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非其友,不友。不立于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立于惡人之朝,與惡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推惡惡之心,思與鄉(xiāng)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將浼焉。是故,諸侯雖有善其辭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柳下惠不羞污君,不卑小官;進不隱賢,必以其道;遺佚而不怨,厄窮而不憫。故曰:‘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我哉?’故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焉。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孟子曰:“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與不恭,君子不由也! (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注釋】①袒裼裸裎:袒裼,肉體袒露;裸裎,露身。
(1)下列各項中,對上面《孟子》選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伯夷不隨便與人交往,連別人的帽子戴得不正他都要生氣。柳下惠則相反,和誰都能交往。雖則交往,但決不受他人影響。
B、對待不良傾向,伯夷是“望望然去之”,而柳下惠則“由由然與之偕而不自失”,兩者都十分可貴,十分難得。但孟子認(rèn)為兩者都不可取。
C、柳下惠不羞辱國君,也不小看下面的官員;他為官就竭力提拔賢士,一定重用他們,不因為官小而抱怨,處境困厄而不憂傷。
D、柳下惠的信條是:“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于我側(cè),爾焉能浼(玷污)我哉?”就是說,他也愛惜自己的清凈潔白,不與伯夷異趣。
(2)孟子在這里實際上批判了哪兩種人?(3分)
答:
4、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保ā論語·里仁篇》)
孔子在這則材料中談到 與 的關(guān)系,是為了闡述什么觀點?
答:
5、閱讀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孟子)對(齊宣王)曰:“王請無好小勇。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dāng)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王請大之!詩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②,以遏徂莒③,以篤周祜④,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保ā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注釋】①疾視:怒目而視。②旅:眾。③徂莒:此處指來侵的敵眾。④祜:福。⑤對:答。
(1)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孟子所說的“小勇”指的是血氣所為之勇。
B、“王請大之”說的是要齊宣王去掉小勇,換之以——怒震天下的大勇。
C、“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表現(xiàn)的就是武王的大勇。
D、孟子主要運用對比的說理方法來勸說齊宣王去小勇、存大勇。
(2)孟子說:“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離婁章句下》)請聯(lián)系上文,說說孟子關(guān)于“勇”的認(rèn)識。(3分)
答:
6、閱讀下面選段,回答問題。(6分)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日:“季氏將有事于顓臾!笨鬃釉唬骸扒!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笨鬃尤眨骸扒!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6怀郑嵍环,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笨鬃釉唬骸扒!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氏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1)對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表述不夠準(zhǔn)確的一項是( )(3分)
A、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薄苋斡幸痪湓捳f:“能施展才能則就其職位,不能就不就其職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有品德的人厭惡那種不說“(自己)愿意做那件事”而一定編個謊言來搪塞的態(tài)度。
C、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財物平均就無所謂貧,上下和睦就無所謂寡,上下相安就沒有傾覆之禍。
D、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我擔(dān)心季孫氏所憂慮的不在顓臾,而在蕭索的高墻之內(nèi)啊。
(2)簡述孔子在本文中的觀點。(3分)
答:
7、文化名著閱讀理解題。(6分)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蝕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對于過錯,子夏的看法獨特,他認(rèn)為“小人之過”在于文才豐富。他的看法與孔子、子貢對待錯誤的看法不一致。
B、孔子認(rèn)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別人對自己不好,要改善與他人的關(guān)系,關(guān)鍵在于改變自己,多責(zé)求自己,少苛求別人。
C、子貢認(rèn)為,君子也會有過錯,只不過君子的過錯如同日食月食一樣;一旦改正,人人都會敬仰?梢,聞過則喜、過而改之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優(yōu)良品德。
D、“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關(guān)鍵不在于過,而在于能否改過,保證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有了過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堅持錯誤,不加改正?鬃右浴斑^而不改,是謂過矣”的簡練語言,向人們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
(2)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請說一說我們應(yīng)該如何來看待自己的過錯。(3分)
答:
8、文化名著閱讀理解題。(6分)
孟子之平陸,謂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職),則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則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zhuǎn)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為也!痹唬骸敖裼惺苋酥Q蚨鵀橹林,則必為之求牧與芻矣。求牧與芻而不得,則反諸其人乎?抑亦立而視其死與?”曰:“此則距心之罪也!
他日,見于王曰:“王之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睘橥跽b之。王曰:“此則寡人之罪也! (《孟子·公孫丑下》)
(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評孔距心,對孟子的意圖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類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應(yīng)當(dāng)讓更有才能的人來做。
C、如果是自己不能自做主張,為什么不辭職?
D、國君有責(zé)任,難道你自己就沒有一點責(zé)任嗎?
(2)文章最后說孟子“為王誦之”,“誦”在這里的意思是“陳述”。根據(jù)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陳述了什么?他陳述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