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既是“范讀”,多少要有老師的示范講解。其中,主要是議讀之后的講評總 結(jié)。這個階段教師的“現(xiàn)身說法”應當鮮明地體現(xiàn)出“我即語文”(陳日亮老師)的高 度境界,應當講出精要,講出精華,講得精彩。教師講好了,還可以訓練學生“聽”的 能力。例如,教《我的叔叔于勒》時,陳老師就以略帶演講的語調(diào),洋洋灑灑地暢講上 一千三百多字的述評,以利學生對小說內(nèi)容有更深刻的、整體的認識。應該說,啟發(fā)式 教學與示范精神是統(tǒng)一的,葉老等語文大師也認為:“學之而不能答,指點不開竅,然 后暢講,印入更深。”
“預讀一議讀—范讀”,是陳日亮老師在初中試驗的“自學規(guī)程訓練”的一種模式 ,在以規(guī)矩、程式訓練了學習語文的基本習慣和能力之后,高中將何以為繼呢?陳日亮 老師的構想是:輔導自學,歷練成習。從“養(yǎng)習”到“成習”,需要一個過程,難求旦 夕之功。這其間,非經(jīng)過反復不斷的有一定量和質(zhì)的要求的練習不可。把每一節(jié)語文課 都上成思維和語言的練習課,關鍵是教師一定要真正站到“輔”的位置上來。陳日亮老 師多次提到,如果把“教師為主導”改為“教師為輔導”,是否一定就削弱或降低了教 師的地位和作用?
陳老師的高中課堂閱讀教學,形式上大體有三種:一種是輔導示范課。由教師主讀 主講一篇或一段,來個“得法養(yǎng)習”的現(xiàn)身說法,有時也在練習講評課上進行。例如教 朱自清的《散文二篇》,便以《綠》的頭兩段做出語言揣摩的示范,頭一二句就讓學生 發(fā)現(xiàn)朱自清連用兩個“我”是何意味。后來學生自學中因此而注意到全文竟然有21個 “我”和19個“了”。他十分注意咬文嚼字,特別注意輔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字增減、詞語 選擇、語序調(diào)整和語式變換等等新異的語言現(xiàn)象,力圖培養(yǎng)豐富敏銳的語感。陳老師上 這樣的課,不是零敲碎打,而是有目的很完整的講授,往往是一段很精彩的獨角戲—— 注意,是“獨角”!陳老師并不避諱講授法,他認為在必要時來個淋漓痛快的暢講,只 要體現(xiàn)“示范”,講得“得法”,何樂不為?例如總結(jié)《鴻門宴》一課,他結(jié)合學生作 文《〈鴻門宴〉人物贊》所作的講解,更是逸興du。睿愧陲w,引人入勝。形式主義
地反對教師講授,如同形式主義地提倡學生自學一樣,都是片面的。
第二種形式則是更通常上的自學練習課。陳日亮老師總喜歡在示范之后就出示“學 習常規(guī)” ,印發(fā)人手一份,照章辦事,而不用反復耳提面命。其中的要求明確具體,甚 至連何時做什么,大致用多少時間,都有基本規(guī)定。在課前或課內(nèi)照規(guī)自學,可進行自 練,自測,互學,互測。教師也出題,但不是包辦,而仍是體現(xiàn)示范與輔導。這樣的課 ,陳老師直稱其為“自修課”。教師在課上觀察,了解。隨機提示指導輔導,有時也與 學生一起討論甚至爭論,令人感奮。這不正是學語文的自然生態(tài),是一種對本然的回歸 嗎!這里,還要特別介紹的是自學常規(guī)中有一項:記誦精要與精彩的文字內(nèi)容。長期以 來,語文教學總是忽視對加工得很好的包括思想材料和語言材料的背誦積累,使語文訓 練既缺乏基礎,也缺乏機制,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這種對人的學習、掌握語言和 言語規(guī)律的漠視,其低效和勞而無功也是可想而知的。陳日亮老師所教的學生一般都有 較強的“識記”意識,不論考不考,都養(yǎng)成既善于“揣摩”又善于“記誦”的本領。
