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詩文常以楊柳為春的一種主要題材。寫春景曰“萬樹垂楊”,寫春色曰“陌頭楊柳”,或竟稱春天為“柳條春”。我以為這并非僅為楊柳當(dāng)春抽條的原故,實(shí)因其樹有一種特殊的姿態(tài),與和平美麗的春光十分調(diào)和的原故。這種特殊的姿態(tài)便是“下垂”。不然,當(dāng)春發(fā)芽的樹木不知凡幾,何以專讓柳條作春的主人呢 ? 只為別的樹木都憑仗春的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記自己的根本。其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 。
[ 注 ] ①楊柳:泛指柳樹。古人因楊樹之實(shí)也成白絮飛散,故常以“楊”稱“柳”,楊、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稱“垂楊”。
( 文章發(fā)表于 1935 年。有刪改 )
18 .積極向上是令人贊賞的,作者卻覺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惡,這矛盾嗎 ? 為什么 ?(4 分 )
19 .“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楊!闭埜鶕(jù)文意對這句話加以闡釋。 (4 分 )
20 .文章對牡丹等花木的稱呼大多用第三人稱,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卻有兩處用了第二人稱,這樣寫有何作用 ? 請賞析。 (4 分 )
21 .請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現(xiàn)這一主旨時(shí),行文上有何特點(diǎn) ? 請賞析。 (6 分 )
五、 (18 分 )
18 .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對“向上”,他認(rèn)為“向上原是好的”。 (2 分 ) 作者厭惡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惡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 (2 分 )
19 .“春的神意”與“和平美麗的春光”是一致的,蘊(yùn)含著生機(jī)勃發(fā)、和諧、親切的精神。 (2 分 ) 垂楊的姿態(tài)是“下垂”的,不像別的樹木貪婪苛取,忘記“根本”。這與春的精神“十分調(diào)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2 分 )
20 .改用第二人稱,將批判對象擬人化,形成一種面對面的質(zhì)問之勢,使作者的態(tài)度更為鮮明, (2 分 ) 便于直接抒發(fā)作者對那些名貴花木強(qiáng)烈的厭惡之情。 (2 分 )
21 ,本文通過贊美楊柳“賤”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質(zhì),體現(xiàn)了作者在處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觀念。 (2 分 ) 行文婉轉(zhuǎn)曲折,自然舒展。 (2 分 ) 結(jié)合原文賞析; (2 分 )
以上四題,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五、(21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 題。( 江西卷)
秋光里的黃金樹
這里就正是秋天。
它輝煌的告別儀式正在山野間、河谷里轟轟烈烈地展開: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分熱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蔫憔悴呢,它說“我管那些?”說完,就在闊野間放肆地躺下來,凝視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
??? 那樣一種專注,一派寧靜;
??? 它不驕不躁,卻洋溢著平穩(wěn)的熱烈;
??? 它不想不怨,卻透出了包容一切的凄涼。
??? 在這輝煌的儀式中,它開始奢侈,它有了一種本能的發(fā)自生命本體的揮霍欲。一夜之間就把全部流動著嫩綠汁液的葉子鑄成金幣,揮撒,或者掛滿樹枝,叮當(dāng)作響,擲地有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