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高中語文閱讀訓練 > 現代文閱讀 > 高三語文閱讀試題

《荀子與韓非子人性論辨析》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飄零書生604
《荀子與韓非子人性論辨析》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荀子和韓非子均堅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屬性,但在人性“好利”的評價方面,二者卻分道揚鑣,荀子對“好利”做出了“惡”的價值判斷,而韓非子只是對“好利”進行事實描述,不做價值評價。

荀子的人性論以人的自然本性為出發(fā)點,他把人的自然欲求看作人性,“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應,不事而自然謂之性”,并將這種欲求歸納為“目好色,耳好聲,口好味,心好利,骨體膚理好愉佚”。同時,荀子對其社會危害做了詳細描述:“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保ā盾髯印ば詯骸罚┰谲髯涌磥,人的好利之心進一步發(fā)展,必然會導致爭斗與社會動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惡”。由此,基于儒家道德主義的立場,荀子將人“好利”的本性與倫理道德對立起來,最終對人性做了“惡”的價值判斷,“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性惡》)。

韓非子繼承了荀子以利欲為人之本性的觀點,認為“好利惡害”是人的普遍本性,因此,物欲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是人們思考問題和行動的原點。但是,與荀子直接將人性的“好利惡害”界定為“惡”不同,韓非子沒有把“善”與“惡”納入人性討論的范圍。對于人“好利惡害”的本能需要,韓非子突破了性善、性惡的分析框架,以一種自然主義的筆觸對人性作事實描述,不作道德評價,既不以之為惡,也不以之為善,表現出價值中立的立場。

基于人性的變與不變,荀子與韓非子給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性處理方式。

荀子提出“逆性”的觀點,主張對人性加以改造,“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惡,以為偏險而不正,悖亂而不治,是以為之起禮義,制法度,以矯飾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擾化人之情性而導之也”,要通過“禮義”、“法度”,對人的自利本性進行“正之”、“導之”。在人性由惡向善的“逆性”的過程中,荀子特別強調人為即“偽”的作用,他提出了“化性起偽”的觀點,即通過后天的道德教化、道德修養(yǎng)與踐行,實現對人性的改造,達到棄惡入善的目的。

面對不變的人性,韓非子提出了“順性因情”的主張。既然人性自利是人的自然本性,又無法通過教化得以改變,那么就只能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實存在,并讓其順著人的本性自然發(fā)展。進行賞罰、制定政策、嚴肅法紀必須以人的自利本性為依據,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變它。

荀韓二人對人性的闡釋都是著眼于為他們的治國理念尋找最有力的人性論支持。荀子在性惡論的基礎上形成了“禮治”的治國體系,而韓非子則在性私論基礎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國之路。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

8.下列關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荀韓均堅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屬性,但兩人在對人性“好利”的評價方面卻有著明顯的差異,荀子做出的是價值判斷,而韓非子只進行了事實描述。

B.荀子主張的“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義的立場,將人“好利”的本性與倫理道德對立起來對人性作的價值判斷。

C.韓非子認為“好利惡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張物欲是人類生存的第一需要,這種觀點是人們思考問題和行動的原點。

D.韓非子以一種中立的態(tài)度分析人“好利惡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為惡,也不以之為善,這是以一種自然主義的筆觸對人性作事實描述。

9.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荀子認為人性是可以改變的,主張通過“禮義”、“法度”,對人性加以改造,這是一種將人性由惡向善引導的“逆性”觀點。

B.韓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時候,突破了性善、性惡的分析框架,沒有把“善”與“惡”納入人性討論的范圍,因此他對人性的認識也就更加客觀。

C.在人性處理方式上,荀子與韓非子基于人性的變與不變提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韓非子認為,人性是無法通過教化得以改變的。

D.韓非子“順性因情”的主張,強調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實存在,并讓其順著人的本性自然發(fā)展,而不是否定它、改變它。

10.本文是從哪兩個方面對荀子和韓非子的人性論展開具體分析的?請簡要回答。(4分)

參考答案:

8.C(“這種觀點是人們思考問題和行動的原點”錯)…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3頁)…10.文章以荀子和韓非子的人性論為寫作中心,分別從價值判斷和人性處理方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4分)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