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閱讀理解周練之現(xiàn)代文閱讀文學(xué)類文本專練(八)
四十三、
喬 良
東亞細亞的腹地,一派空曠遼遠,觸目驚心的蒼黃。連那條從巴顏喀拉的山巖間奪路而來的大河,也暴烈地流瀉著一川黏稠的黃色!這就是高原。黃土高原。
渾黃的天地間,走來一個黃皮膚的老者?床磺逅拿婵祝牪磺逅穆曇,只有那被黃土染成褐色的長髯在被太陽噴成紫色的浮塵中飄拂……老者身后,逶迤著長長、長長一列只在身體的隱秘處裹著獸皮的男人和女人。
一棵巨大的柏樹,便在這人群中生下根來。所有黃皮膚的男人女人和他們的后人,都把這巨樹喚作軒轅柏。它的根須像無數(shù)手指摳進黃土,扎向地心,用力合抱住整個兒的高原。
始皇帝橫掃六合的戰(zhàn)車,漢高祖豪唱大風(fēng)的猛士,倚在駝峰上西出陽關(guān)的商旅,打著呼哨、渾身酒氣的成吉思汗的鐵騎,和五千年的歲月一道,從這金子樣的高原上驕傲地走過去,走過去,直到……
暮云垂落下來,低矮的天地盡頭,走來一個小小的黑點。一個軍人。
他站在一架沖溝縱橫、褶皺斑駁的山梁上。殘陽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黃。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賞著自己的皮膚。金黃的暉光從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樣的顏色。他想,我的膚色和高原一樣。
豪邁的西風(fēng)從長空颯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褲角同時低唱起喑啞而粗獷的古歌。剎那間,他獲得了人與天地自然,與遙遠的初民時代那種無縫無隙的交合。是一種虛空又充實,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覺。
他不禁微微一笑。然而,只一笑,那難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漸漸塞滿胸壑的,是無邊的冷漠,莫名的蒼涼。竟然沒有一只飛鳥,竟然沒有一叢綠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這冷漠、這蒼涼不僅僅屬于我,還屬于遺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長史。
畏懼盜寇的商賈們拋離了駝隊踩出的絲綢古道。面對異族的武夫們丟棄了千里烽燧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擁著玉輦?cè)A蓋,偏安向豐盈又富庶的南方。那叫人柔腸寸斷的杏花春雨呵,竟把炎黃子民們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歷史,卻在某個迷茫的黃昏,被埋進深深的黃土。
他感到胸口有一團東西被揪得發(fā)疼。他想喊。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對著蒼茫的穹窿嘶喊:
難道華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進了始皇陵兵馬俑的行列?
沒有風(fēng)。沒有聲息。高原沉默著。
一塊沒有精壯和血性漢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他想起了他那些戴著立體聲耳機、抱著六弦琴橫穿斑馬線的兄弟們。他們?nèi)忌項l瘦長,臉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絲瓜。他們要去參加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家庭舞會了吧?他們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們憂郁的歌聲真動人。但,他們只從銀幕上見過高原和黃土。他們不知道紫外線直射進皮膚和毛孔時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黃土堆成的高原上埋著的古中國。
可那才是中國,那才叫中國。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國。真正的中國是閃著絲綢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長城,開鑿出運河,創(chuàng)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同化了一支支異族入侵者的中國。
真正的中國是一條好漢。這裸著青筋、露著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條好漢。
他想,我也該是這樣的漢子。
他想,有了這樣的男子漢,高原,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會死去。因為軒轅柏在這里扎著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莖。
這個人,這個軍人,就是我。
18.請簡要分析文中“軒轅柏”的象征意義。(6分)
19.“是一種虛空又充實,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覺!弊髡咄瑫r將三組反義詞語用來描寫這種感覺,從整體上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樣的感覺?
