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案 > 教育資源 > 高二教案

韓軍《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實錄(名師)

[移動版] 佚名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實錄(名師)

本文授課教師:韓軍

師:哪位同學說說蘇軾?

生:蘇軾是宋代詞人。

生:蘇軾是八大家。

師:應該說是八大家之一。哪八大家?說說。

生:蘇洵、蘇轍……

生(插話):歐陽修、王安石……

生(插話):韓愈、柳宗元、曾鞏。

師:他們是什么方面的八大家?

生:文學。

師:當然是文學方面,他們應該是散文方面的八大家。

師:他們誰是唐代,誰是宋代?

生:韓愈、柳宗元是唐代,剩下的是宋代。

師:回答不錯。

師:《念奴嬌·赤壁懷古》,看看“念奴嬌”和“赤壁懷古”,哪個是題目?

生:“赤壁懷古”是題目。。

師:題目和詞牌,哪個與內容相關?

生:題目與內容相關。

師:看看注釋,這首詩是蘇軾在什么境況下寫的?

生:這首詞是蘇軾貶官為黃州(現(xiàn)在湖北省黃岡縣)團練副使時游赤壁時所作。

師:也就是說,是蘇軾在人生的得意還是在失意時所作?

生:失意時。

師:請一個同學把全詞讀一下。

(一生讀)

師:讀的非常流暢?墒怯袀字讀錯了。

生:“羽扇綸巾”的“綸(guān)”,他讀成lún了。

師:另外,我提點意見,還應該讀出點氣勢。(示范第一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故意說)這一句的意思是――滾滾的長江水一直向東流去,大浪淘洗盡了千百年來江水中的風流人物。

生:不對吧?

師:怎么不對?

生:“浪”應該是比喻吧?

師:比喻什么?

生:比喻時光。

師:對了。這里不能把浪解釋為江水中大浪,應該是時光。你還知道用水比喻時光的句子嗎?比如孔子曾經(jīng)說過的,“子在川上曰……

生:“子在川上曰,逝如斯夫”。

師:蘇軾劈頭一句,非常有氣勢。江,直接用一個“大”字來修飾,有一種橫空而來的磅礴氣勢。

這句,很少有人能夠比,能夠寫得出來。蘇軾只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蘇軾,我們就想起這句“大江東去”。

如此的氣勢、如此的磅礴,讓我想起了李白的一句,寫黃河的,―――

生:“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師:二者是一樣的,都是大氣磅礴的。蘇軾和李白都不是“人”,我是說,他們不是凡人。他們都是“仙”。

生:李白叫詩仙。

師:李白或者叫謫仙,天上下凡的。蘇軾叫坡仙。只有仙人才能寫出如此超凡脫俗、鳥瞰大地.。

這兩句似乎很熟悉,(唱),“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學生響起了掌聲。)

生:是《三國演義》的插曲。

師:是片頭曲。這段歌詞就在小說《三國演義》的開篇。大家看看,這兩句,跟蘇軾這兩句幾乎完全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大江東去”,“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樣不一樣?

生:一樣!

師:一樣呀,好,那么,咱們就用《三國演義》的這兩句來代替、來改寫蘇軾這兩句吧,看看行不行。把“風流人物”換成“英雄人物”,大學覺得可以不可以?

生:可以!

師:你說說,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

生:“風流人物”就是“英雄人物”,都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

師:大家是否同意他的意見。

生:同意!

師:我不同意!我覺得,如果“風流人物”就等同于“英雄人物”,那么,蘇軾何必不干脆用作“英雄人物”呢。

生:可能出于音律考慮吧!

師:讀一讀,“英雄”和“風流”,分別是幾聲?

生:都是一聲和二聲。

師:音律上一樣,蘇軾就是不用“英雄”!一定有原因。

生:“風流人物”與“英雄人物”就是不一樣.!

師:反正就是不一樣。(生笑)

(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于“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接著往下看)

師:“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里已經(jīng)把前三個小句子具體化了,怎么具體化的?分別看看。

生:“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生:“千古”這里具像化為“三國”,

生:“風流人物”這里具像化為“周郎”。

師:如果說,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里就是……

生:是小場景、近景了,如同鏡頭拉近了。

師:“故壘”是“舊戰(zhàn)場”,“赤壁”就不是周瑜跟曹操打仗時的那個赤壁了。那個“赤壁”在哪里?

