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反思

《登上地球之巔》教學反思7則

[移動版] 潔舲

范例一

縱觀我此次教學,有如下幾點不如人意:

1、課堂限制過多,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第一次在八班教學時,我設計了讓學生自由展示,不限內(nèi)容,不限形式,結果亂哄哄一片,展示內(nèi)容毫無章程,不過十五分鐘左右,學生已無話可說(當時本是下午上課,學生也昏昏欲睡,課堂也受一些影響)。第二次上課,根據(jù)課堂情況,我將展示內(nèi)容調(diào)整為分版塊展示,我拋出問題,由學生解答,提問中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結果課堂上卻呈現(xiàn)出沉悶的狀況,完全成了老師主導的一場戲,過多的框架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和活動,問答式讓學生放不開手腳,如同一個個提線木偶一般進行著拙笨的演出。反思我的教學中,課堂限制過多,似乎仍沿襲了以往的教學模式,師問生答,由師主導了整個課堂,做一些重復勞動,毫無效率,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2、展示形式單一,教學設計不夠合理。

如何以形式多樣的展示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一超四有效模式成敗的關鍵,而本節(jié)課中依然存在展示形式單一的問題。整堂課基本就是每組一個代表回答問題,其他人只是充當觀眾看客的角色,思想游離于教學之外。究其原因還在于沒有提高學生展示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激勵過少,沒有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內(nèi)在驅動力。同時教學環(huán)節(jié)設置不夠科學合理,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文本內(nèi)涵。今后自己在設計教學時還得更多的精研教材,琢磨教法,完善教學環(huán)節(jié)。

3、課堂缺失了語文味,教師語言不簡潔。

本節(jié)課中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沒有深入地品讀語句,且課堂讀得很少,缺少語文味。語文課的中的是語言文字的欣賞和學習,我應就文本細讀,抓住關鍵詞和嘗試朗讀使學生仔細領會言語內(nèi)在精細之處,細細品味積累文學作品的語言。同時課堂上老師說的太多,啰嗦的言語令課堂失色,語言太隨意,這些本就是一個語文老師最大的忌諱,必須重視,平時多錘煉語言。

范例二

聽了同事們的真知灼見后,我反思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地方需要改進:

一、解放思想,把課堂還給學生。

給學生一個舞臺,他將還你一份精彩。 “一超四有效”模式正是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還給學生,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臺,讓課堂真正服務于學生。超前學習時,老師在給出具體學習指導后就應學會放手,讓學生自由選擇展示內(nèi)容和展示形式。我們總過度擔心學生不會學,怕他們學習的不充分,總是越俎代庖,預設種種框架反而束縛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做的是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展示機會!拔业恼n堂我做主”,從學生的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出哪些是他已知的,那些是他不明白的,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將學生的原有狀況作為自己教學設計的出發(fā)點和依據(jù),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在學生遇到閱讀障礙的時候或者學生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教師再及時地加以引導,激勵學生去認知、去探究、去思考。我們教師只需要做一根小小的火柴,去點亮學生心中的明燈,讓學生自己照亮自己,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二、放開束縛,為學生創(chuàng)造施展身手的環(huán)境。

我們的課堂上,常常是老師預設的內(nèi)容太多,學生生成的東西不多,有時還為了老師的預設,犧牲了學生的生成,這很明顯有些本末倒置了。教師在課堂上應為學生提供思維和展示自我的空間。就像石老師說的,不妨讓學生走上講臺,當一回小老師。對于超前學習中學生可以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就由學生來講。我覺得師生角色的相互轉換,有利于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值得一試。同時設置“質疑臺”,讓學生說疑惑提難點,比一比誰有一雙火眼金睛,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看一看誰是智多星,最能幫同學解惑答疑。還可以進行“風采展示”背佳作賞美文等等活動,這樣其主動性、積極性等內(nèi)在動力得以充分發(fā)揮,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三、深化方法指導,活潑有序地進行展示活動。

我們要交給學生的不能是“魚”,而要是“漁”。道理雖然簡單,做好卻不容易。就象我今天的課堂只是按照事先設計的來進行,課堂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教師自己,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沒有自己的情感體驗,也沒有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要想讓學生課堂展示活潑有序、精彩紛呈,不可能一蹴而就,關鍵在于方法的指導和習慣的養(yǎng)成。超前學習中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所學情況,必須保障超前學習的有效,才能為展示奠定基礎。對于大家都會的完全可以不講,可以有所側重的進行展示,不必面面俱到。