(4分)
20.怎樣理解文章結(jié)尾句“這個人,這個軍人,就是我”中的“我”?(4分)
2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殘陽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黃”,他為自己有著與“金子樣的高原”同樣的顏色而自豪,他為做一個中國人而驕傲。
B.“他”站在黃土高原上,看到“竟然沒有一只飛鳥,竟然沒有一叢綠草”,深感植被破壞嚴(yán)重,內(nèi)心無比冷漠,蒼涼。
C.豐盈富庶的南方,柔腸寸斷的杏花雨象征了溫柔安逸、沒有血性的土地,消磨了一代代中國人慷慨悲歌之氣,積極進取之心。
D.“他”想呼喊,僅僅因為現(xiàn)代人的蒼白無知,壓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所以他的大聲吶喊是希望喚回高原的血性來。
E.全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凜然傲氣中又滲透著無限的歷史蒼涼感,如同一幅黃昏時分的畫卷,述說著遙遠的歷史又翹首期待著美好的明天。
四十三、18.①軒轅柏是黃土高原血脈的象征,有了它,黃土高原才會成為“金子樣的高原”。(3分)
②軒轅柏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基,有了它,炎黃子孫才能夠生生不息,代代繁衍。(3分)
19.①是一種既驕傲又傷感的感覺。(2分)②是因為高原的雄渾,民族歷史的厚重。(2分)
20.文中的“他”是虛指,是千千萬萬有民族歷史責(zé)任感的中國人的代表,是中國有血性的精壯的漢子。(4分)
[gd=5]21.BD(B項:與破壞植被無關(guān)。作者用景物的荒涼襯托人物內(nèi)心的荒涼冷寞。D項:概括不全面。還因為歷代統(tǒng)治者的懦弱昏庸,尚且偷安。4分,答對一項得2分)
四十四、
四十五、
侯建臣
①有時候走在街上,總想哼一種調(diào)子。不管是什么調(diào)子,也不管跑調(diào)不跑調(diào),就是很隨便地哼,很投入地哼,哼著哼著,就發(fā)現(xiàn)原來那調(diào)子一直是和自己的腳步合拍的。哼著哼著,也就發(fā)現(xiàn)那調(diào)子原來也和自己的心跳聲是合著拍的。
②其實慢慢地發(fā)現(xiàn),我們有時在干活的時候,有時在沉思的時候,有時在痛苦的時候,有時在快活的時候,總會有意無意地哼一哼。哼一種老調(diào)或者哼一種新調(diào)或者就順著我們的心跳哼一種不是調(diào)的調(diào)。那調(diào)要是讓別人聽了實在難聽極了,而我們那時覺得是那么動聽。
③那是真的動聽,是全身感到舒暢的動聽。那一刻就覺得是天底下沒有什么比那種調(diào)子更讓人覺得動聽的了。而且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人不管是煩惱的時候也好痛苦的時候也好,只要一哼起一種屬于自己的調(diào)子,就會慢慢地變得開朗,眼前的路也就開闊起來。
④我曾經(jīng)好多次見過父親一個人一邊干著活,一邊隨意地哼著,父親是一個木工,他一般戴著一頂很破的帽子,帽沿兒朝一邊歪著,在帽子下面插著一支鉛筆,他一邊揮動鑿子鑿著木頭,一邊哼著調(diào)子。他在最光下的影子量得十分生動。父親的調(diào)子是那種很粗放的調(diào)子。我也曾經(jīng)多次見過母親一邊收拾著家一邊哼著,母親哼得很細很細,被人聽到了她就會不自然地笑笑。等人走了她就又開始哼了。其實那時我們的家是很困難的。父親和母親身上的擔(dān)子也很重,可他們卻會不時地哼出他們心底的旋律來,父親和母親都是這個世界上很一般的人,但在他們一邊干活一邊哼歌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很美很美,他們是在從心底燦爛他們的人生,他們是在用心歌唱他們所正在過著的生活。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時候見到的父親和母親一邊哼著歌一邊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動不已。很難想象一個能夠很隨意地從心底哼出歌的人會不熱愛生活,會厭倦人世。
⑤記得很小的時候。一個人天黑的時候要從一個很遠的地方回家,因為路遠,而且還要經(jīng)過一塊墳地,所以就很害怕?偢杏X有什么東西就跟在自己的后面。于是在心里一遍一遍地說我是大人,好像是要告訴誰似的。但這一招并不起作用,因為自己的心里很清楚并不是一個大人。就哼起了歌,哼得很響,在黑夜的曠野里就只能聽到自己的歌了。那一刻似乎自己真的大了,那段路也在不知不覺中就走完了。
