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
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
博得嫦娥應自問,何緣不使永團圓?
注:詩的主旨是寫離別之情。首聯(lián)寫月光及月的形體;頷聯(lián)寫月下之景;頸聯(lián)寫思念親友之情,表達了作者的孤單感覺;尾聯(lián)歸結(jié)全詩主旨。
此題意在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水平。這也是一道開放題。答案不拘一格:可以從思想內(nèi)容或?qū)懽魈攸c等方面進行評論。要求不宜過高,能說多少就說多少。在評論前應將這三稿逐一加以講解,并充分利用文中其他人物對這首詩的評論。
第一稿只是說月兒美麗而又明亮,可供觀賞,意思淺顯,無余味可尋,“詩人助興”二句確如黛玉所說,措詞不雅。第二稿語言近乎詩,雖用了鋪陳手法,但說來說去,無非是月色很美的意思,黛玉批評它“過于穿鑿”,可謂一語破的。這兩首詩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沒有把自己放到詩中去,其實是為寫詩而寫詩,讀起來難免使人感到淡而寡味。第三稿則不然,它句句寫月,又句句寫離別,最后更在嫦娥的“自問”中融入了作者的孤單無依的感情──這是她自三歲離開了父母到現(xiàn)在十多年間一直蘊積在心頭的感情。有了這種感情,詩中也就有了作者的自我形象,于是望月而生“魄自寒”之念,再看月下之最──“砧敲”“雞唱”“聞笛”“倚欄”,幾乎無一不引起她的故鄉(xiāng)之思和自傷身世的凄涼之意,的確是耐人尋味。眾姐妹說這首詩“新巧有意趣”,決非溢美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