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 > 一冊

正反解讀高中課文系列——《沁園春·長沙》

[移動版] 作者:505565700

正反解讀高中課文系列——《沁園春·長沙》

在文人的眼里,秋天往往是悲傷的意象,如“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等,但它并非文學(xué)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總有人推陳出心,打破窠臼,唱出時代的最強音,如唐代的劉禹錫,用一曲《秋詞》唱出了昂揚的秋之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近代的毛澤東,用一曲《沁園春•長沙》抒發(fā)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壯志豪情,可謂氣勢蓬勃,響徹寰宇!

《沁園春·長沙》

【課文故事】

是一個反“手”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抵重慶,參加國共和談。期間,陪都各界輪流邀請毛澤東演講,文藝界知名人士亦籌辦了一次講演會,地點在黃家埡口中蘇文化協(xié)會內(nèi)。毛澤東妙語連珠,談了他對國共和談的看法,激起一陣陣?yán)坐Q般的掌聲。講演中間,有人向毛澤東提了一個很尖銳又很不好回答的問題:“假如此次和談失敗,國共再度開戰(zhàn),毛先生有無信心戰(zhàn)勝蔣先生?”和談和談,顧名思義只能談“和”,怎么好談“戰(zhàn)”!說不好,會被扣上一頂“破壞和談”的帽子! 

毛澤東巧妙地回答說:“先生講的只是一種假設(shè),這個問題不大好說,總之我們也作過最壞打算。至于我和蔣先生嘛,蔣先生的‘蔣’字,乃是將軍的‘將’字頭上加了一棵草,他不過是一位草頭將軍而已。”提問者又問:“那么,毛先生的‘毛’字,又該作如何解釋呢?”毛澤東朗朗答道:“我這個‘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腳的毛,而是一個反‘手’,反手即反掌,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數(shù)中國民眾意愿和利益的共產(chǎn)黨,要戰(zhàn)勝代表少數(shù)人利益的國民黨,易如反掌!”此言一出,全場掌聲雷動。  

毛澤東趣事兩則  

1957年,毛澤東在寫給《詩刊》的一封信中,將“貽誤青年”的“貽”誤寫為“遺”。這封信的手跡發(fā)表后,北大一位學(xué)生寫信給毛澤東,直言指出“遺誤青年的“遺”應(yīng)為“貽”。毛澤東欣然接受這個意見,并專門給《詩刊》編輯部打招呼,請予更正。  

1941年6月3日,雷電交加,雷電劈死了一個縣長,這婦女就借題大罵:“咋不叫這雷劈死毛澤東呢!”基層干部們立即抓了這婦女,并聲稱要槍斃她。消息傳到毛主席耳里,毛主席立即約見這位婦女,問明原因。該婦女聲淚俱下,陳述了緣由:公糧任務(wù)太重,又逢3年旱災(zāi),交了公糧,已顆粒無存。主席得悉后,非但沒有責(zé)怪她、報復(fù)她,臨行時,還讓通訊員把自己的口糧和自養(yǎng)的一頭奶羊送給了她,以解燃眉之急。接著,黨中央決定,減征公糧,開展大生產(chǎn)運動,自力更生,豐衣足食! 

【課文正解】  

便引詩情到碧霄  

在文人的眼里,秋天往往是悲傷的意象,如“秋風(fēng)蕭瑟天氣涼”“萬里悲秋常作客”“秋風(fēng)秋雨愁煞人”等,但它并非文學(xué)永恒的主題,從古到今總有人推陳出心,打破窠臼,唱出時代的最強音,如唐代的劉禹錫,用一曲《秋詞》唱出了昂揚的秋之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近代的毛澤東,用一曲《沁園春·長沙》抒發(fā)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的壯志豪情,可謂氣勢蓬勃,響徹寰宇!  

登高望遠歷來是文人雅士和卓爾不群之人覽物抒情,慷慨言志的最佳情感出口,一切關(guān)于生活的艱辛、社會的憂患、天地的巨變都會隨之噴薄而出,一瀉千里。如曹操東臨碣石,高歌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的胸懷天地萬物的雄心壯志;陳子昂登上幽州臺,將萬端感慨化成“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千古名句;杜甫登高吟唱“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感時運之不濟,嘆人生之苦短。而毛澤東的“獨立寒秋”卻開天辟地,獨具匠心,給讀者以傲立群雄的壯美! 

單看他的一個“獨”字,不僅高屋建瓴,而且如電影特寫鏡頭般將詩人自己佇立橘子洲頭,看“大江東去”的傲岸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出來,也將我們引入到了一幅壯美的秋天畫卷中?梢,這里的“獨”,不是“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寂寞,不是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無病呻吟,不是杜甫的“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落寞,而是詩人浩然之氣的萌發(fā),豪情壯志的發(fā)軔。    

因此,與古人的登高望遠相比,其境界更為開闊,氣勢更為恢宏,哲理更為厚重,達到了美與力的最佳融合! 

王國維說:“物皆著我之色彩。”因此,融情入景,景為我用,成了毛澤東描繪秋天美景的拿手好戲。他用墨如金,僅一個“看”字,如統(tǒng)領(lǐng)三軍的元帥,為讀者勾畫了一幅層林盡染、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的“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秋天畫卷,熱烈而生機勃勃,傳達給了讀者一種樂觀、昂揚奮進的情緒。接著,水到渠成地將“有我之境”化為“無我之境”,將天地萬物視為無物,以“唯我獨尊”“舍我其誰”的豪邁氣概叩問蒼穹,發(fā)出了“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時代主旋律! 

撫今朝,憶往昔,接踵而來,詩人用一“攜”字將自己從壯美的秋景中拉回到如火如荼的社會現(xiàn)實中,高度概括了自己與志同道合者們的崢嶸歲月,并用一“恰”字引出了六個短句:“恰同學(xué)少年,風(fēng)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進而隨著情感的越來越激越,順理成章地迸發(fā)出了一句驚天動地、振聾發(fā)聵的強音:“糞土當(dāng)年萬戶侯”!讓人豪情滿懷的是,戛然而止中,詞人豪邁的氣概,磅礴的氣勢,博大的胸懷已昭然若揭,光照千秋!  

而更給人“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快感的則是詞的結(jié)尾,一句“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不但呼天應(yīng)地,而且照應(yīng)了上片的叩問,他似乎在向世人宣告:能主天下沉浮者,唯那些“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dāng)擊水三千里”的英雄豪杰和青年才俊! 

查看更多沁園春 長沙資料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