⑥在走那段路的時候,哼歌讓我給自己創(chuàng)造了自信,使我從容地走過了一段本來就應(yīng)該是很艱難的路。我就想父親和母親在哼歌的時候是不是也在為自己創(chuàng)造自信呢?在繁雜的生活面前他們肯定也會感到壓力和沉重。但哼著哼著,那些東西就顯得很輕很輕了。我曾經(jīng)問過他們,母親沒說話只是笑著,而父親則是在沉思什么的樣子,他們要回答的一切就在他們的笑容里和沉思著的眸子里了。
⑦生活就是這樣,父親和母親用他們心中的旋律使沉重的生活變得輕松起來了,倘若他們整日愁眉苦臉,很難想象我們當(dāng)時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生活有時是一場大型交響樂,但生活有時又是很單純的二胡獨奏;生活有時是激越的,但大多數(shù)時間則是小河一樣靜靜地流著。誰想讓生活永遠澎湃著激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現(xiàn)實的。而流動著的生活更能讓人品出生活的真味。也更能讓人陶醉其中。
⑧樂于給自己的生命配樂,起碼說明我們還是很看重我們的生命,說明我們的生命還有值得我們?yōu)榇硕上氯サ臇|西。我們也就會活得有滋有味。而給自己的生命配了樂,我們的生命本身也就有了色彩,有了旋律,有讓我們走下去的信心和勇氣。
⑨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
18.作者在文中說:“在文中說:生活就是這樣”。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寫出這句話的具體含義。(4分)
19.第④段中,“很多年后,我一想到小時候見到的父親和母親一邊哼歌一邊干活的情景,就忍不住在心中感動不已!睘槭裁矗扛鶕(jù)文意,簡要回答。(4分)
20.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回答下列問題。(6分)
①從“樂于給自己的生活配樂”,要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3分)
②“父親和母親都是這個世界上很一般的人。”然而作者為什么“覺得他們很美很美”?(3分)
21.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文章的最后一句:“人需要的又是什么呢?”作者以此句作結(jié),顯得意味深長,事實上作者已在文中作了回答:人需要的不是物質(zhì),而是精神。
B.作者很善于描寫人物,文中不僅寫出了父母親哼歌各自的特點,而且寫自己走黑路回家,也十分傳神,讓人讀了如臨其境,感同身受。
C.作者回憶自己小時候一個人走夜路的情景,是為了與前面寫父母的情景形成對照,并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
D.這篇散文融記事、寫人于一體,熔議論、抒情為一爐,情感真摯,語言華麗,尤其是文中多處運用了排比句,使得文章也像配了樂似的有了旋律。
E.文章第四段畫線中連用了五個“一邊”,其中第三個“一邊”出現(xiàn)在對父親的肖像描寫中,很傳神地表現(xiàn)了“父親”作為一個木工的職業(yè)形象;另外四個“一邊”突出了父親在勞動中自然則然地哼著“隨意”的調(diào)子,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父親對生活的熱愛。
四十五、18.人在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壓力,只要有信心和勇氣,就能戰(zhàn)勝它們,使沉重的生活變得輕快起來。(4分,意思概括對即可)
19.父親和母親“一邊干活,一邊哼歌”,不僅使他們的人生變得“燦爛”也給整個家庭帶來了快樂、自信。(4分,結(jié)合下文進行概括)
20.①看重生命、熱愛生命。(3分)
②因為他們即使在一種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也依然熱愛生活,用哼歌的方式使他們的人生變得絢爛多彩(或用心來歌唱他們所正在過著的生活)(3分)
21.BE(A“人需要的不是物質(zhì)”錯,C“形成對照”錯,D“語言華麗”應(yīng)為“質(zhì)樸、平淡”)(答對一項得2分,答對兩項得4分,答案超過兩項的,本題不得分)
四十六、
張和平
山巖上的樹根挺立于懸崖一側(cè),與山野和頭頂?shù)那嗨赡秊橐蛔鹆Φ乃芟瘛?/P>
