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人對山岳有一種神秘感,《說文解字》解釋“山”字說:“山,宣也。謂能宣散氣、生萬物也,有石而高!庇醒芯勘砻鳎澜缟蠋缀跛忻褡宥即嬖趯ι皆赖某绨。人類社會早期崇拜山岳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很多山岳高大雄偉、山路險阻,又有奇禽異獸 棲息,具有人難以接近的神秘性。這樣的山峰,常會被古人看作神靈居所,或具有神力,或 是通往上天的通路而受到崇拜。二是由山峰奇特的形狀和山中特殊的物產(chǎn)等自然條件引發(fā)人們對山岳的聯(lián)想,幻想山岳是某種神靈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種神靈在守護、管理著山中的奇珍異寶?傮w而言,是山岳本身奇特的自然條件吸引著古人對山岳產(chǎn)生崇拜,進而祭祀山岳。
古代中國人很早便對山岳進行祭祀,由于山岳是古代中國人得到生活資料的地方,人 們便認為山岳能產(chǎn)出萬物,是生命的原動力,具有靈性。每當發(fā)生洪水、旱災、癘疫的時候,人們認為那些災禍是山川之神在作祟,使到山川之神那里去禱告、祈求。這樣,古代中國人便把山岳視為有神秘“靈能”的東西,即所謂“神”了。
中國人談及山岳風光,必稱“三山五岳”,“三山”乃是上古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五岳”則是中華大地五座名山的總稱,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除引人入勝的優(yōu)美自然風光,五岳還承載著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古代中國,五岳是國家疆域的象征,是帝王舉行受命于天、擁有天下象征的封禪圣地。自然風光與人文內(nèi)涵相 得益彰,使得五岳成為中國人膜拜的圣山。五岳信仰來源手古代中國的山岳信仰,據(jù)《禮 記·王制》記載,上古舜帝時天子已經(jīng)對五岳進行祭祀?紤]到當時的交通情況,這極可能是后人根據(jù)西周之后天子祭祀山神情況創(chuàng)造出來的傳說,不可信以為真,但表明對五岳的尊崇由來已久。
五岳原本只是中國眾多名山大川中的幾座著名山岳,在經(jīng)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后,最終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據(jù)考古資料顯示,殷人卜辭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華山、嵩山的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對境內(nèi)山川祭祀進行了一番整理,將五岳等眾多山岳一并作為“名山川”納入官方祭祀行列,此舉標志著五岳由區(qū)域性名山轉變?yōu)槿珖悦。西漢宣帝神爵元年詔曰:“東岳泰山于博,中岳泰室于嵩高,南岳潛山于灊,西岳華山于華陰,北岳常山于上曲陽!敝链耍逶缽谋姸嗝酱ㄖ忻摲f而出,以山岳代表的身份享受國家高規(guī)格的祭祀待遇。需要說明的是,此時的南岳并非今日的衡山,而是霍山(即安徽天柱山),北岳并非今日的恒山,而是河北曲陽的大茅山。
中國古代帝王相信五岳不僅僅是五座名山,還與國家政權興衰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滿懷虔誠對五岳進行祭祀,目的是祈求江山社稷萬年永固。
1.下列關于古人崇拜祭祀山岳的原因,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大險峻、禽獸棲息的山峰,神秘莫測,常會被人看作神靈居所,或具有神力,或是通往上天的通路。
B.山峰的自然條件,讓人們把山岳想象成神靈的化身,或者是有某種神靈在守護、管理著山中的珍寶。
C.古人視山岳為“神”,認為它具有“靈能”,庇佑保護了人類不受洪水、旱災、癘疫等災禍的侵害。
D.人們認為山岳能出產(chǎn)萬物,可以給人們提供吃、穿、用等各種生活資料,是生命的原動力,具有靈性。
2.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與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五岳是中華大地五座名山的總稱,自然風光優(yōu)美,文化內(nèi)涵豐厚,是古代中國人心目中的山岳崇拜代表。
B.五岳信仰來源于古代中國的山岳信仰,上古舜帝時天子對五岳進行祭祀的事實,證明我國對五岳的尊崇由來已久。
C.殷人卜辭中出現(xiàn)了華山、嵩山的記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將五岳納入官方祭祀行列,才使五岳成為全國性名山。
D.五岳是眾多名山大川中的五座最著名山岳,是國家疆域的象征,是中國人膜拜的圣山,是帝王封禪的圣地。
3.下列對原文的分析與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古代中國人很早便對山岳進行祭祀,是由于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物質(zhì)生活依賴于山岳,面對自然災害無能為力,又心存恐懼。
B.古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了山岳各種神異的特點,并且融入了情感因素,對山岳的崇拜與祭祀,寄托了人們的理想、愿望。
C.五岳享受國家高規(guī)格的祭祀待遇,是因為中國古代帝王認為五岳與國家政權的興衰緊密聯(lián)系,能使自己的統(tǒng)治萬年永固。
D.五岳具體指哪五座山,歷史上都不固定,比如漢宣帝時,南岳是安徽霍山而非衡山,北岳是河北曲陽的大茅山而非恒山。
參考答案:
1 C(C無中生有,“庇佑保護了人類不受洪水、旱災、癘疫等災害的侵害”的信息不當 )…點此進入高中說明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00則查看完整參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10頁)…3 D(D,范圍不當,絕對化;“歷史上都不固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