展示時一步步培養(yǎng),先要求學生不舉手自由發(fā)言,會什么說什么;再繼續(xù)要求簡單的(如字詞解釋、作者介紹等)由每組的3、4號發(fā)言,有難度的可由 1、2號發(fā)言;更進一步要求遇到同一問題如有類似或相反的看法時應主動爭辯,有理有據(jù);再有可以說自己讀到的類似的文章或書籍,進行佳作推薦。質疑時可以是有疑而問或是有意質疑(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提給大家,共同思考)。這個培養(yǎng)是需要一定過程的,可以預期其艱難和曲折,但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陽光燦爛的一天。當然我的思考還很粗淺,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

四、由單兵作戰(zhàn)到團隊合作。

師常問“哪位同學來說一下這個問題”,不自覺的將學生框定在個人實力的展示上,而我們提倡的小組合作效果似乎不明顯。為使學生的超前學習落到實處,同時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一超四有效模式實踐初期,我們就提出“捆綁式” 的評價方法。在實踐課堂上也應體現(xiàn)出小組交流的成果,不要只流于形式。換種說法“哪一組來談談看法”,從“哪個人”到“哪一組”,看似兩個字的差別實際是思想的變化。換種問法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精神,匯聚眾人智慧,成就學生。

請每組在回答問題時先加上一句“我們組的意見是……”,先從形式上要求,久而久之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增強小組的凝聚力。如有不同看法可以互相補充說明,鼓勵不同見解,提倡創(chuàng)意性思考,“我們組有兩種/三種看法,分別請他們說明……”

五、堅持語文教學的根本

不論那一種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驗都必須堅守語文的根本,即語言文字的學習和運用。千萬莫讓形式架空了語文味,聽說讀寫,感知品悟,寫作提升必不可少。老師一定要精心備課,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爭取堂堂是精品,課課可而觀摩。

總而言之,一超四有效的教學模式的實踐完善任重而道遠,眼前關鍵是要把大問題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一個一個地深入地去分析,然后去解決它們。我們堅持不斷地反思研究實踐,努力成就心中的那份教育夢。

范例三

第一次磨課,給我如下啟示:

1、過渡要自然

教學過程中從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設置承上啟下的語句,讓學生有自然而然的感受,沒有突兀、跳躍的波動,使學生聽講更專注。但我的整堂課節(jié)奏很快,缺少一些必要的過渡,給人硬碰硬的感覺,板塊與板塊之間很生硬。宋校長也幫我指明了道路:要預設學生的回答,抓住學生的回答自然過渡。

用這個方法,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1)由珠穆朗瑪峰圖片引到對珠峰的介紹;(2)由課題中的“地球之巔”指珠穆朗瑪峰,珠穆朗瑪峰也叫“埃非勒士峰”,英國“埃非勒士委員會的組織者曾說過這樣的一段話,從而引出英國人的話;(3從英國人的話引出登山的困難。通過針對性的過渡,在評課時,有老師評價我的課教學過程很流暢,老師問題的鋪設自然。 2、

語文味

第一次上課時,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沒有深入地品讀語句,缺少語文味。第二次上課時,我注意了文本細讀,抓住關鍵詞和嘗試朗讀使學生仔細領會言語內(nèi)在精細之處,細細品味文學作品語言的節(jié)奏與肌理。 3、

語言要簡潔課堂上,學生是主體。這個道理我也知道,但在平時的課上,不知不覺中自己講得很多。陳老師告訴我“自己的話要少,越少越好”,我也特意地注意了,針對學生的回答,我只是稍加歸納,絕不要重復,少一些哆嗦的話。但第二次課上下來,自己的話還不夠簡潔,以后要重視起來了。

范例四

我認為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思路比較清晰,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足之處在于:我讓學生找在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英雄的精神時對學生引導的不夠,學生提取課文內(nèi)容的要點不夠準確,有的說:“一整段都說明了英雄的某一種精神”。我認為應該引導學生讓他說準確,可以到某一句話,甚至是某一詞語。還有在講文章寫法時,我有些過急,沒有很好的去傾聽學生的看法,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使學生被動的接受,沒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讓學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會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不是填鴨式的灌輸者。我還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做好語文教學工作

