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
【課文故事】
《詩經(jīng)》與取名
瓊瑤的書為什么能夠暢銷數(shù)十年,不是我想要討論的問題。我只是想指出一個事實,瓊瑤的作品從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吸取了豐富的文學(xué)及其它營養(yǎng)。比如前面列舉到的歌曲,其實是瓊瑤改寫《詩經(jīng)》的一首詩《蒹葭》(音:jianjia)。其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宛在水中央……”該詩一共有三段。
瓊瑤受到《詩經(jīng)》的強(qiáng)烈影響,許多小說的名字都借用了詩句,如《在水一方》。其它的書名或直借或意會,比如《心有千千結(jié)》、《幾度夕煙紅》、《青青河邊草》、《匆匆太匆匆》、《煙雨朦朦》、《一廉幽夢》。其作品的凄美元素與《詩經(jīng)》的委婉纏綿風(fēng)格有割不斷的聯(lián)系。估計瓊瑤一定是非常熱愛《詩經(jīng)》的,所以,她連自己的筆名也是取自《詩經(jīng)》中的一首篇名為《木瓜》的詩:“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課文正解】
一詠三嘆故園情
有窮兵黷武,就有征夫淚,就有故園情,《采薇》就是一首在一詠三嘆中盡顯故園情的詩歌,它通過對薇草生長過程的描寫,表現(xiàn)了古代征人從離鄉(xiāng)出征到回家的艱苦歷程和內(nèi)心傷痛,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詩歌從第一章到第三章,重復(fù)著“采薇采薇”的動作,道出了士兵們對夢魘一樣無休無止的戰(zhàn)爭的厭惡之情。薇是一種野菜,又名野豌豆。士兵們遠(yuǎn)征在外,吃不上糧食,只能以此充饑,因此,薇成了他們艱苦生活的寫照。至于薇的“作”、“柔”、“剛”的生長變化過程,既是他們漫長無期的戰(zhàn)爭歲月的真實記錄,也是他們對故園無限思念的見證。
詩歌從第一章到第三章,一詠三嘆,發(fā)出了“曰歸曰歸”質(zhì)問,將領(lǐng)們?yōu)榱税参繎?zhàn)士們,曾一次次又一次地許諾,你們很快可以回家了,然而“曰歸曰歸”,過了一年又一年,春去冬來,薇草采了又長,長了又采,他們回家夢卻依然遙遙無期,悵恨綿綿。
最后,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作結(jié),樂景襯哀,哀景寫樂,將“往日離家出征,楊柳輕柔,隨風(fēng)而舞,柳絮飄飄,漫天翻轉(zhuǎn),而如今返回故鄉(xiāng),雪花飛揚,細(xì)雨綿綿”的情景和心境融為一體,抒發(fā)了征人的“依依”故鄉(xiāng)情,“霏霏”故園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