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
29.閱讀選文和《三峽》兩篇文章,指出它們在 描寫山勢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八、(2016·桂林)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言志①
《論語》
顏淵、季路侍②。子曰:“盍③各言爾志?”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④,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⑤。”顏淵曰:“愿無伐⑥善,無施⑦勞。”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注釋】①本文是《論語》一書中《公治長》篇的“顏淵”章,標(biāo)題系編選者所知。②顏淵、季路:孔子的兩個(gè)學(xué)生,季路即子路。侍:古代后輩陪從在尊長者之旁叫做侍。③盍:何不。④裘:輕暖的皮襖。⑤憾:遺憾。⑥伐:夸耀。⑦施:表白。
30.下列加點(diǎn)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A)
A.盍各言爾志(助詞,無義)
B.衣輕裘(名詞活用為動(dòng)詞,穿)
C.敝之而無憾(弄壞,使……破舊)
D.無施勞(功勞)
3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項(xiàng)的是(B)
A.屬予作文以記之
B.愿聞子之志
C.策之不以其道
D.萬鐘則不辨禮儀而受之
32.請將“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 懷之”一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譯文:
33、“言為心聲”,本篇雖只寫了孔子師徒三人的簡短對話,卻可由此窺見他們不同的心志。請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簡析其中一個(gè)人的性格特點(diǎn)。(2分)
孔子: 子路: 顏淵:
九、(2016·河池)文言文閱讀
【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2)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張岱《湖心亭看雪》)
34.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解釋有誤的一項(xiàng)是( )
A.念無與為樂者(想念,思念) B.相與步于中庭(一同,共同)
C.與余舟一芥(小草) D.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大酒杯)
35.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語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項(xiàng)是( 。
A.相與步于中庭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木蘭詩》)
C.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 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D.問其姓氏,是金陵人 其門人甚眾(《勞山道士》)
36.下面表述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A.甲文寥寥數(shù)語描繪了月夜小景,語言凝練而又意味深長。
B.甲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與張懷民相知的喜悅。
C.乙文“湖中人鳥聲俱絕”中的“絕”字,從聽覺入手,寫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
D.甲乙兩文都是作者被貶后所寫的借景抒情的文章,乙文寫金陵人飲酒的場面,是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
37.把第I卷文言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38.古游記大多較簡。通常開篇交代時(shí)間、地點(diǎn)、人物、環(huán)境,中間寫景,篇末感懷。甲乙兩文也是如此,甲文強(qiáng)調(diào)“閑”,乙文著重“癡”,你是如何理解這“閑”與“癡”的?(2分)
十、(2016·柳州)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dòng),俶爾遠(yuǎn)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節(jié)選自《小石潭記》)
【乙】至于負(fù)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cuò),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3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影布石上(發(fā)布) B.以其境過清(凄清)
C.往來而不絕者(斷絕) D.游人去而禽鳥樂也(離開)
40..下列選項(xiàng)中“之”字的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xiàng)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