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七下24課《渡者之言》層次劃分及主題思想
[層次劃分]:
全文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從開頭到“命小奚以木簡束書從”)寫作者帶著書童趕路。
這一層交代了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庚寅冬)、地點(小港)、人物(“予”與小奚)、事件(予自欲入蛟川城)。記敘要素,清楚明了。
第二層:(從“時西日沉山”到“而前門已牡下矣”)寫作者不聽“渡者”之言,導致沒能趕在關(guān)城門之前進城的經(jīng)過。
“西日沉山,晚煙縈樹”說明天時已晚,可離城還有“二里許”,時間很緊迫。于是,便有了“問渡者”及“渡者”的奇怪回答:“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笨墒�,作者并沒有因“渡者”答話的奇怪而細加思考,反而“慍為戲”,堅持“趨行”,結(jié)果,“小奚仆,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而前門已牡下矣”。
第三層:(從“予爽然”到文末)寫作者的感悟–––“躁急自敗”。
這一層,作者將自己趕路之事推及到生活中所有類似的事情,揭示出“躁急自敗”,欲速則不達的生活哲理。文中連說兩遍“其猶是也夫”,是為了強調(diào)“躁急自敗”的道理,表達了作者極其懊悔、慚愧,感悟至深的心情。
[主題思想]:
這篇寓言式的散文以自己的一次趕路經(jīng)歷,引發(fā)出“躁急自敗”的哲理,告訴我們,不論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躁,否則“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