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初中語文 > 中考試卷

2016年青海省中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移動版] 作者:佚名
華語網(wǎng),傳播語文知識。歡迎訪問thn21.com

D.詞人通過“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詞欲抑先揚,把她微妙的心理變化過程表現(xiàn)得生動真切。

13.“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藝術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新穎奇特,請你品一品。(可從修辭、寫法等方面品析)(2分)

(二)閱讀《曹劌論戰(zhàn)》一文,完成14-17題。(13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4.解釋下列加點的詞,注意它們意思的差異。(4分)

(1)既克,公問其故。       (   。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   。

(2)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     (   。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1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6.曹劌在作戰(zhàn)中兩次善于抓住戰(zhàn)機、出奇制勝,請結合相關文段,分別用2個四字詞語加以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結合本文,說說在你心目中魯莊公是一個怎樣的國君。(3分)

四、現(xiàn)代文閱讀能力展示(21分)

(一)閱讀《散步》,完成18-21題。(共11分)

①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xiàn)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天氣很好。今年的春天來得太遲,太遲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總算來了。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

④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⑤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

⑥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⑦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母親對我說。

⑧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8.“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面對分歧,我是怎樣決定的?為什么?(2分)

19.本文第④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是什么描寫?結合上下文品味在文中所起的作用。(3分)

20.結合本文,說說你對第⑧段中畫橫線句子的理解。(3分)

21.“我們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如果改為“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在田野散步。”或“我們?nèi)嗽谔镆吧⒉健?rdquo;好不好?為什么?(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題。(共10分)

甜醅

——青海風味小吃之一

青海民諺說:“給嘴解饞,甜醅當先”。甜醅是用小麥、青稞發(fā)酵制作而成的一種獨特風味的甜品。甜醅具有清涼、甘甜的特點,入口軟綿可口,清爽自然,散發(fā)出陣陣酒的醇香,有如咀嚼干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無窮,深受青海各族人民歡迎。

追溯甜醅之源流,則歷史久遠。甜醅的創(chuàng)制,同青海漢、苦藏、土等民族釀造酩酒有密切聯(lián)系,它和酩酒可算是同源異流,只是酒曲不同罷了。酒醅也是甜的,酒味較濃,唐代的人們就已食用它,或用它招待賓客。青海人喜食甜醅,可謂古風猶存。

釀造甜醅,多以莜麥、青稞之類為原料,酵母為甜醅曲,用米制成。青海民間叫“藥蛋”或“甜曲”。青海高原是而寒早熟青稞的故鄉(xiāng),甜醅也多用青稞作原料。釀造時,將青稞(去外皮)簸凈,清水洗去雜質(zhì),入鍋煮熟(表層開口),瀝出涼冷,加入甜醅曲和勻,一般15斤青稞中兌入25克甜醅曲,裝進壇中密封,保持恒溫(15℃上下),經(jīng)3~5天發(fā)酵,即可開壇食用。

甜醅具有極佳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據(jù)食品營養(yǎng)專家介紹,甜醅對人體的滋補保健作用,不亞于風行華夏的“八寶粥”。夏天吃可以清心提神,去除倦意;冬天食用則能健脾暖胃,補中益氣,催發(fā)食欲。

甜醅一般在街頭的小吃店或小吃攤都有售賣,也有挑擔子流動賣售的。除專門制售的小攤販外,青海各族人民大多數(shù)都會釀制甜醅。青海人不但嗜之不舍,且可作訪親拜友的禮品。它的確是青海高原上一種有獨特風味的小吃。

華語網(wǎng),傳播語文知識。歡迎訪問thn21.com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