緊抓著苔滑的崖壁,把力擠進山巖,去探索生命的源頭,為頭頂?shù)木G色汲取營養(yǎng),然后目睹古銅色的虬枝突進蒼穹,挺向藍天。
你本屬于一片沃土,可以分享花香和歡樂,因立志太高,便注定了此生的孤獨和磨難,注定終生與清貧為伴。
在風(fēng)與雨的交錯處,你抓住屬于自己的機遇,拼命汲取營養(yǎng),然后把希望寄托于自己的心頭。
于是在磨難中,你畸形地生長,扭動的軀體便是你奮斗的足跡。
即使在詩意瘋長的季節(jié),詩人留戀的也是你頭頂?shù)那嗨桑辉氲饺淌芄陋氾柦?jīng)風(fēng)霜的你。
你靜靜地思考著,默默忍受著命運的安排。
面對幽深的峽谷,你已別無選擇,惟有拼命地生長。用智慧和力量去熔化山巖,頑強且韌勁十足地去開墾堅硬的土地。
村頭老榆樹的根深深懂得,自己千絲萬縷的血肉之軀正養(yǎng)育著一個古老的村莊。
于是,你盤根錯節(jié),編織出一部古遠的傳奇。
你的依戀也是黃土地的依戀。而默默無聞的土地又有何等情懷。你將氣管點化成血管,把黃土地的愛戀傾訴給那些盼歸的心,那些頑皮的孩子便是你的第一個聽眾。
樹成了村莊古老神圣的旗幟,你便是村莊悠久的化石。
鄉(xiāng)親們在你哺養(yǎng)的大樹下歡歌狂舞,祭祖祈禱,或私定終身,尋情約會,你無私地奉獻出自己裸露的軀體,顯示出博大的胸懷。
展覽室里的根立于文雅的紅地毯上。
此時,你被扒光了皮,甚至擠掉最后一絲血液。然后在你的傷疤處涂上一層漆,默默地向人們昭示著什么。
這是一種畸形欲望,你出賣了靈魂,將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屬于自己,甚至連姿態(tài)都屈從于設(shè)計者的意志。
你不再擁有賴以生存的山巖、泥土。盡管陽光異常充沛且溫度適宜,你只能望著窗外的綠色,感嘆失去的一切。
人們或?qū)δ闫奉^論足;?qū)⒛愎笆洲D(zhuǎn)送,或牟取暴利,你成了人們的一種玩物。
終于,你忍受不起百般的折磨,發(fā)出了痛苦的呻吟,但隨之被無情地拋進了熊熊燃燒的爐火。
18.(1)文章第一部分劃線的句子中“命運的安排”指的是什么?
(2)如何理解第二部分中劃線句子“樹成了村莊古老神圣的旗幟,你便是村莊悠久的化石”的含義?(4分)
19.你認(rèn)為本文在結(jié)構(gòu)上最突然的特點是什么?作者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20.(1)山崖上的樹根、村頭老榆樹的樹根與展覽室里的樹根各有什么樣的特點?請各用兩個詞語來概括一下。(3分)
(2)綜合全文看,作者通過對根的神韻的描寫,表達了怎樣的人生思考?請用簡明的語言敘述你的看法。(3分)
21.下面對本文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這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在詩意的描繪中融入了作者對根的神韻的贊美,表達了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B.文章以第二人稱“你”的形式,將根擬人化,視作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賦予了根各種感情的體驗,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
C.文章通過對山崖上的樹根、村頭老榆樹的樹根的描寫,將寫景、抒情、說理巧妙地融為一體,突出了根的神韻。
D.文章的三個部分言簡意豐,通過不同角度的觀察與描寫表現(xiàn)了根的神韻,語言深刻蘊藉,主旨含而不露,令人回味。
E.文章第三部分借根“出賣了靈魂,將一生都交付出去,不再屬于自己,甚至連姿態(tài)都屈從于設(shè)計者的意志”,對根的屈服提出了委婉的批評。
四十六、
19.分層并列(或并列式結(jié)構(gòu)),作用是使文章層次清楚,結(jié)構(gòu)清楚。
20.(1)①頑強與堅韌 ②無私與博大 ③痛苦與堅貞(意思接近可以得分,但不可偏離太遠或概括不全)(2)①人生應(yīng)該默默奉獻,(或不求名利與關(guān)注;甘于寂寞等)勇于進取(堅持奮斗),不屈服于命運(堅忍不撥),不畏艱難。②要心底無私,胸懷博大,樂于奉獻(或無私付出,寬厚包容,甘于奉獻等),熱愛古土。③要保持操守(堅持高貴品格或崇高氣節(jié)),不屈服于外在壓力,為了堅持人格(或生命)的尊嚴(yán),寧可失去生命。(這三個方面分別對應(yīng)三個部分,缺一方面扣1分)
本題要扣住“人生思索”,圍繞樹根答不給分,應(yīng)該體現(xiàn)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寫法,著重在作者的理性思考。只要基本靠近答案即可給分,不必強求一致。
