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蠟燭有心還惜別”,從寫作手法看,與“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西洲曲》有異曲同工之妙。
閱讀下面一首作子1929年的《黃鸝》詩,完成12—13題。
一掠顏色飛上樹。
“看,一只黃鸝!”有人說。
翹著尾尖,它不作聲。
艷異照亮了濃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等侯它唱,我們靜著望,
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
沖破濃密,化一朵彩云;
它飛了,不見了,沒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
12.對這首自由體詩文的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
A. 第一節(jié)首句寫黃鸝疾飛而來,第三句則寫黃鸝默立于樹,前者繪色,后者繪形。
B. 第一節(jié)第二句寫黃鸝的到來激起的驚喜和歡愉,盼望它能“艷異照亮了濃密”。
C. 第二節(jié)前四句寫歡樂又在瞬間逝去的惆悵,構(gòu)成感情上的反差。
D. 兩節(jié)詩各自的末句盡管用語相同,但前一句是寫充實感,后一句卻是失落感。
13.關(guān)子這首詩的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
A. 詩人表露出了在牢籠般的時代歡樂僅僅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更為持久的還是痛苦的情懷。
B. 詩中的復(fù)疊,不是一般的感情升華,而是感情的逆轉(zhuǎn),這是手法的獨到之處。
C. 動與靜的結(jié)合,形與神的交融,實與虛的轉(zhuǎn)化都鮮活地點染出了瞬間的情景變化。
D. 詩人以黃鸝自比,不但能“沖破濃密”,而且能“照亮了濃密”,這既是一種渴求,也是一種自信。
三、(21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段文字,完成14—16題。
我在年輕時期也曾做過許多夢,后來大半忘卻了,但自己也不以為可惜。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未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的時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卻,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現(xiàn)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
14.文中的“夢”的含義正確的一項 ( )
A.尋求真理的種種理想 B.對國家民族抱有美好的憧憬
C.青年時代救國救民的理想 D.喻指對前途的打算
15.既然回憶“夢”使人寂寞,為什么又“偏苦于不能全忘卻”?理解正確的一項( )
A. 當年那救國救民壯志,雖未實現(xiàn)。但到底令人欣慰,不免常回想起來。
B. 用“苦于不能全忘卻”來反襯當年寂寞的經(jīng)歷實在刻骨銘心。
C. 雖想擺脫當年理想破滅的痛苦惆悵,但實在難于擺脫。
D. 當年的“夢”雖然破滅了,回想起來,仍令人痛苦惆悵,但救國救民的愿望,是強烈而不能忘卻的。
16.這節(jié)文字的中心是 ( )
A.具體說明《吶喊》成書的原因
B.總括地寫《吶喊》的創(chuàng)作緣由
C.敘述自己年輕時所做的“夢”
D.自己被回憶所牽扯著的痛苦、惆悵
閱讀下文,并做17—20題。
生命的金字塔
我們仰望祖國的萬里長城或埃及的金字塔,不僅會產(chǎn)生一種思古的幽情,而且會被它雄偉的氣勢、巨大的神圣的形象所激動、所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