資助者的心靈痛處。
我們的愛心需要奉獻,卻不能讓愛心傷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