21.C、E(C項沒有說理,E項沒有批評的意思,所謂“你改變了”等等實際上是人們用外力強加給樹根的改變,不是根本身的改變)
四十七、
肖復(fù)興
來上海許多次,沒有去岳陽路看過一次普希金的銅像。忙或懶,都是托詞,只能說對普希金缺乏虔誠。似乎對比南京路、淮海路,這里可去可不去。
這次來上海,住在復(fù)興中路,與岳陽路只一步之遙。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銅像盡收眼底。大概是緣分,非讓我在這個美好而難忘的季節(jié)與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許多普希金明麗的詩句,春水一般蕩漾。
其實,大多上海人對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從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過是沒有生命的雕像,身旁的水泥電桿一樣。提起他來,絕不會有決斗的刺激,甚至說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詩。
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于是,人們繞過他,到前面不遠的靜安寺買時髦的衣裝,到旁邊的教育會堂舞廳跳舞,到身后的水果攤、酒吧間捧幾只時令水果或高腳酒杯……
當(dāng)晚,我和朋友去拜謁普希金。天氣很好,4月底的上海不冷不燥,夜風(fēng)吹送著溫馨。銅像四周竟然了無一人,散步的、談情說愛的,都不愿到這里來。月光如水,清冷地灑在普希金的頭項。由于石砌的底座過高,普希金的頭像顯得有些小而看不清楚。我想更不會有癡情又耐心的人抬酸了脖頸,如我們一樣仰視普希金那一雙憂郁的眼神了。
教育會堂舞廳中正音樂四起,爵士鼓、打擊樂響得驚心動魄。紅男綠女出出進進,纏綿得像糖稀軟成一團,偏偏沒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難過。我想起曾經(jīng)去過的莫斯科阿爾巴特街的普希金故居。在普希金廣場的普希金銅像旁,即便是飄飛著雪花或細雨的日子里,那里也會有人憑吊。那一年我去時正淅淅瀝瀝下著霏霏雨絲,故居前,銅像下,依然擺滿鮮花,花朵上沾滿雨珠宛若凄清的淚水,甚至有人在悄悄背誦著普希金的詩句,那詩句便也如同沾上雨珠無比溫馨濕潤,讓人沉浸在一種遠比現(xiàn)實美好的詩的意境之中。
而這一夜晚,沒有雨絲、沒有鮮花,普希金銅像下,只有我和朋友倆人。普希金只屬于我們。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這里,除了幾位老人打拳,幾個小孩玩耍,沒有人注意普希金。銅像孤零零地站在格外燦爛的陽光下。
朋友告訴我: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毀于日本侵略者的戰(zhàn)火中,第二尊毀于我們自己的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銅像屹立在那里半個多世紀(jì)安然無恙,我們的普希金銅像卻在短短時間之內(nèi)連遭兩次劫難。
在普希金銅像附近住著一位現(xiàn)今仍在世的老翻譯家,一輩子專事翻譯普希金、萊蒙托夫的詩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親眼目睹普希金的銅像是如何被紅衛(wèi)兵用繩子拉倒,內(nèi)心的震動不亞于一場地震。曾有人勸他搬家,避免觸目傷懷,老人卻一直堅持住在普希金的身旁,相看兩不厭,度過他的殘燭晚年。
老翻譯家或許能給這尊孤獨的普希金些許安慰?許多人淡忘了許多往事,忘記當(dāng)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將美好的事物毀壞掉,當(dāng)然便不會珍惜美好的失而復(fù)得。年輕人早把那些悲慘的歷史當(dāng)成金庸或瓊瑤的故事書,怎么會涌動老翻譯家那般刻骨銘心的思緒?據(jù)說殘酷的沙皇讀了普希金的詩還曾講過這樣的話:“謝謝普希金,為了他的詩感發(fā)善良的感情!”而我們卻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拋在寂寞的街頭。
有幾人能如老翻譯家那樣理解普希金呢?過去只成了一頁輕輕揭去的日歷,眼前難以抵擋春日的誘惑,誰還愿意去在凜冽風(fēng)雪中洗滌自己的靈魂呢?