第三種形式是拓展閱讀課。這不由得令人想起八十年代初陳老師曾經(jīng)別出心裁地常 年開設的“語文之窗”課,把徐遲、祖慰、陳祖芬、李延國、黃鋼等所寫的大批報告文 學請進了語文課,大批優(yōu)秀的、針砭時弊的雜文、時文也進入了語文“正課”的大雅之 堂。這些作品,觸及熱點,怡情勵志,開闊視野,更是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運用語 文的興趣和 積極性。請聽一聽當年的一些“過來人”的感受吧:“極精彩的時文評介課 ,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這既向我們展示了老師們的讀書方法,又使我們感受到時代 的脈博,呼吸到新鮮的時代氣息。建議增加這樣的課時,”“真想再上一次‘語文之窗 ’課!T過這個窗口,我從怯怯窺探而終于流連忘返了!”“那一堂堂的‘語文之 窗’課至今還歷歷在目。多少次,我仿佛又回到了那種激動的、活躍的、多少老師夢寐 以求但又只能在語文課上出現(xiàn)的課堂氣氛中。和許多同學一樣,正是從那時候起,我立 志從文!辈贿^,在今天高中的課堂上,陳老師已不再開這個“窗口”了,而是力求在 有限的課時里,怎樣讓學生有“打通”和“遷移”的機會。陳老師每每嘆惜:我們語文 天生地不如數(shù)、理、化,不可能天天配五配十地配合著例題做練習,因而總得想法子補 闕救短。除了課外要引導多讀——他在學校組織了每月兩個半天的周六“書市”,親自 充當“顧問”,還陪學生逛書店,指導訂閱書刊,要求每人做剪報冊。課上他總是常常 印發(fā)輔讀材料,即精選供比較和參照閱讀的文章,幫助學生深化自學。如高一學年,學 生就讀到了朱自清的《溫州的蹤跡》中《白水深》《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等兩篇 文章,還有巴金的《愛爾克島的燈光》、唐tāo@③的《回憶魯迅先生》孫犁的《囑 托》,每一個學生手里都有錢理群的《名作重讀》,其中諸如第一篇《解讀魯迅小說的 一把鑰匙》一文就令學生大感受益。至于其他選自多種語文教學雜志的對課文解讀評析 的好文章,陳日亮老師更是經(jīng)常印發(fā)給學生參讀。
充分保證了課堂上足夠的練習,又得到既全面又有的放矢的指導與輔導;練有不足 ,教有未至,則再從課外得到補充、輔助乃至于匡糾,這是多么理想的學習結(jié)構!這又 是一種簡約型或者竟是集約型的教學模式。從中,我們體會到了陳日亮老師過去喜歡講 的一句活:“語文教學必須以少勝多,執(zhí)簡馭繁。”他的花式確實不多,但每一節(jié)課總 是那么結(jié)打扎實。
愛因斯坦等科學巨匠一再驚嘆于基本的數(shù)理公式具有驚人的簡潔之美。其實,無論 讀寫聽說,其基本的學習方法和教學規(guī)律,也就是那么簡明的幾條罷了。重要的是要把 它實實在在地教給學生,像陳日亮老師那樣,鍥而不舍、一以貫之地使之歷練得純熟,形成習慣,終身受用。質(zhì)言之,語文教與學的“本然”,并不撲朔迷離、神秘莫測。它熱切地呼喚著更多自己善讀善寫的教師捧著一顆愛心,亮出自己的功底和本色,營建時代需要的“高速公路”。殊途同歸,回歸到學習語文的高效益上來。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為士下加冖下加一下加弓右加殳
@②原字為山下加而
@③原字為弓右加屮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