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語段①中“對于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應具體指前文的哪些事?)
3.作者產生懺悔之意的原因是: ,而根本原因是:
4.語段③—⑤運用了 的手法,突出了 。
5.語段③“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一句中的“生”應如何理解?加上引號有何作用?
6.語段⑤中“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么寬恕之可言呢?”應怎樣理解?
第二十二課 羚羊木雕
(一)
不知什么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一定想說什么,可是,她沒有說。這時,媽媽從柜子里拿出一鐵盒糖果對我說:“不是媽媽不懂道理,你把這盒糖果送給你的好朋友……那只羚羊,就是爸爸媽媽也舍不得送人!”我從媽媽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貴重。她和爸爸一起看著我,像是在等待著什么。我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屋子里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眿寢屢贿呥f過糖盒一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貴的木雕!”
我再也受不了了,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
1.媽媽讓“我”把一盒糖送給萬芳的目的是什么?她這樣做的理由是什么?
2.文中劃線的句子是對媽媽的 描寫,表現了她
態(tài)度。
3.“屋子里靜極了”說明了什么?
4.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 有什么不好?
5.你能感受到作者的傾向是什么?
(二)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顫。路上一點兒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著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淚,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傷心的人!因為我對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這能全怪我嗎?
1.萬芳先前的“突然不見”與選文的“突然出現”,暗示了她的 變化,由 而變成 。
2.找出文中描寫月光的詞語 ,其作用是 。
3.對“可是,這能全怪我嗎”一句理解正確的是 ( )
A、這件事主要怪我,但萬芳也有責任。
B、因為爸爸媽媽以前沒有給我講清楚羚羊木雕的貴重,所以這是他們的責任。
C、我反悔應該怪我,但是父母只知羚羊貴重,不知情義無價,逼我這樣做的,所以更應該怪父母。
D、這件事主要怪萬芳,但我也有責任。
4.選文著力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向我們揭示了什么?
第二十三課 散步
①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
②母親本不愿出來的。她老了,身體不好,走遠一點就覺得很累。我說,正因為如此,才應該多走走。母親信服地點點頭,便去拿外套。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③后來發(fā)生了分歧: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我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愿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說:“走大路!
④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我走不過去的地方,你就背著我!蹦赣H對我說。
⑤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分歧( ) 一霎那( ) 水波粼粼( )
2.用“各得其所”造句。
3.“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的意思是:
4.家庭出現分歧時,文中說:“不過,一切都取決于我!逼湓蚴牵
①
②
③
后來“我”決定委屈兒子的原因是
①
②
5.第④段劃線的句子屬于什么描寫?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6.第⑤段中畫線句子反映了人物 品質,體現了 的家庭關系。
7.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么言外之意?請簡單說一說。
8.選文反映了一家人之間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二十四課 詩兩首
(一)
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嗎?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那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也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1.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2.選文中“笑嘻嘻”、“搖擺”、“跳舞”表現了孩子什么樣的性格特點。
3.“暗暗地”、“悄悄地”表現了孩子什么心理?
4.反復朗讀“孩子,你在哪里呀?”和后文“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比較二者的語氣以及當中所包含的感情。
5.有同學認為,在媽媽急切尋找“我”時,“我”卻躲起來捉弄媽媽,這說明“我”是個壞孩子,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6.從全文來看,詩的主旨是要表現 。
《世說新語》二則
(一)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痹皆唬骸熬c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世說新語》是 集,主要記述了 。劉義慶是 宋文學家。
2.寫出下列字的讀音:
歆( 。≥m( 。y( 。≌ā 。
3.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過中不至(過: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與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門不顧(顧: )
4.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⑴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⑵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5.友人未到,陳太丘就獨自走了。如果你是陳太丘,你會怎么做?
6.“友人慚,下車引之”,而“元方入門不顧”,怎樣理解元方的行為?
7.這個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誰?文章是怎樣刻畫主要人物的?
8.從故事主人的言談中可知,做人要 。
9.當友人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時,元方是如何對答反駁的?
10.友人“下車引之”的用意是 。
11. “元方入門不顧”以表示 。
12.元方入門后,友人會怎樣?
(二)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唬俊贝鹪唬骸按貌恢,已去!庇讶吮闩骸胺侨嗽!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1.本文選自余嘉錫《 》。《世說新語》作者 , (朝代)人。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詞。
①期行( )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