離開上海的那天上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來到普希金的銅像旁。陽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綴滿普希金的臉龐。真好,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獨,身旁的石凳上正坐著一個外鄉(xiāng)人。我為遇到知音而興奮,跑過去一看,失望透項。他手中拿著一架微型計算機正在算賬,孜孜砣砣,很投入。大概是在大上海的瘋狂采購有些入不敷出,他的額頭滲出細細的汗珠。
我們又來到普希金像的正面,心一下子被貓咬一般難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樣中,偏偏“金”字被黃粉筆涂滿。莫非只識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嗎?
著普希金,普希金也望著我們。
17.作者每次到上海,要去的是南京路與淮海路,可去可不去的是普希金的銅像,為什么?(4分)
①
②
18.“我很替普希金難過”,這難過應(yīng)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6分)
①
②
19.“我們靜靜地坐在普希金的石凳上,什么話也說不出來”,根據(jù)全文,如果說出來,應(yīng)該是什么話?(4分)
答:
20.下面是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中說“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從本質(zhì)意義上理解,不是普希金離人們太遙遠了,而是人們更多地追求物欲,離普希金太遙遠了。
B.普希金廣場即便是雪花飛飄,也有人去憑吊,而四月的上海,陽光燦爛,卻沒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這說明人的精神境界不一樣。
C.除了幾位老人打拳,幾個孩子玩耍,沒有人注意普希金。作者寫這幾句話時,內(nèi)心充滿了對打拳老人和玩耍孩子的不滿。
D.“年輕人早把那些悲慘的歷史當(dāng)成金庸或瓊瑤的故事書”,也就是說,作者的話中有這
E.文章通過“我”對普希金的拜謁以及“我”的感受,寫出了有些人因更多地追求物質(zhì)享受和自我快樂,而導(dǎo)致精神的荒漠。
四十七、
②因為普希金銅像那里只有孤獨,冷清,沒有生命,無刺激,一句話,它不能提供物質(zhì)與精神的愉悅。
18.①沒有人來拜謁,沒有人瞻仰,沒有鮮花,沒有崇敬
②這里的一些人有的只是冷漠,有的只是自我的物質(zhì)的需求,普希金的人格以及他所擁有的人類的一種精神在此蕩然無存。
19.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席卷下的中國,我們不該冷落了普希金,而應(yīng)該用普希金的精神洗滌自己的靈魂。
20.C、D(C根據(jù)全文,作者并非對幾個打拳的老人和玩耍的孩子不滿,而是對人們冷漠普希金的失望、痛心;D是年輕人自己把那些悲慘的歷史當(dāng)成金庸或瓊瑤的故事書看,金庸和瓊瑤對青年的成長不負有責(zé)任)
四十八、
費 振鐘
這樣的村莊,已經(jīng)不多了。它們的日漸消失,幾乎必然。無論人們再怎樣刻意保護,還是敵不過時間的力量。當(dāng)然,古老的村莊現(xiàn)在在江、浙、皖還有幾座,但是它與周圍的一切顯然已失去了時代的聯(lián)系。它的存在,只有一種標(biāo)本的意味。它陳列在那兒,每一塊磚瓦,每一塊石頭,甚至每一棵樹,都表達了某種靜止和停滯的含義。
沿著蘭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達郭洞村。村莊周圍有石頭壘成的圍墻,出入村莊需要通過一道石門,這是村莊設(shè)置的關(guān)隘,不僅說明村莊在過去為了安全而壁壘森嚴(yán),而且說明村莊封閉式的生活特性。村莊與外界的關(guān)聯(lián)是隱藏的,采用一種不敞開的保守姿態(tài),過著自足的生活。掩藏村莊的還有圍墻外繁茂的樹木。這些樹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們對村莊長年累月的遮蔽,使村莊更加隱秘在一種古老氛圍之中。這是某種具有審美性和理想的烏托邦式的遮蔽,它讓我們想起當(dāng)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環(huán)合,泉水夾帶著野花流過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門與外面世界交通,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嗎?難怪這個村莊又叫做郭洞村,所謂“洞在青溪何處邊”,外面的人要想走進村莊,莫非亦要打探哪兒才有幽密的通道?
