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xué)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四川省廣元市2018年初中學(xué)業(yè)及高中階段學(xué)校招生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

[移動版] 佚名

6.依據(jù)本選文,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開頭是“從甲骨文算起”,文章結(jié)尾為“以迎接漢字‘發(fā)揮威力’的新時代”,由此判斷此文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

B.第③段的說明對象是“漢字以形表意,使用漢字時觀其行而得其意”。

C.拼音文字認知中是利用“語音編碼”方式起作用,漢字認知中是利用“多重編碼”的方式,語音、字形和語義編碼兼用。

D.本文的語言兼具平實性和生動性的特點,蘊含了作者對中華文明的熱愛之情。

7.下列對文中說明方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從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土的歷史了。”該句采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準確地說明了漢字的歷史悠久。

B.第②段主要采用了“引資料”的說明方法,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話說明了漢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語言差別的功能。

C.第③段主要采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是為了生動具體地說明象形字和會意字能引發(fā)想象和聯(lián)想的特點。

D.第④段主要采用“作比較”的說明方法,突出了漢字在發(fā)展大腦智力上的作用。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題(每小題3分,共9分)

《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學(xué)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rdquo;——《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子罕》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8.下列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飯疏食飲水                    水:熱水

B.傳不習(xí)乎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C.不亦說乎                      說:通“悅”,高興

D.人不堪其憂                    堪:能忍受

9.下列加點詞語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輟耕之壟上

B.學(xué)而不思則罔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C.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馬也

D.于我如浮云                    皆朝于齊

10.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合稱“四書”,都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

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莊子是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創(chuàng)始人。

C.“六十而耳順”一句中“耳順”可理解為聽得進不同意見。

D.有很多成語源自《論語》。如溫故而知新、任重而道遠、舍生取義等。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90分)

四、(11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人不知而不慍。(2分)

(2)吾日三省吾身。(2分)

12.請從“學(xué)習(xí)”和“修養(yǎng)”兩方面,在第Ⅰ卷《〈論語〉十二章》中個選一句,寫出對你的啟示。(2分)

13.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2)題。(5分)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頷聯(lián)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傳遞了什么樣的情感?(2分)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被王國維贊為“千古壯觀”之名句,說說它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觀?再從中任選一個詞進行賞析。(3分)

五、(14分)

14.默寫。(任選六句)(6分)

(1)______________,寒光照鐵衣。(《木蘭詩》)

(2)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___。(酈道元《三峽》)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