生:在湖北蒲圻。

師:那么,也就是說,蘇軾游覽的不是真赤壁。不是真赤壁,蘇軾還懷想什么古人呀,這不有點做偽嗎?不對,實際上,蘇軾是知道他所游覽不是真正的赤壁的,“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說明“是人們說”,不是“我以為”。

師:大家再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

生:不能,“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師:“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大家再想想,人名與地名相提并論,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別意義嗎?赤壁在赤壁之戰(zhàn)之前聞名嗎?不聞名。

生:赤壁是因為周瑜才聞名的。

師:反過來說呢?

生: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zhàn),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師:非常好。那么,“赤壁”是一種什么景觀呢?接下來就進行具體描寫了。我們一起來讀、背。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師:大家考慮,這三句分別是從什么角度來寫的?譬如,“亂石穿空”是從形角度寫的,寫出了石頭那種奇形怪狀,那種參差交錯。只有這樣來寫石頭,才能寫出戰(zhàn)場的景觀特點。

生:“驚濤拍岸”是從聲音的角度來寫。

師:“驚”的繁體字怎么寫?只有知道繁體字才知道這個“驚”的意義,這里是“驚馬”的意思,如驚馬一樣的波濤,拍擊著岸邊,非常兇猛,非常暴烈,翻江倒海,這是一江怒濤。

考慮,這兩句分別從什么視角來寫的。

生:“亂石穿空”是仰視,“驚濤拍岸”是俯視。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而“卷起千堆雪”是往深處寫,寫顏色。

穿空、驚馬一樣的波濤、浪花如雪,都是往極處寫!

這樣,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俺啾凇惫艖(zhàn)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的畫面就形成了。

所以,緊接著一句――“江山如畫”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一時多少豪杰”是對下闋寫人的開啟。

“如畫的江山”是一個舞臺,是風流人物活動的一個舞臺,在某種程度上,是如畫的江山蘊育、塑造了風流人物。“一時”,指的當然是三國這段時期,而下片就集中筆墨描繪周瑜。

上片描繪了一種雄奇壯麗的景觀,下片主要塑造的是周瑜這個人。

我們還是把上片一起來背誦一下。要讀了豪情,讀出氣勢。

(接著)再試著朗讀、背誦下片。

師:試著修改一下原詞,“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我們能否把“公瑾”換成“周郎”,能否把“初嫁”換成“出嫁”。

生:不能換。公瑾是字,這里帶著尊敬的態(tài)度去寫。

生:而且再用“周郎”就與前面重復了。

生:初嫁,是剛剛出嫁,而“出嫁”則沒有這種剛出嫁的意思。

師:有句話,新婚新婚燕爾!這里就突出強調小喬的年輕,剛剛嫁給周瑜,周瑜還在度蜜月呢!

(學生笑)

師:如果用“出嫁”,那就體現(xiàn)不出是小喬,而是老喬了。(學生更笑得歡)可是,我要告訴大家,這里,蘇軾是真的“錯”了,在指揮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小喬并不是剛剛嫁給周瑜,而是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赤壁之戰(zhàn)是建安十三年發(fā)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已經(jīng)真的不是小喬,的確是老喬了。

生:。。▽W生驚訝)

師:大家主要考慮一下,此處,蘇軾恐怕不是真的不知道小喬已經(jīng)嫁給周瑜十年了,那么,蘇軾為什么非得那樣寫不可呢?

生:是不是還是強調周瑜仍然沉浸在熱戀當中。

(學生大笑)

師:情感如火,十年依然,十年不減。(學生還笑)―――這種理解,貼近但是不準確。

其實,蘇軾這里是故意為錯,有意如此去寫。大家是否忘了開頭我提的4個字,為什么蘇軾偏偏用“風流人物”,而不用“英雄人物”。

生:我知道了。“風流人物”就是跟美女與英雄有關,是用美女來陪襯英雄吧,說明周瑜是特別懂得情感的,是懂得愛情的。

(有學生又笑)

師:這就對!

師:在蘇軾心目中,只會沖沖殺殺的,不能算作“風流人物”,“風流人物”須得有兒女情長。正如剛才同學所說,懂得感情,懂得愛情,他不僅僅是勇武有力“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如果說,美女陪襯英雄,也不能說錯。

所以,蘇軾這里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zhàn),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己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

“英雄人物”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勇頑強、剛毅果決、堅忍不拔,那樣一種豪氣,一種氣概。就如同詞中四字寫英雄氣概英雄氣概。

生:“雄姿英發(fā)”。

師:是。“雄姿英發(fā)”描寫的又是風流人物的另一面,即英雄氣概的一面。

那么“羽扇綸巾”說的是“風流人物”的哪一面呢?“羽扇綸巾”實際不是武將的裝扮,而是文臣的裝扮。

生:是不是說周瑜有文采的一面?

