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中的滲透式描寫和議論
《蘇州園林》的表達方法靈巧善變,滲透式描寫和滲透式議論都是其中異常活躍的主要因素。
要使事物的特征得到形象、生動的說明,要使干澀的語言饒有趣味,要使呆板的表達增強變化,說明文采用描寫是必要的。把描寫夾雜在說明中,融化在說明內,即為滲透式描寫。換一句話說,滲透式描寫就是在說明的格式之中滲入了描寫因素,說明與描寫完全融為一體。《蘇州園林》是帶文藝性的說明文,除第五段有描寫語句外,文中難以找到純粹的描寫句子。閱讀此文,又覺得描寫成分甚多。仔細品味,確是文章把描寫融化在說明中,完全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滲透。由于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作者的文筆儼然登高鳥瞰,一覽無遺,像中國畫透視畫法那樣,一應園中景物,大至假山池沼、亭臺廊墻,小至階邊叢草、門框圖案,一一被攝入鏡頭;又仿佛守望一年四季,任何時候的景物,如夏秋季節(jié)“魚戲蓮葉間”的動人情景,時令不同的花樹相繼開放,香飄四時的美好印象,也都一一呈現(xiàn)筆端。加之描寫的語言簡潔、明快,更讓景物的生動形象表現(xiàn)得賞心悅目。如“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足見萬木爭榮之狀;古老的藤蘿枝干“盤曲嶙峋”,開花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越發(fā)烘托出園林的厚重感和繁華氣氛。這些地方,大都遠不是曉暢的工筆描繪,而只是運用描寫方法在說明過程中的稍加點染,卻同樣地使被說明的事物顯得生意盎然,沁人耳目。類似例子,俯拾皆是。
滲透式議論,是指在說明語言中融進議論的元素,滲入議論的成分,它具有潛在性和融合性的特點。運用滲透式議論的說明文、說明段,從頭至尾沒有一句議論,讀文時又感到議論味較濃。這種議論恰恰是隱藏在字句里,融合在文段內,滲透在說明中。《蘇州園林》第三段在介紹蘇州園林的特征后,作者寫了對蘇州園林的主觀感受,并且以游覽者對蘇州園林的主觀感受為佐證。作者此前此后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筑聯(lián)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筑,又以園林建筑印證繪畫原理,畫龍點睛地發(fā)表見解,透過景物表象,找出內在規(guī)律,使人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這樣基于園林和繪畫原理的相通之處進行分析,形成的看法是很能給人啟迪的。諸如此類的分析解說,大大增加了行文的情趣和魅力,一方面豐富了讀者關于園林建筑的知識,一方面則點化了讀者的智慧,陶冶了讀者的心靈。事實上,文章的解析中如此摻入作者的主觀感受,就是在滲入議論的成色,潛入議論的成分。這種議論,與說明是水乳交融的,渾然一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