不過,我們走進村莊毫無困難,而村莊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風(fēng)格的民居,大多白墻青瓦。高高筆直的風(fēng)火墻,連成一片,隔斷了村莊上面的天空,下面則是狹窄的巷道,巷道連接了村莊每一座門戶。由于這些門戶總是長久關(guān)閉著,巷道便空虛而冷寂,因此在村莊我們能夠看到“屋舍儼然”,卻不能看到“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生活情景。人們囿居在高墻和重門后面,這樣一來,村莊無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質(zhì)。于是,我們只好將眼光流連在村莊的外表形式上。我們的手指指著白墻上面各種形狀的漏窗,還有鑲嵌在一座座門樓上的磚雕,以及無數(shù)的鏤花木刻,我們完全明白了,所有這些無一不是通過能工巧匠的機杼之心,在鄉(xiāng)民們封閉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態(tài)度外面裝飾了一層“藝術(shù)”。從而借了這精致典雅的形式,來蘊藉他們自己緊閉的生活理想。也許,我們就這樣不經(jīng)意地走進了村莊的本質(zhì)。
實際上,自從這里成為外來者觀看之地,村莊的功能就日漸萎縮了,它不再具有生活價值,而成為觀賞對象。似乎這一二百年的精雕細作,全為了今天觀看和欣賞的需要。甚至連村莊自身也愿意將村莊當(dāng)作一件古舊的藝術(shù)品,連同隱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態(tài)度,一起博得一種叫做“文化”的評價和青睞。因此,它不會主動拒絕外來者的進入,這不僅說明它與“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與它那幽閉的本質(zhì)產(chǎn)生了矛盾。因此,我們最后將看到,人在這樣的村莊中,已不像往昔那樣被隱藏,而是退出了村莊之外。沒有氣息,沒有生活表情,沒有人的日常活動,村莊就蛻變成空殼和廢墟。這時候,村莊正好以“文化”的名義,命名為“原始生態(tài)村”。外來者為了一種“文化”而來,他們長驅(qū)直入,到處探頭探腦,然后帶著饜足的心情,回到現(xiàn)代世界中打幾個文化飽嗝。
只有那個春天的早晨,村莊上空,開始飄落微雨,通往村莊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農(nóng)民,牽扯了他惟一的那條耕牛走向村外時,身后留下了一串濕漉漉的蹄聲,村莊才真實得讓我們多一點感動。
(選自2001年第9期《散文》,略有改動)
18.從全文看,(1)為什么說那些古老村莊的存在,“只有一種標(biāo)本的意味”?(2分)
(2)第三段末提到的“村莊的本質(zhì)”指什么?(2分)
19.作者認(rèn)為郭洞村與“桃花源”比,有哪些相同與不同?(6分)
相同點:
不同點:
20.聯(lián)系全文看,本文以“古村的雨”為題,以“古村微雨圖”結(jié)尾,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21.下面對本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A.作者深知古村的消失是歷史的必然,又深為古村的封閉保守而痛惜,也對外來的“文化”觀賞者表示了強烈的反感。
B.郭洞村周圍有繁茂的樹本,作者對其描寫雖著墨不多,卻表現(xiàn)出了古村的某種審美韻味,渲染了古老的氛圍,又暗示了希望的生機。
C.郭洞村的民居很有藝術(shù)特色,但作者卻不喜歡那些精致典雅的制作,認(rèn)為它破壞了古村樸素的本色,裝飾了保守的內(nèi)心。
D.結(jié)尾處作者用淡淡的筆墨勾勒了一幅古村微雨圖,以雨中石子路上呱嗒呱嗒的蹄聲,反襯了古村春晨的寧靜。
E.作者寫“蓑衣”而不是雨衣、“老農(nóng)”而不是小伙兒、“惟一的耕!倍皇且蝗号!攘葞坠P,寫出了古村悠悠的意韻。
四十八、18.①它失去了活力,只是過去村莊的空殼。(2分)
②緊閉的生活理想(或“封閉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閉”)(2分)
19.(6分)
相同點:古木環(huán)合,泉水夾著野花流過去,只有一道小門與外面的世界交通。(或: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不同點:人們囿居在高墻和重門后面,巷道便空虛而冷寂,不能看到“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生活情景。郭洞村自愿做一件古舊的藝術(shù)品,博得一種叫做“文化”的評價和青睞;“桃花源”沒有。
20.(“村莊就蛻變成空殼和廢墟”微風(fēng)中,古村的本色令作者感動)表達了對古村變化的委婉批評,對古村原來風(fēng)貌的喜愛。(4分)
21.D E(4分)[/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