師:說正是!這里表面上寫周瑜的外在裝扮,其實以此來寫周瑜智慧與聰明的一面。

如果說,前面兩句“雄姿英發(fā)”和“小喬初嫁了”,寫周瑜既有剛,又有柔的話,那么,后面兩句,“雄姿英發(fā)”與“羽扇綸巾”,就是寫周瑜什么呢?

生:既能武,又能文。

師:好。同學們,這樣,我們就已經(jīng)把“風流人物”解釋清楚了。蘇軾心目中所敬仰、所向往的,就是要做周瑜那樣的剛柔相濟、文武雙全“風流人物”!

大家再拓展開想想,我們在哪里,還曾經(jīng)學過“風流人物”?

生:在初中,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里面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大家想想,毛澤東詩詞里的“風流人物”,能不能這樣理解?

給大家一段時間,回憶一下毛澤東的原詞,認真對比二者提到的“風流人物”是否一樣。其實,這就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大家可以試一試,不怕說錯,只要認真思考,大膽發(fā)言。

(約兩分鐘后,有學生舉手)

生:“風流人物”,都不能解釋成一般理解中的“英雄人物”,那樣解釋,都是一種簡單化。

毛詞中的“風流人物”,當然不能等同于蘇軾詞中的“風流人物”,毛澤東的詞中的“風流人物”有一定的政治意義,是指才能出眾、品格超群、對歷史發(fā)展有巨大影響的杰出人物。毛澤東在詞中也一一列舉歷史上的“唐宗宋祖,略輸文采”“成吉思漢,只識彎弓射大雕”,說他們夠不上“風流人物”,也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是“武”有余而“文”不足,只有武略,而缺少文韜。所以,毛澤東才說“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師:老師非常同意你的見地!

師:接下來,蘇軾仍然圍繞著周瑜進行細致描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如果說前面幾句屬于正面描寫的的話,那么,這一句就應當屬于……

生:是側面描寫。用“檣櫓灰飛煙滅”來襯托他的指揮藝術。

師:這么說,這句還有襯托對比啦?

生:“談笑間”與“檣櫓灰飛煙滅”就是對比。前面十分輕松,跟玩似地,后面就出現(xiàn)了那么強烈的效果。

師:跟大家的討論,很長見識。

(我突然想到一個決定:剩下的下面幾句話,就交給大家自己討論辨析。)

(下面的幾句是“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還有剛才的“檣櫓灰飛煙滅”,存在著爭論,我把學術界的一些?爭論的觀點公布給大家。我提醒大家認真思考,擇善而從,能夠展開交鋒和爭論。

第一,由于版本不同,“檣櫓”有的版本作“強虜”。這兩個詞,你覺得哪個更好?

第二,“故國神游”,“神游者”是誰?周瑜還是蘇軾?

第三,“多情應笑我”,這句怎么理解?存在兩種理解:

一種理解是,“應笑我多情”,即蘇軾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華老大的時候,還懷想什么“風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說,是蘇軾“多情”。

第二種理解是,“多情應笑”后面應當是逗號,“我”應當歸屬下面,形成“我早生華發(fā)”!岸嗲椤睂嶋H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

第四、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首先討論,“檣櫓”好,還是“強虜”好。)

生:我覺得“強虜”好,強調了人的強大,恰好與“灰飛煙滅”形成一種強烈的效果,敵人非常強大,但是,在周瑜的鎮(zhèn)定自若的指揮下,強大的敵人“灰飛煙滅”,變成了煙云。

生:我也同意用“強虜”好,直接寫了人的強大,并且“檣櫓”這個詞太不自然,太小了,“檣櫓”不是代指艦船嗎?讓人想不到人,想不到全副武裝,想不到鎧甲,想不到精銳武器之類的。

生:我不同意,“檣櫓”更巧妙,更含蓄。大家都知道,文章的用詞,直接好呢,還是含蓄好?當然還是含蓄更好。檣櫓,這里不應該只指艦船,更應當指曹操的所有八十萬水軍。檣櫓,更能夠體現(xiàn)曹軍的“水軍”的特點。檣櫓,更可以讓我們想起曹操的武裝,就如同現(xiàn)在的什么驅逐艦、巡洋艦、魚雷艇之類的……

(學生笑)  生:那時候,哪有什么驅逐艦、巡洋艦呀!

