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來源
說明:何姓的來源較廣泛,即有漢族淵源,也有少數民族漢化改姓;即有音訛變字,也有以先祖名字為氏。本文羅列了十六種說法,僅供大家參考。
何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21位,在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17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1.17%,為中國人口最多的超過1%的十九個姓之一。以四川、廣東、湖南三省多此姓。
第一個淵源:源于尹祁氏,出自遠古帝堯時期仙人何侯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史籍《通志·氏族略》和《姓解》記載,何侯是五帝之一帝堯時代的人,一直隱居在蒼梧山中。
因為何侯向往長生不老,帝堯便賜給他仙藥一劑,讓其投置酒中,全家三百余人飲之不盡,就把剩余的藥酒灑在庭院房屋上。誰知,整個宅第忽然拔地而起,徐徐升人云端,何侯一門人彘雞犬俱入仙境,何侯成了太極仙侯。
其他族人中有非常想往何侯成仙者,因此取其名字為姓氏,稱何氏,以求有朝一日舉日飛升。
這是史書中記載的最早的遠古何氏先人。
第二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裔孫韓武子之后,屬于音訛變字為氏。
據史籍《廣韻》和《元和姓纂》等記載: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姬發(fā)滅殷商后,建立了西周王朝。到其子周成王姬誦指正時期,西周王朝實行分封制,大封諸侯。周成王即位時年幼,由叔父周公姬旦攝政,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亂。之后,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姬叔虞于韓地,建韓國,地址在燕國之西,這就是中原地區(qū)最早的韓國,也就是后來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的故國。
韓氏的得來是在韓武子后代第三世時,其裔孫名韓厥,事從于晉國。
據史籍《史記》記載,最早的韓國滅于晉國以后,有韓武子因功受封于韓原(今山西河津)。韓武子后代第三世時,其裔孫名姬厥,以封地韓作為姓氏,從此即有韓氏。
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韓氏子孫們分散名地,其中有一支居江淮一帶,當地語音讀“韓”與“何”相近,因而音訛為何,成為了何氏。因此,韓厥既是韓氏始祖,也是何氏的第一始祖。
大唐王朝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何氏、韓氏原本是同姓,是唐朝以后大多數姓氏學者們的共識。
唐朝時期著名的學者林寶的在《元和姓纂》中、宋朝鄭焦在《通志·氏族略》中以及《廣韻》、《氏族大全》、《古今姓氏書辯證》、在明朝的《萬姓通諳》、《氏族博考》、《姓觹》等史籍中,直至近人岑仲勉、孫望的《元和姓纂》四校記,皆記載“何氏為韓氏”,何韓一家。
歷代姓氏書,都把“何”姓來源歸為“音訛”一類,而稱“韓氏為何氏”。直至今天的《辭源》及《姓氏辭典》、《百家姓新編》、《中國姓氏起源》、《貴姓何來》等書籍也都采此說,直錄無異。
現(xiàn)今之所以認為韓厥是何氏始祖,一是因為司馬遷開宗明義,在史籍《史記·韓世家》中一開始就明確記述:“自韓厥起,封姓為韓氏!倍且驗楹问鲜窃陧n國滅亡之后逐漸得姓的,而韓國的振興與發(fā)達,韓厥作為奠基者的功勛是不可磨滅的。
1.周武王之子韓侯:
《左傳》有言“邗、晉、應、韓、武之穆”,其中的“韓”,也是周武王子之一。所以《詩經》中又有“韓侯出祖”。所以唐朝為《史記》作索引的司馬貞認為是“有韓而先滅”。
2.韓武子韓萬:
司馬遷在《韓世家》中明確記載,韓之先人與周王同姓,姓姬,其后人事奉晉國,“得封于韓原(今陜西韓城),曰韓武子”。韓武子名韓萬,由此,韓萬應是何氏始祖。
3.韓國后期的韓堿:
王瑊,一種像玉一樣的美石,或就是玉的一種。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尚玉、佩玉的習俗,玉有溫文爾雅的品性,是古代士大夫的象征。因而,古代人取名很多人都用與玉有關的字。韓瑊也不例外。史籍《湞陽水木記》中有如下的內容:“何始初祖名堿,為韓國后期韓王安時代,堿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為公族大夫,曾與韓非一起同掌國政。因在對待秦國的態(tài)度問題上與安不一致,只得退隱韓原。韓王安為秦劫擄,國破家亡,堿與其妻流寓廬江,操舟為業(yè)。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襲擊,搜捕未果,疑是六國公子所為,就通令全國,暗訪六國之后,欲斬草除根杜絕后患。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一吏登上韓瑊之船,詢問姓氏,適值天氣寒冷,韓瑊指水戲稱“此為吾姓”。意以水寒喻韓。韓、寒同音,并無隱匿之意,察訪者不悟,以為是指“河”為姓,韓瑊漫不經心地應答,查訪者信以為真。韓瑊安然無事,后得知為秦令查詢,驚駭不已,喟然長嘆: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難,“乃拜何字之賜,遂以何氏”。韓瑊遂定居廬江,勤耕苦讀為業(yè),家道日隆。
第三個淵源:源于姬姓,出自戰(zhàn)國末韓國韓王安次子韓瑊之后,屬于避難時指“河”為氏。
據史籍《湞陽水木記》記載:“何始初祖名瑊,為韓國后期韓王安時代,堿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才能,被命為公族大夫,曾與韓非一起同掌國政。因在對待秦國的態(tài)度問題上與安不一致,只得退隱韓原。韓王安為秦劫擄,國破家亡,堿與其妻流寓廬江,操舟為業(yè)。其后,秦始皇出游博浪沙,被人襲擊,搜捕未果,疑是六國公子所為,就通令全國,暗訪六國之后,欲斬草除根杜絕后患。秦吏遍布天下,密察居民姓氏。一日,一吏登上韓瑊之船,詢問姓氏,適值天氣寒冷,韓瑊指水戲稱‘此為吾姓’”。意以水寒喻韓。韓、寒同音,并無隱匿之意,察訪者不悟,以為是指‘河’為姓,瑊漫不經心地應答,查訪者信以為真,{安然無事,后得知為秦令查詢,驚駭不已,喟然長嘆:幸有上天保佑,吾家才幸免刀斧之難,‘乃拜何字之賜,遂以何氏’”。
韓瑊后遂定居廬江,勤耕苦讀為業(yè),家道日隆,形成了一支何氏,世代相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