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中楊花為什么解作“柳絮”
韓愈的名作《晚春》中有“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眱删洹
其中“楊花”在課本上解作“柳絮”,這是為什么呢?
“楊花”都是指柳絮,在古代詩詞中無一例外。形成這一語言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diǎn)。
其一,古代“楊”與“柳”可以統(tǒng)稱。
楊樹與柳樹同屬楊柳科樹木。
《說文解字》對“楊”的解釋是:“楊,蒲柳也!睂Α傲钡慕忉屖牵骸傲,小楊也!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說:“楊枝硬而揚(yáng)起,故謂之楊;柳枝弱而垂流,故謂之柳。蓋一類二種也!
由此可知,古代“楊”與“柳”通名,即“柳”可以稱作“楊”,如“家家泉水,戶戶垂楊”。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詩詞中只有以“楊”稱代“柳”的情況,沒有以“柳”稱代楊樹者!皸盍倍紗沃噶鴺,并不是楊樹和柳樹;“楊花”都專指柳絮。
其二,柳樹是古代詩詞的重要題材,而楊樹則極少見于詩詞。
柳樹常植于河邊路旁或庭院中裝點(diǎn)風(fēng)景,以其婆娑的姿態(tài)、翠綠的顏色、柔軟的枝條和早春萌發(fā)的特征深得文人喜愛,成為詩詞特別是春景詩詞常見的題材。
在一些頗具影響的詩篇里很早就以“楊柳”指稱柳樹,以“楊花”指稱柳絮。
例如: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保ā对娊(jīng)·采薇》)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jiān)!保馈队炅剽彙罚?/P>
“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保ㄢ仔拧洞嘿x》)
“楊花落盡子規(guī),聞到龍標(biāo)過五溪!保ɡ畎住堵勍醪g左遷龍標(biāo)》)
后來的詩人也都這樣沿用,于是在古代詩詞中形成了以“楊柳”指稱楊樹、以“楊花”指稱柳絮的固定說法。
更多與晚春有關(guān)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