生:(還是剛才那位同學)我只是比方,反正看到“檣櫓”二字,更含蓄,更讓我們想到水軍,想到曹操的艦艇等各種全副武裝的武器。

師:讓我發(fā)表意見,我更傾向于用“檣櫓”,理由就是剛才這位同學說的,體現(xiàn)“水戰(zhàn)”特點,又含蓄,而“強虜”過分直白了。(仍有同學表示不同意)

不同意的同學也好,我不主張,同學們輕易改變自己已經(jīng)深思熟慮的觀點。如果你不滿意,請把你的意見寫成文字,寫在周記本上,一邊是“檣櫓派別”,一邊是“強虜派別”,呀,請別誤會,我不是說你們是“強虜”呀!(同學們大笑)

(接下來,討論“神游者”和“多情者”。請發(fā)言)

生:我覺得,還是同意課本上的解釋!吧裼握摺睉斒翘K軾,蘇軾從上片的來到大江邊,描寫長江的景觀,“亂石穿空”什么的,然后又懷想英雄豪杰,懷想風流人物,也就是懷想周瑜,想做周瑜那樣的風流人物。這些,都是蘇軾在“神游”吧。就是蘇軾的精神在這個舊戰(zhàn)場上巡游。

師:你同意課本上注釋中“故國”二字就是“舊戰(zhàn)場”的意思。

生:是。

師:同學們,這里關鍵是“故國”二字怎么解釋,如果當成“曾經(jīng)的故土”講呢,那么,這里顯然不是蘇軾的“曾經(jīng)的故土”,而只能是周瑜曾經(jīng)領兵打仗的地方。

生:老師說得正是。我不同意課本上的解釋。我同意把“神游人”理解成周瑜。因為,這里的“故國”只能是周瑜的故土,不是蘇軾的故土。

師:可是你還講不通呀,如果是“神游者”是周瑜的話,周瑜死去了,怎么神游呀?

生:(學生有點急)是周瑜的靈魂嘛!蘇軾是假設周瑜死后還有靈魂。蘇軾是假設如果周瑜的神靈還在舊戰(zhàn)場上的話,知道蘇軾在懷想他,那么蘇軾就想,周瑜會笑他,并且,“多情”二字正好扣合著前面“風流人物”,周瑜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

師:這樣說來,你把第三個問題也回答了,你認為“多情人”是周瑜,是“多情人”周瑜笑蘇軾。你再具體談。

生:我是這樣想的,“多情自古傷離別”,“多情”就是“多情人”,是名詞。如果理解成“應笑我多情”,那么,就是蘇軾“多情”,“多情”就是動詞了。

師:他非常有見地。很新鮮。你的意思是蘇軾的“多情”二字與柳永的“多情”二字是一個意思,都是“多情人”的意思。

聯(lián)系柳永詞來理解,可貴。如果“神游人”是蘇軾的話,那么,他就不會寫成“故國”了,而是寫成“古國”,“古國”才能是“舊戰(zhàn)場”。而“故國”一般應解釋成“故土”“故鄉(xiāng)”,或者引申解釋成“故地”,即曾經(jīng)到過的地方。此地是周瑜的“故地”而非蘇軾的“故地”。

生:老師,你同意把“神游人”解釋成周瑜?

師:不是下結論的時候,而且最好別輕易下結論。何況大人們還沒有一個定論,學術界的爭論還在繼續(xù)。我覺得,你們爭論是有益的,說的都有些道理。

我只是傾向于把“神游者”理解成周瑜。我的道理,從句逗得出的。我看過一個資料,有人查閱了統(tǒng)計了幾百首《念奴嬌》詞,當然是不同人寫的,這兩句的句逗90%都是前四后五式,就是上句是四字,下句是五字。只有一首例外,是前五后四式。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人在填寫《念奴嬌》詞時,在這里是用前四后五式。

我還有一個逆向的推法。就是,即使句逗按照前五后四式,“多情應笑我”讀成“應笑我多情”,太牽強,理解起來別扭,不自在。

我的看法,只能是我的看法,希望你們繼續(xù)思考爭論下去,可以寫成小論文,題目就是《“神游者”是誰?》《談談“多情”與“神游”》。

繼續(xù)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句,也有兩種解釋,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善于自我解脫,自解自慰,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有些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生:我同意第一種。

師:具體說。

生:我是從整個詩的格調來理解的。全詩比較格調比較昂揚向上。

生:我也同意。蘇軾還是比較積極的。

師:沒有不同意見?都同意蘇軾比較達觀的說法。

如果談我個人的意見,我個人覺得,兩方面都得顧及到才好,不能過分強調哪一方面。不是老師折衷。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jīng)47歲了,他被貶謫到黃州,游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深深感到特別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yè)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jīng)名垂青史,已經(jīng)立下赫赫戰(zhàn)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肯定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

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并沒有真的消極,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所有的風流人物都已經(jīng)隨著歷史的潮水而被滌蕩了,即使周瑜這樣的人物不也是“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于執(zhí)著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脫,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

下面我們一起背誦全詩。

響起背誦的聲音。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