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對以上所問,概其要害,答案可歸結(jié)于一點,就是一“講”一“寫”之間,“歷史”里泛出了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而且是較之我們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的實際生活感觸,又往現(xiàn)實人心深處的幽暗里狠扎了一層的那種表里俱現(xiàn)的生活狀態(tài)。甭管是歷史上的哪個片斷、哪個人物或哪個事件,之所以一經(jīng)“講史”轉(zhuǎn)述、渲染,或“寫史”者的鋪排闡發(fā),就可以讓我們了無障礙地心領神會,不必費絲毫心力,不需仰助旁的任何專門知識,就可以輕易地想見其狀貌而把握其靈魂。 “講”史者和“寫”史者都是三下五除二,熟練而刻意地把歷史捏巴成了一團可與我們當前現(xiàn)實生活中的狀況和色調(diào)一一對應的彩泥。如此擺布和利用“歷史”,固然熱鬧非凡,但由此映襯出的,既不是所謂撥云見日方能得見的歷史真相,也不是當今的社會和人性慎終追遠、激濁揚清的向上提升態(tài)勢,相反,倒是我們的世道和人心在大張旗鼓中自甘委頓乃至向下沉淪的一派精神荒寒。
(選自2007年4月19日《文藝報》,有刪節(jié))
1.下列表現(xiàn)不屬于第⑥自然段中畫線句子中“盡了程度不同的推波助瀾之力”的是(3分)( )
A.普通受眾對能了無障礙地心領神會歷史,輕易地想見歷史狀貌而把握歷史靈魂的歡迎與自慰。
B.誰愣要批評就是誰活該在犯低級、庸俗的紅眼病。
C.各級各類媒體全方位烘托和多方位包裝
D.一些“寫史”者與之合流,一些論者為之張目。
2.依據(jù)文意,下面說法能夠作為散文“寫史熱”與電視“講史熱”已成“合流之勢”證據(jù)的兩項是(6分)( )( )
A.許多文學期刊中的文章著意追隨和延伸電視“講史熱”中某位當紅主講人的話語和思維特色。
B.電視“講史熱”為迎合大眾的趣味,隨意打扮和簡化歷史。
C.散文“寫史熱”在電視“講史熱”尚未出現(xiàn)的時候就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模式化和潮流化趨勢。
D.散文版的“講史熱”在傳媒空間里躍升為壓倒多數(shù)的輿論聚焦熱點之后積極轉(zhuǎn)型。
E.隨著電視“講史熱”而翻卷出許多專以“述史”和“論史”為務的散文作品。
3.結(jié)合原文內(nèi)容,分析“‘熱’了歷史 ‘冷’了現(xiàn)實”的弊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從原文內(nèi)容來看,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地對待歷史和現(xiàn)實。(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3分。提示:B說的是評論界,不是“我們多數(shù)人”。)
2.A E(6分,一個選項占3分。)
3.媚俗,傾力地打扮和簡化歷史,以滿足具備初中文化程度的大眾趣味之所好;隨意擺布和利用“歷史”,對歷史不去廓清真相,對現(xiàn)實不去警醒人慎終追遠、激濁揚清;容不得批評,切斷和遺棄了優(yōu)良的學術傳統(tǒng)。(4分,每一點1分,語句通順1分。)
4.對歷史要注重反思(1分),對現(xiàn)實要強調(diào)憂患意識(堅持立足現(xiàn)實而面向歷史的文化憂患意識和反思意識)(1分);允許批評,包容異見,講史和寫史要棄虛就實,有的放矢(2分)。(在答對前面的要點的基礎上,語句通順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