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網(wǎng)_語文知識_初中語文_小學語文_教案試題_中考高考作文

首頁 > 教育資源 > 教學設計 > 九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教學設計

[移動版] 藍丁

 

教師承上有感而發(fā):中華民族面臨日本軍國主義長驅(qū)直入,已經(jīng)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關(guān)頭,偉大的愛國者魯迅先生痛斥、分析和批判悲觀失望的論調(diào),鼓舞民族的自信力和戰(zhàn)斗力。他認為,代表中華民族的,不是帝王將相、狀元宰相,而是被壓迫的人民,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值得我們學習。

三、理讀課文,整體把握

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并談自己初步獲取信息的方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能相互適當解答。

學生的問題歸結(jié):

1.本文揭示對方什么謬誤的論點,有那些論據(jù)?

明確:錯誤論點: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論據(jù):(1)兩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2)不久:只希望“國聯(lián)”。

(3)現(xiàn)在:一味求神拜佛。

2.作者為什么認為它是錯誤的?

明確:直接反駁:失掉的是“他信力”,發(fā)展著“自欺力”。

3.作者提出的正面觀點是什么?

明確: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國人在。

4.作者提出的觀點有何依據(jù)?

明確:從古至今有滿懷自信的“中國的脊梁”。

5.作者得出結(jié)論是什么?

明確:自信力的有無,狀元宰相的文章不足為據(jù),要看地底下。

【設計說明:讓學生能自主理解、自主提問,相互交流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合作的意識、合作的精神!

四、學生質(zhì)疑探究

1.文中的中國人分別指那些人?

明確:(1)指國民黨發(fā)動統(tǒng)治者及御用文人。

(2)指所有的中國人。

(3)指中國的“脊梁”。

2.魯迅所批駁和贊揚的是那一類型的人?

批駁:國民黨發(fā)動統(tǒng)治者及御用文人悲觀失望,妥協(xié)投降。

贊揚:中國的“脊梁”,廣大人民奮不顧身,堅強不屈。

3.作者是怎樣批駁的?

明確:駁論證,以偏概全,論證過程不成立,從而推理出論點是錯誤的。

4.作者在批駁時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確: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極強的諷刺,像“匕首”、像“投槍”。

5.中國的“脊梁”指什么?有何涵義?

明確:埋頭苦干的人:廣大人民,包括為人類做出有益貢獻的知識分子。

拼命硬干的人:反對國內(nèi)剝削階級和外來侵略者的革命人士,民族英雄。

為民請命的人:同情人民,為人民鳴不平、伸張正義的人。

舍身求法的人:英勇獻身,追求真理的人。

6.結(jié)合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六十周年及自己整理的有關(guān)今天中國的巨大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各種信息,談談自己對魯迅先生的愛國熱情和犀利的筆觸的看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思、辯中探索、研究,捕捉、篩選信息,并能結(jié)合社會現(xiàn)實,去深層次的挖掘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激發(fā)強烈的愛國熱情,張揚個性!

欄目熱點
熱評資源
最新資源