范例五

新課標非常注重對學生整體感知文章能力的培養(yǎng)。訓練學生速讀的能力,對學生的一生都是有幫助的。同時,能夠抓住關鍵內(nèi)容,進行有詳略地復述,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而本文無疑是進行這方面訓練的好材料。 語言學習講究積累。本文的景物描寫很成功,故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積累和模仿很有益處。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體會登山隊員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和高貴精神,對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范例六《登上地球之巔》的課后反思

1960年5月,英勇的中國登山健兒發(fā)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從珠穆朗瑪峰北坡成功登頂,書寫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紀錄。這篇課文,以時間為序,記敘了四位勇士攀登珠穆朗瑪峰巔的經(jīng)過,贊美了登山運動員們赤誠的愛國之心,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崇高的獻身精神。我在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時,重點考慮了以下問題:一、如何導入。我以《珠穆朗瑪》這首歌曲、欣賞珠穆朗瑪峰的圖片及參與登山活動的三名英雄的照片導入新課,把字詞教學環(huán)節(jié)放在其后,探究課,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能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是閱讀教學的基礎。思來想去,我決定在課前設置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解決字詞問題,然后在課堂上檢測。

檢測完以后再讓學生了解、欣賞珠穆朗瑪及登山活動。這樣為下面的教學進行有效的鋪墊,為學生閱讀文本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這樣的設計,效果確實很好,課堂上先指導學生學習了字詞,然后再導入課文的學習,使導入環(huán)節(jié)和后面環(huán)節(jié)連貫自然,有一氣呵成的感覺。二、如何讓學生體會英雄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在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我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學生復述登山隊員突擊主峰的經(jīng)過。緊接著讓學生明確英雄在登山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他們是靠什么戰(zhàn)勝困難的?你從英雄身上應該學習他們什么品質?問題逐步展開。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感受: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讀課文的時間短了,學生在回答問題時,不能緊緊地扣住文本,有的學生在談自己應學習英雄的品質時,談的空泛,沒有深入的理解文本,抓住問題的實質。

這讓我感到中心環(huán)節(jié)的失敗。本來還應有拓展延伸的環(huán)節(jié),可由于時間不夠還沒來得及完成。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深深領悟到在備課時確實應該認真多備學生,多考慮課堂上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這樣效果會好一些。

范例七

登上地球之巔,是王富洲等人的堅定目標,哪怕是歷經(jīng)千險萬阻,獻出生命。在這種精神驅使下,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超乎生理條件和自然條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動人的地方。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對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行為,幫助學生遷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無疑是有益的。另外,團隊的合作精神、對科學與理性的尊重、對類似行為進行的反向解讀,對多元思考的鼓勵,都可進行教學解讀。

設計則意在將我們的閱讀視線指向一個不太被人關注的群體,關注探險活動中的王連滿之類的人物的故事,與《偉大的悲劇》中的奧茨進行比較閱讀,體味探險活動中團結協(xié)作、為集體而勇于犧牲的可貴精神,這也是決定探險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讓學生體會合作的精神。

再提一下當時課堂中的一個小插曲。當學生提到“其他三個人為什么把劉連滿一個人留下”這個問題時,我覺察到提問者是想說他們見死不救,并且有好些附和的聲音。我欣賞他們并沒有被偉大的事業(yè)所蒙蔽,而是對一個個體生命給以了關注,但也不贊同說其他三個是見死不救。我沒有直接發(fā)表意見,而是讓他們形成兩派,進行辯駁,他們很快達成了共識。

后來在2班級上這一課時,我把第6步納入第5步師生小結中,改為: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許多類似探險的經(jīng)歷,在這一課即將結束時,你還想說什么,請用一句話表述。這樣改是因為我覺得第6步單獨設計是很好的,但與整堂課不協(xié)調(diào)。后經(jīng)細想,自己也認識到確實與最初的設計取向不統(tǒng)一,于是改了,改后的效果更好。學生有以下一些發(fā)言:無限風光在險峰,只有勇敢者才能領略得到;有志者,事竟成;我們的學習離不開大家的團結協(xié)作;爬得越高,所見就越多……還有一位同學稍改《偉大的悲劇》中的一個句子說道: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zhàn)勝的厄運的搏斗中失敗了,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