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八年級下冊語文

《藤野先生》重點語句解析

[移動版] 作者:高爾基
少的。

2、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shù)脤W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這個比喻的本體是盤著辮子,把學生制帽高高頂起,喻體是形成一座富士山,揭示了這些人既不想剪除辮子又怕外國人嘲笑的心理和效忠滿清王朝的政治傾向,顯示了這些“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庸俗丑陋、腐朽糜爛的精神狀態(tài)。

3、實在標致極了。

“實在”是“的確”的意思,“標致”本義是指相貌、姿態(tài)美麗,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來形容“清國留學生”,便是一種諷刺了,表現(xiàn)他們外表華美,精神空虛的特點。用“實在”修飾“標致”,增強了這一反語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這群頑固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的“遺少”的鄙夷和反感。同時,還以“上野爛漫的櫻花”之美來反襯這群“清國留學生”之丑。如果改為“實在丑極了”,就顯得太直露,失去了嘲諷意味。

4、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這名目。

由東京到仙臺途中見聞的記敘,當然應當力求簡要,百來個字,卻把日暮里寫得很突出:不知怎地,我到現(xiàn)在還記得這名目。

關于這些話,在一些研究分析文章里有著兩種截然相反的理解。有的以為,魯迅“對日暮里,聞其名而憂祖國之衰”,有的以為,魯迅見其名而“產(chǎn)生預感,軍國主義的日本總有一天要沒落,像日落西山”。

我們對兩說都不敢茍同。

“聞其名而憂祖國之衰”,這里所說的由“聞”而“憂”,不是廣泛意義上的憂國憂民,而是有特定的內(nèi)容的;也就是說,由“日暮”之名而想到祖國的處境,以“日暮”比擬“祖國之衰”。當時的祖國誠然是衰弱的,魯迅也誠然為之憂慮,但是,“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青年魯迅,怎么會認為祖國日暮途窮了呢?須知此時他的反清革命的熱情正熾呀!

若說是由此一地名而預感到“軍國主義的日本總有一天要沒落”,那無異是說,魯迅在留日時期已經(jīng)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有所認識,已經(jīng)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fā)展趨勢有所明白。留日時期的魯迅,還沒掌握馬克思主義,怎么會有這種預見?而且,當時日本正是明治維新之后不久,剛剛由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日落西山的征象何曾明顯出現(xiàn)?

在日暮里的地名問題上,我們大可不必去求什么微言大義。魯迅記住了這站名,我的蠡測是:在以“日出之國”名世的國度里,竟有“日暮”的

查看更多藤野先生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