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講一個我的故事。
今年的夏天對我來說很重要。
隨著待業(yè)天數(shù)的不斷增加,我愈發(fā)相信百無聊賴也是一種合理的生活方式。這當然是從前。很多故事都發(fā)生在從前,但未必從前的故事都可以改變一個人。我是人。我母親給我講的故事無法述諸數(shù)字,我依舊一天到晚吊兒郎當。所以,我說改變一個人不容易。
夏初那個中午,我從一場棋戰(zhàn)中掙脫出來,不免有些乏味。吃飯的時候,我忽然想出這樣一種游戲:閉上眼睛在心里描繪自己所要尋找的女孩的模樣,然后,把她當做自己的上帝,向她訴說自己的苦悶。這一定很有趣。我激動。
名字怎么辦?信怎么寄?我瀟灑地聳聳肩,洋腔洋味地說:“都隨便!比f歲!這游戲。
我找了一張白紙,在上邊一本正經地寫了“雪雪,我的上帝”幾個字。這是發(fā)向天國的一封信。我頗為動情地向她訴說我的一切,其中包括所謂的愛情經歷(實際上是對鄰家女兒的單相思),包括待業(yè)始末,包括失去雙腿雙手的痛苦(這是撒謊。。
杭州路10號袁小雪。
有沒有杭州路我不知道,也不必知道。我說過,這是游戲,是一封類似“鄉(xiāng)下爺爺收”的信。信寄出去了。我很快便把它忘卻。
生活中竟有這么巧的事,巧得讓人害怕。
幾天之后,我正躺在床上看書,突然一陣急切的敲門聲把我驚起,我打開門,郵遞員的手正好觸到我的鼻子上。
“信!
“我的?”我不相信是因為從來沒有人給我寫信。
杭州路10號。
我驚坐在沙發(fā)上,仿佛有無數(shù)只小手在信封里搗鬼,我好半天才把它拆開,字很清麗,一看就是女孩子。信很短:謝謝您信任我,向我訴說您的痛苦。我不是上帝,但我理解您。別放棄信念,給生活以時間。您的朋友雪雪。人都有良心。我也有良心。從這封信可以知道袁小雪是個善良的女孩子,欺騙善良無疑是犯罪。我不回信不能回信不敢回信。這里邊有一種崇敬。
我認為這件事會過去,只要我再閉口不言。
但是,從那封信開始,我每個月初都能收到一封袁小雪的信。信都很短,執(zhí)著、感人。她還寄兩本書給我:《張海迪的故事》《生命的詩篇》。我漸漸自省。
袁小雪,你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呀?我漸漸不安。
四個月過去了,你知道我無法再忍受這種折磨。我決定去看看袁小雪,也算負荊請罪。告訴她我是個小混蛋,不值她這樣為我牽腸掛肚。我想知道袁小雪是大姐姐還是小妹妹還是阿姨老大娘。我必須親自去,不然的話我不可能再平靜地生活。
秋天了,窄窄的小街上黃葉飄零。
杭州路10號。
我輕輕地叩打這個小院的門,心中充滿少有的神圣和莊嚴。門開了,老奶奶的一頭花發(fā)映入我的眼簾。我想:如果可以確定她就是袁小雪,我一定會跪下去叫一聲奶奶。
“您是——”
“我,我找袁小雪!
“袁?——噢,您就是那個——寫信的人?”
“是——是他的朋友!
“噢,您,進來吧!
我隨著她走過紅磚鋪的小道走進一間整潔明亮的屋子里,不難看出是書房。就在這間屋子,我被殺死了。從那里出來,我就是另外一個人了。
“她不在么?”
“……”她轉過身去,從書柜里拿出一沓信封款式相同的信,聲音驀然喃喃:“人,死了,已經有兩個月了,這些信,讓我每個月寄一封……”我的血液開始變涼。這是死的征兆。
“她?”
“骨癌!
她指了指桌子讓我看。在一個黑色的木框里鑲嵌著一張三寸黑白照片。照片是新的。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照片上的人,是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爺爺。他叫駱瀚沙。他是著名的病殘心理學教授。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牵?分)
A.這篇小說描寫了無所事事的“我”因為一次“惡作劇”,而被從未謀面的駱瀚沙教授感化的故事,反映了這個時代的浮躁與墮落。
B. 小說進行了細致的環(huán)境描寫,“窄窄的小街上黃葉飄零”,暗示了下文將發(fā)生什么不祥的事件。懸念的設置,使小說引人入勝。
C. 小說展現(xiàn)了“我”的心路歷程,起初消沉、無聊,后來好奇、恐怖,然后自責、自省,最后感到神圣而莊嚴,以至于深受感動。
D. 病殘心理學教授駱瀚沙堅持親自給一個陌生人寫信,用自己的樂觀和堅強給予他關心和支持,給我們這個時代添加了一筆亮色。
E. 這篇小說的語言有豐富的潛臺詞。說自己“被殺死”,變成“另外一個人”,意指“我”一改萎蘼、麻木,得以振作重生。
(2)簡要分析小說中的“我”是怎樣一個人?(6分)
(3)本文在塑造駱瀚沙教授時,主要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4)本文所寫的故事有人認為非常感人,有人認為比較虛假。你的看法呢?請談談理由。(8分)
參考答案:
11.(1)C E(C 3 分, E 2 分,D1 分。A 項“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浮躁與墮落”,主題理解錯誤;B項“小說進行了細致的環(huán)境描寫”,無中生有;D 項“親自寫信”原文無依據。)
(2)“我”是當今時代一個由頹廢而振作的待業(yè)青年的典型形象。(2 分)經歷了長久的待業(yè)之后,“我”百無聊賴,無所事事,于是寫信…查看完整答案(本文答案在答案頁第六頁)…不相識的人,甚至死后也要讓老伴給“我”寄信,不大令人信服,讓人覺得有虛假編造的痕跡。(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